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急診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搶救效果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93例,其中2016年1月—12月46例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護理;2017年1月—12月47例為觀察組,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對比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搶救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入院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搶救時間均比對照組短,殘疾率和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搶救急性腦卒中患者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確切,可以縮短入院到確診時間和確診到搶救時間,降低殘疾率和病死率,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急診護理路徑;確診時間;搶救時間;搶救效果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且多發的心腦血管疾病,起病急且病情發展快,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臨床治療存在一定的難度,易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影響[1]。中老年人群是急性腦卒中的高發群體,患者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急性腦卒中患者若是未在治療時間窗內接受恰當的治療,或者治療過程中的處理措施不當可能造成殘疾、死亡,因此需盡量縮短急救時間,快速、準確地進行診斷和選取治療方案,以促進患者預后改善[2]。本文從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中抽取93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急性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3例,其中2016年1月—12月46例為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最小46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66.58±2.17)歲;腦出血20例,腦梗死26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h~10h,平均(4.01±0.98)h;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平均(6.22±2.18)分。2017年1月—12月47例為觀察組,男23例,女24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66.59±2.24)歲。腦出血19例,腦梗死28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h~11h,平均(4.09±1.02)h;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平均(6.28±2.27)分。所有患者均經CT檢查明確診斷為急性腦卒中,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均為首次發病。2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監測生命體征,快速建立靜脈通路并安排進行CT檢查,在確診后進行分診和后續治療。
1.2.2觀察組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路徑,內容包括:①院前急救:在接到120急診電話后,急診科人員快速做好急診準備出診(5min內),在途中通過電話核對地址信息,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的狀態,并指導患者家屬或目擊者對患者進行初步的急救。在到達現場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密切觀察瞳孔、意識、血壓等情況,了解患者的病史。②轉運護理:患者保持去枕平臥位,頭部轉向一側。針對可疑腦出血患者,抬高其頭部30°,且方向同救護車前進方向相反,做好患者頭部的保護工作。同時與醫院急診科人員聯系,介紹患者的病情,讓其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搶救藥物和器械。③搶救室護理:在進入搶救室前,檢測患者的氣道是否保持暢通,予以吸氧,保證呼吸道通暢。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針對清醒的患者,讓其伸出舌頭及握拳,觀察嘴角歪斜情況、肌力狀況。安排患者進行血尿常規檢查,明確患者的身體狀況,判斷是否能進行手術。另外針對清醒且存在心理壓力的患者,通過干預措施來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促使其配合度、求生欲望提高。在進入搶救室的10min內,進行頭顱CT掃描和心電圖檢查,掌握有無血管病變情況存在,保證靜脈通道通暢且供氧正常。進入搶救室后的11min~20min,動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呼吸道是否通暢,保證正常供氧,做好溶栓準備和手術準備。進入搶救室的31min~50min,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變化,待生命體征穩定后由神經內科接收患者,將其安全護送到神經內科進行救治。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包括入院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搶救時間。統計2組患者的搶救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入院到確診時間和確診到搶救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入院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搶救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搶救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殘疾率和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腦卒中一般是由病變直接、間接引起的丘腦下部損害所致,會損傷患者的腦部組織,引起各種功能障礙。臨床研究顯示,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促進了急性腦卒中發病率的增長。急性腦卒中的危害性較大,能否得到及時救治對于患者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認為在該病治療時,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選取都必須注重時效性和準確性[3]。以往在急診科工作中無相應的護理方案,時效性得不到保證,使得多數患者不能在最佳治療時機內接受治療,對治療、護理效果產生影響[4]。我院總結長期的工作經驗發現,急診護理路徑能夠圍繞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疾病特點,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接收和診治進行優化,使搶救的時間大大縮短,為治療的及時性提供保證,有助于搶救效果的提高,進而減少殘疾和病死率;另外良好的預后效果能夠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負性情緒,從而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便于臨床順利開展工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入院到確診時間(21.93±2.25)min、確診到搶救時間(15.74±3.57)min、殘疾率(6.38%)、病死率(2.13%)均優于對照組(P<0.05),證明了急診護理路徑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在于急診護理路徑能夠最大程度縮短搶救時間,并對急救護理流程進行了完善,保證患者能夠盡快接受治療,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搶救成功率的提高。綜上所述,急診護理路徑能夠促進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果的提高,有助于縮短搶救時間以及減少殘疾、死亡等情況,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躍瓊.急診護理路徑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6):5112-5114.
[2]陳攀,吳德坤.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6,35(6):129-131.
[3]沈灝.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21):4101-4102.
[4]倪英女,陳錦秀,楊萍.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7,30(13):98-99.
作者:徐敏君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