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急診護理對心肌梗死急救成效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組織人員培訓在急診護理路徑實施前對小組成員進行教育和培訓,內容包括路徑實施內容、急救技能培訓、模擬實訓,規范護理行為,使護士熟練掌握路徑的實施步驟,詳細記錄、描述。
急診護理路徑的實施患者到達醫院后經過急診分診護士按照初評、早期檢查、評估的順序,在剛接診的30s內邊看、邊問、邊分診,對病情進行快速評估,立即進入急診護理路徑。先搶救、后登記掛號,同時開放綠色通道,分診護士接診后立即用平車送入搶救室,通知醫師搶救。作出病情評估以后,由護士長統一指揮、調度,定時、定人、定位、定則(護士組長、責任護士)的模式進行搶救,認真落實“危機值”報告制度。定時包括:(1~2min內給氧2~5L/min,3min內測血壓、血氧,5min內建立靜脈通道,行血壓、心電、血氧的檢測,10min內護士做心電圖、采集血液標本等,同時根據醫囑給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當患者的癥狀不能得到緩解時,給予硝酸甘油靜脈滴注,同時給予嗎啡鎮痛)在對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通知手術室做好準備,嚴密觀察心肌梗死的并發癥,一旦出現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及時協助醫師處理,之后送入手術室。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的分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及院內心肌梗死復發率。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結果
1兩組患者搶救效率比較
2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表2)
討論
早期、有效的治療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過程中需要一套有別于其他的急救護理程序,以減少時間浪費,提高搶救效率。
急診護理路徑是在臨床護理路徑的基礎上,針對急診科及AMI患者的特點,以減少患者在醫療及相關服務各個環節的滯留時間,有效避免手術時間的延遲為目的,在標準時間內采取規范的急救護理措施,可使急診護理有預見、有標準、主動地按路徑內容進行操作。急診護理路徑有效地保證了護理質量,爭取寶貴的有效治療時機以最大程度拯救患者的生命。
本研究對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減少患者在診斷、轉運、治療過程中時間的浪費,使其在可救治的“時間窗”內及時得到救治。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分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院內心肌梗死復發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急診護理路徑以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的生命為主線,讓護士在到達的第一時間迅速反應,明白自己該做什么,要怎樣做,使護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減少了搶救護理的隨意性,保證了搶救的及時性和有效性。綜上所述,急診護理路徑能夠從時間上預測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明顯縮短患者的搶救和檢查所需的時間,為心肌梗死患者贏得有效的治療時機,提高了搶救效率。
作者:韓彥輝王素梅李海霞單位:廣東省深圳區市光明新人民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