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藥學開展現狀調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取北京市三級綜合醫療衛生機構5家、三級中醫醫療衛生機構4家、二級綜合醫療衛生機構6家、二級中醫醫療衛生機構4家作為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由藥學、統計學、藥事管理學等專家反復論證、修改而得,主要由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情況、藥學從業人員情況、中藥臨床藥學開展情況、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存在的問題等幾部分組成。本研究采用問卷調研,于2013年7月20日發放問卷,2013年8月15日回收問卷。為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本次問卷要求由相關部門負責人填寫,充分強調了本次調查活動的重要性,力求受訪者能夠如實回答所有問題。
2結果
共發放調查問卷19份,回收有效問卷18份,有效回收率為94.7%。
2.1人員現狀
18家被調查機構中有10家具有專職臨床中藥師22名,占中藥學從業人員的6.1%。其中11名為碩士學歷,11名為本科學歷;正高職稱1名,副高7名,中級7名,其他職稱7名。
2.2中藥臨床藥學開展現狀
對18家被調查機構在處方點評、醫囑審核、藥物咨詢、藥歷書寫、用藥教育、參加臨床查房、不良反應監測等方面工作開展情況的調查結果如下:處方點評。18家被調查機構(100%)均認為應該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其中17家(94.4%)已經開展;處方點評參與人員及參與率:藥師100%,管理人員33.3%,醫師33%。醫囑審核。17家被調查機構(94.4%)認為應該進行醫囑審核,但只有12家(66.7%)已經開展此項工作;醫囑審核參與人員及參與率:兼職臨床藥師44.4%,專職臨床藥師61.1%。藥物咨詢。18家被調查機構(100%)均認為應該開展藥物咨詢工作,且18家(100%)均已經開展;中藥咨詢內容及開展率:用法用量100%,用藥禁忌88.9%,用藥分析38.9%,毒性藥使用55.6%,飲食禁忌83.3%。藥歷書寫。14家被調查機構(77.8%)認為應開展藥歷書寫工作,但只有4家(22.2%)已經開展此項工作。用藥教育。18家被調查機構(100%)均認為應該開展用藥教育工作,但只有12家(66.7%)已經開展;用藥教育的形式及開展率:門診咨詢100%,出院帶藥教育27.8%,床邊用藥教育11.1%,其他形式如病友聯誼會、電話隨訪等16.7%。參加臨床查房。17家被調查機構(94.4%)認為應該進行藥學查房,但只有10家(55.6%)已經開展此項工作,其中每周2次占40%,每周1次占30%,每月1次占10%;平均每周參加臨床實踐不足5小時。不良反應監測。17家被調查機構(94.4%)認為應該進行不良反應監測,其中15家(83.3%)已經開展此項工作。其他。在18家被調查機構中,14家(77.8%)認為應該開展治療藥物監測、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研究、中藥臨床藥學相關課題研究,但只有2家(11.1%)開展治療藥物監測,4家(22.2%)開展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研究,4家(22.2%)開展中藥臨床藥學相關課題研究;15家(83.3%)認為應該開展藥物治療評價,但只有5家(27.8%)開展了此項工作。
2.3臨床中藥師的作用
臨床中藥師在醫療衛生機構中的作用的調查結果如下:對醫院行政主管部門的作用。包括有助于降低藥占比(55.6%)、規范處方行為(100%)、降低患者用藥風險(94.4%)、利于和諧醫患關系(72.2%)。對醫、護的作用。包括及時提供用藥信息(100%)、協助西醫師辨證認識中醫藥(94.4%)、及時整理主任醫師查房中的用藥建議并反饋(77.8%)、及時解決臨床中的用藥問題(77.8%)、有助于臨床合理使用中藥(83.3%)、協助護士正確使用中藥(61.1%)。對患者的作用。包括規范患者用藥(88.9%)、降低用藥風險(94.4%)、減少用藥開支(55.6%)、提高合理用藥意識(94.4%)、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94.4%)。2.4中藥臨床藥學工作存在的問題目前,影響中藥臨床藥學開展的主要問題包括:中藥師缺乏臨床實踐經驗(100%)、缺乏完善的臨床中藥師的工作模式(88.9%)、沒有建立臨床中藥師培訓基地(77.8%)、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儲備不足(61.1%)、政策未支持(55.6%)、臨床中藥師不能為醫院創造利潤(50%)。
