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方法
1.1術前護理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具體包括急救用品、冠狀動脈造影等;做好抽血準備,以便于血細胞計數、血電解質以及心肌酶、凝血酶原時間、肌鈣蛋白等測定時應用。面對手術這種侵入性治療方式,患者會出現顧慮、恐懼等心理障礙[1],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全面的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手術的重要意義及安全性、主治醫生的技術、本院先進的設施設備,從而消除患者顧慮,指導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手術。術前詳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疾病史,全面評估心肺腎等器官功能。
1.2術中護理在搶救過程中,醫護人員可以通過撫觸、親切的語言交流來安撫患者的情緒,以消除恐懼、緊張心理。與此同時,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核對患者年齡、姓名、床號,并固定手術體位、妥善安置導尿管,結合患者情況與氣候調節室溫,避免過冷過熱導致的不良反應。加強術中巡回,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特別注意意識、血氧飽和度、血壓、脈搏等變化,保障靜脈通道暢通。加強術中護理,盡可能降低不必要的術中損傷,預防并發癥發生。對患者非手術部位進行按摩,預防水腫發生。清點手術用物,避免遺漏物品帶來的不良后果。
1.3并發癥的護理干預心肌梗死手術治療中造影劑過敏、心包填塞以及血腫等是常見的并發癥,造影劑過敏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等,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心包填塞的主要表現為脈壓差縮小、心音遙遠及血壓下降等;血腫多為股動脈穿刺失誤造成的。具體的護理措施為:加強觀察,積極針對各種癥狀展開有效治療。同時加強對造影劑用量的控制,嚴格遵守醫囑來處理各項問題。
1.4術后護理干預術后應將患者安置于舒適、清潔、通風、安靜的病房中進行休養,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及時給予必要的止痛等護理。在術后休養期間,患者以鼻管吸氧,當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后,可以取半臥位,在此過程中應每隔2h為患者翻一次身,并督促其做深呼吸練習。同時在活動中教患者正確保護傷口,防止張力對傷口造成的傷害。應叮囑患者多食新鮮果蔬,宜清淡、少量多餐;活動量應循序漸進地增加[2]。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I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97.5%(不滿意1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不滿意8例);觀察組患者再發心肌梗死率為2.5%(再發1例),明顯低于對照組17.5%(再發7例),2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嚴類型,主要是冠狀動脈急發的持續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多表現為急性循環功能障礙、胸痛,其存在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以及致死率、致殘率較高等特征。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除了積極有效地救治以外,我們還應加強針對性的急救護理,以提高患者的康復率和滿意率。本文觀察組通過加強患者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并積極處理并發癥,同時輔以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積極應對各種癥狀。結果顯示,其臨床康復率和患者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再灌注治療全過程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康復率和護理滿意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黃春娥單位:新余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