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檢驗醫學生的形成性評估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姚磊單位: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檢驗科重慶
利用形成性評價的基礎理論調整檢驗醫學實習教學活動
檢驗醫學實習教學涉及的臨床專業門類較多,實習項目繁瑣。以往的實習教學活動多是學生根據實綱的要求,在科室具體實際基礎上完成相關科目實習,實習過程相對粗糙,單元實習效果評價僅靠帶教老師對學員掌握熟練度進行定性評判。更有甚者,千篇一律的評價為優良,造成實習生認為實習好壞和最后評判結果無聯系,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因此,有必要根據形成性評價的基礎理論,在以往實綱的基礎上,對實習教學活動進行調整。首先,在實綱基礎上,建立不同實習階段、不同科目的評價項目標準,明確規定檢驗醫學實習教學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目標及評價項目,劃分出學習單元和具體課時,評價標準可由師生共同討論決定。其次,根據評價標準,制定不同學習階段的可行性、操作性強的學習目標,在目標的完成過程中,要求實習學員養成記錄實習日志、周記及實習小組月記的習慣,建立小組討論制度,對實施過程重點和難點問題的討論,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建立自測題庫,強化實習生的自主學習措施
檢驗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員的自主學習對完成實習目標非常重要,以往的性能測試只是簡單的以能否獨立完成某項檢測,不能很好對學員進行評價,更無法使學員完成自測,因此有必要建立各個實習單元自測題庫和學員成績數據庫,完善評價評分系統。針對每個實習單元的知識點建立客觀測試、單元測試、理論和技能測試。學員利用自測題庫,通過自測明確是否已達到階段實習目標、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以起到強化學習活動的作用。當然,測試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緊扣教學目標的情況了解學員對每個實習單元的掌握程度。在實施測試過程中不過分強調分數高低,避免學員形成“為測試題而學、為應試而學”的意識。從題目選擇上注重靈活多樣,以培養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對于不同的專業采取結合臨床具體問題對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提高學員聯系臨床的綜合能力。
初步建立分析評價系統,動態監測學習過程,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國內的檢驗醫學相對其他學科起步較晚,師資隊伍建設正逐漸完善過程中,對于實習教學管理一直缺乏理論支持和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建立系統的實習學員分析評價系統對檢驗醫學后備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給每位實習學員建立實習檔案,學習檔案可包括實習期間與學習有關的所有資料,實習筆記、科研資料、學習心得、課后小結、臨床特殊事件處理、病人溝通、考試記錄、成績匯總等。
學習檔案內容也可包括收集和記錄學生自己、教師或同伴作出評價的有關材料,以此來評價學習和進步的狀況。通過建立實習檔案,一方面可以督促實習生經常檢查他們所完成的事情,總結得失,反思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科室和帶教老師可以通過這一窗口了解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為進一步改善教學提供有效信息,同時也為確定新單元的實習目標提供必要依據。
建立和完善反饋調節機制,提供學習的矯正機會,促進教學相長
長期以來,檢驗醫學實習教學對于實習教學中缺乏反饋機制,特別是對畢業后學員更是缺少反饋信息。而反饋調節是形成性評價的關鍵環節,因此以“FED口訣,F(feedback)為反饋,E(encouragement)為鼓勵,D(direction)”為原則,建立可操作性的反饋調節機制,根據對實習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給予實習生及時的輔導和幫助,使他們自覺地改正錯誤,提高學業成績,促進帶教老師教學計劃的修正。
建立并完善畢業學員跟蹤調查表,構建問卷調查系統,及時掌握檢驗醫學專業畢業學員工作后的反饋信息,對反饋信息進行梳理,一方面及時矯正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后續的實習教學工作形成幫扶,帶教老師根據存在問題及時矯正,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形成性評價的目標在于發現學生未知的東西以調整教學,所以形成性評價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和評價的內容之間取得了一致。
總之,運用形成性教學評價的基礎理論與檢驗醫學實習教學相結合,適應現代醫學教育模式向能力培養方面轉變的總要求,采取過程性、多元性、主體性的評價手段,運用多次、多點、多方位評價方式,以培養高素質檢驗醫學人才為導向,建立適合實習學員的檢驗醫學實習教學體系,在提高檢驗醫學實習教學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師資隊伍理論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