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前教育專業的人體解剖生理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實驗課教學
很多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對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不夠重視,有的甚至沒有開設實驗課,這樣純抽象的理論教學大大地削弱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是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過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實驗能加深鞏固驗證理論知識,是學好生理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契機。例如,運動系統中骨和骨骼肌各論的教學在理論教學中不介紹,放在實驗課上介紹。借助于實驗室的標本、模型等教具,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并選出學生代表給大家講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既節省了理論課時,又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在生理實驗內容的安排上,先使學生掌握生理學實驗常用手術器械的使用方法,常用儀器的操作步驟以及常用的手術技術。通過一些簡單的生理實驗,如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刺激與骨骼肌收縮的關系,讓學生加深和鞏固生理實驗基本操作及基本原理。而后逐漸過渡到較復雜的綜合實驗,如呼吸運動的調節和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等,這些實驗項目多,難度系數較大。通過綜合實驗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掌握實驗方法,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課中,鼓勵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實驗現象,能找出實驗成敗的原因并獲得設計實驗的素質。鼓勵他們把勇于探索、富于想象的精神與嚴謹務實、鍥而不舍的工作作風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處理和獲得資料的能力與信心。一部分師范院校缺少人體標本室和解剖室,這樣就使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缺少實踐性,故可與當地的醫學院合作,定期帶領學生去相應的人體標本館和解剖室進行教學見習。并由專業老師演示人體解剖全過程,讓學生親臨其境,加深和鞏固理論課內容的學習和理解。
二、理論聯系實際,使知識點具有趣味性
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內容抽象、理論性強,但每一章節的內容都非常完整且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各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學生可親身體會到,甚至是非正常的生理現象,即病理現象,也很熟悉。在講解時,結合實際來講解,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解血液生理時,可根據學生去醫院抽血化驗,醫生根據化驗單上的不同細胞數值輔助判斷疾病,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細胞的生理功能;或者靜脈輸液時,所用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濃度的限制,加深學生對血細胞滲透壓的理解;比如在講述運動系統骨骼時,講解骨骼的組成和功能后,提問同學,人工骨骼如何做呢?怎樣能夠達到真正骨骼的要求,如何實現等等?這樣既能提高同學的興趣,又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時進行思考;又如,在講述靜脈回流體位的影響因素時,可聯系生活中長時間蹲著突然站立,會出現暫時的頭暈、昏厥、視物不清的情況,進而引出機理:久蹲突站→血液滯留于下肢→靜脈回心量↓→心輸量↓→血壓↓→腦、視網膜供血不足→暫時的;另外在心血管活動的調節章節中,可聯系臨床常見的疾病,心力衰竭,治療時多采用強心藥,以增強心肌纖維的收縮力,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狀態,加深學生對心血管生理活動的神經和體液調節。這樣可以在理解人體解剖生理的同時,擴展相關的臨床醫學知識和解決辦法。
三、多種教學方法并用,使知識點易于理解、記憶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知識點的具體特點,采用“案例式”“討論式”“啟發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互動式”教學。比如,在尿液生成調節的講述中,先舉出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案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癥狀,即多尿、多飲、多食,而體重減少,其中的一多———多尿,是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過高,超過了腎糖閾,引起小管液溶質濃度升高,滲透壓也就升高,從而抑制了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增多,進而引出“滲透性利尿”;例如,在學習運動系統骨骼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模型,然后將自己觀察到的結果講給大家聽,并讓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這樣既能提高同學的主動性,又能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歸納和總結。對于比較分散的、容易混淆的內容,可進行列表比較,簡明扼要地理清不同內容之間的異同點,使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記憶,如在內分泌章節中學習不同激素的作用,可歸納總結,將具有相似作用的列成圖表,以便記憶。有些解剖學知識點的記憶則可用上順口溜,比如,在介紹骨的構造時可用“骨質表現密和松,骨內位置有不同,骨髓分為黃和紅,骨髓腔隙它填充,紅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內留終生,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長修復立大功”幫助學生記憶等。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主要面對學前兒童,自身首先要對少年兒童的身體結構、狀況、生理特征等有充分的掌握,畢業后從教時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發掘其興趣、愛好,個性化培養學齡前兒童。實踐證明在學前教育專業開設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多種教學方法并用,以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將有利于學生的發展,適應社會需求,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特別適應師范教育改革的要求,為學前教育培養具備科學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幼教教師,推動我國的基礎教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是可行的。
作者:丁利方振華單位:海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