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臨床護理教學中慕課的應用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慕課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名兒科護士及50例住院患兒家屬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慕課開展前、后患兒家屬滿意度及護士相關評價指標的變化。結果開展慕課后,護士工作壓力緩解,患兒家屬滿意度提升。結論慕課應用于兒科教學能豐富教學模式,緩解護士壓力,有利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關鍵詞】兒科護理;教學;慕課;滿意度
兒科患兒年齡小,免疫、消化等系統發育不健全,病情變化快,治療期間配合度低,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診療中哭鬧給家長帶來情緒上的刺激,易將情緒轉嫁給護士,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和醫患和諧[1]。醫院管理、護理質量又“以患兒為中心”,常常忽略醫護人員的需求。隨著二胎的開放,出生率的增長,兒科護士的工作更加繁忙。為滿足工作需要,兒科護士必須努力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增強自身業務素質;但培訓學習的增加,以減少休息為代價,不僅效果欠佳,且增加了工作壓力。慕課作為第二次教學革命的互聯網+的新興教學模式[2],以大規模開放式的在線課堂教育為特點將教學信息不受時空限制地提供給受教者[3]。我院護理部決定率先在兒科開展慕課的護理教學,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名兒科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歲~35歲,平均年齡(25±3.86)歲;中專12名,大專5名,本科3名。慕課開展前通過微信平臺的“國家醫管中心”的“滿意度管理平臺”對兒科50例住院患兒家屬進行的滿意度調查;慕課教學后,研究截點的同期再次通過該平臺對兒科50例住院患兒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的患兒家屬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具有一定受教育背景,溝通交流順暢,年齡20歲~35歲,可通過手機或問卷進行滿意度作答,每位住院患兒僅需一名監護人進行問卷調查。
1.2研究方法
1.2.1慕課開展前的問卷調查開展慕課教學前,對兒科護士和住院患兒家屬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護士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護理部培訓學習模式的計量評分表和慕課相關知識積分表兩大部分,培訓學習模式計量評分表得分的高低可以評估護士對目前護理部培訓學習模式的實用性、可接受性、學習效率等,分值越低代表護士接受性越低;慕課相關知識積分表是用以評估護士對慕課概念、慕課課程設計等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以及對慕課的可接受性、期望值等,分值低說明對慕課教學了解程度、期望值等越低。
1.2.2慕課學習后的問卷調查開展慕課學習半年后,對兒科護士和住院患兒家屬再次進行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不變,護士問卷調查表在前一次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增減,并保證兩次問卷調查表不會出現統計學偏倚。
2結果
2.1培訓前
護士對目前護理培訓模式的計量評分表調查結果顯示:85%(17/20)的護士覺得目前的培訓時間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休息時間;75%(15/20)認為培訓內容對處置醫患矛盾適用性不強;80%(16/20)愿意嘗試新的培訓模式。慕課相關知識積分表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0%(4/20)的護士通過網絡等途徑知曉慕課,但對慕課的概念等情況不甚了解,也只有這部分人覺得有必要用慕課代替現在的培訓教學;60%(12/20)愿意嘗試去了解慕課教學等相關內容;75%(15/20)的護士對慕課抱有期許,希望通過慕課改變目前的培訓模式;100%(20/20)的護士愿意在家自行安排時間通過慕課學習。
2.2培訓后
2.2.1滿意度慕課開展前住院患兒家屬滿意度為72%(36/50),護士滿意度為60%(12/20);慕課開展后患兒家屬滿意度為92%(46/50),護士滿意度為90%(18/20)。
2.2.2認知度慕課學習后,護士對慕課概念、培訓方式等均全部知曉,更加愿意將慕課作為護理教學的一種培訓方式。
3討論
兒科素有“啞科”之稱[4],相比與其他科室來說面臨著更高的風險和壓力,護理工作也需要具有更高的專業技術,確保將各類風險降到最低,因為稍有不當,便會危及患兒的安全[5]。我院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的通知”的醫政法規[6],但人員短缺,工作忙碌,過多的培訓,反而增加工作壓力;有時培訓內容單一,與臨床聯系不夠緊密,無法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訓效果略顯不足[7]。慕課作為一種網絡教學模式,不受地點、時間限制,通過碎片式教學[8],知識點精要地壓縮到10min左右,并伴有練習、測試,授課者均為業內頂尖人員,通過師生、學員間的交流更好地拓展思維模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慕課以學員為中心,可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興趣等,自主選擇課程,是傳統教學培訓無法比擬的,其既能更好地發揮受教者的主動性,也能改善傳統教學的弊端[9]。但慕課學習因缺乏監督和學習時長的要求,護理人員的自主性易受外界環境干擾。且我國信息化建設發展較晚,學堂在線等國內慕課平臺提供的相關基礎護理教學數量不足、理論與實踐課程比例不協調,仍是目前限制慕課發展的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慕課開展后,護理人員更樂于通過慕課進行學習,說明慕課作為新的教學方法確有一定優勢。雖然慕課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所帶來的教學變革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慕課教學也因不易監督、難考評等弊端,仍無法取代傳統教學培訓。因此,將傳統教學培訓模式與慕課教學相結合,能更好地發揮臨床教學作用,豐富并優化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陳麗君,顧蘭鷹.兒科護理聯合教學應用效果[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8,25(2):163-166.
[2]吳斐穎,馬嘉,徐萍.“慕課”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全科護理,2018,16(9):1058-1061.
[3]王晛.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中慕課教學模式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12):187、195.
[4]張連治,王舜欽.溝通———兒科護士的基本功[J].中國醫學人文,2016,2(5):35.
[5]李燕平.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防范護理的應用效果探析[J].臨床研究,2018,26(3):137-138.
[6]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關于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的通知[Z].國衛辦醫發[2015]15號.2015-03-17.
[7]林成鳳,吳玉瑜,楊乃群,等.“互聯網+”對兒科護理模式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8,33(2):274-275.
[8]孟憲梅,周蘭姝,陳曉莉.高等護理教育慕課構建思考[J].護理學雜志,2015,30(15):76-78.
9]謝陽春,李敏清,林美珍.慕課在護理臨床實踐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50):179、228.
作者:管修標 袁琿 吳月玲 郭玲娜 單位:柘榮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