3討論
綜上所述,18家北京市二、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中藥臨床藥學工作,主要集中在處方點評、藥物咨詢、不良反應收集等基礎工作方面,而需要臨床中藥師到病房面對患者的臨床實踐工作開展得并不理想,例如:只有55.6%的機構臨床中藥師參加臨床查房,且平均每周不足5小時;只有20%左右的醫院開展了中藥藥歷書寫、出院帶藥教育、床邊用藥教育等工作。所以,北京市二、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需要進一步深入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不僅局限在門診、臨床藥學室、實驗室,臨床中藥師要深入病房,與患者面對面,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中藥臨床藥學服務。
3.1完善臨床中藥師培養模式,建立培養基地,增強臨床實踐能力
在調研“中藥臨床藥學存在的問題”時發現,中藥師缺乏臨床實踐經驗是主要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于臨床中藥師缺乏臨床知識,國內還沒有比較完善的臨床中藥師培養體制,專業教學計劃側重于基礎研究,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中藥師與臨床脫節,也就無法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藥保障。郭耀輝等認為,對于臨床中藥師,應重視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知識。由于中醫、中藥不能分家,中藥的應用不能脫離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因此,要培養出真正合格的臨床中藥師,堅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必不可少。梅全喜等建議,在藥學本科的前2年重點學習藥學專業的基礎課,后2年相應削減現有的化學課程,加強臨床藥物治療學、中醫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在學制上,中藥臨床藥學專業人員的培養可適當延長至6~7年;要加強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從各個層面加大臨床中藥師培訓力度;借鑒目前西藥臨床藥學人員培養模式,把一些中藥臨床藥學工作開展較好的“三甲”中醫院設為中藥臨床藥師培訓基地,選拔一些基層醫院的中藥臨床藥學人員進行為期1年的培訓,發給臨床中藥師資格證書,以便為中藥臨床藥學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
3.2建立臨床中藥師的工作模式,促進中藥臨床藥學發展
在被調查機構中,88.9%認為“缺乏臨床中藥師的工作模式”是阻礙中藥臨床藥學在醫院開展的重要原因。王義海認為,醫院首先必須設立中藥臨床藥學研究室,還要設立藥品質量監控、藥動學等實驗室和藥物信息、咨詢研究室,只有這些相對合理的組織形式齊全,才能有序地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王慧等在“三甲”中醫院開展了臨床中藥學工作,認為臨床中藥師的工作模式包括參與患者治療方案制定、藥學監護、不良反應上報、藥物咨詢等。筆者認為,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模式應靈活多樣,要根據各醫院不同的狀況和條件圍繞臨床藥學的范疇開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從簡單的提供藥物咨詢服務、不良反應上報、處方點評等工作開始,逐漸向藥學查房、藥歷書寫、用藥監護、用藥教育、參加治療方案制定等工作過渡。總之,現階段,缺乏臨床中藥師的工作模式,是阻礙臨床藥學發展的重要因素,急需建立統一規范的模式,進行科學化、程序化、標準化的管理,以促進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和深入。
3.3調研的局限性
此次調查的有效問卷僅18份,數量偏少,對得出正確的調研結果有一定的影響。而且調查對象僅局限于藥師,加之問卷調查時間受限,對于各項的理解可能會有偏差。全面掌握中藥臨床藥學在北京市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現狀,仍有待后續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深入了解醫師、護士和患者對醫院開展中藥臨床藥學服務的意見和建議。
作者:莊偉林曉蘭郭景仙陳菲張鵬馮英楠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