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方法
1.1納入標準:①產婦產前孕周達28周,②確定在本院分娩,愿意接受護理干預措施;排除標準:①既往精神病史、人格障礙、智力障礙及存在嚴重疾患的產婦②拒絕配合調查研究的產婦③3個月內經歷過重大應激事件者。
1.2調查方法:所有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制定心理調查問卷量表,由專人負責調查問卷表的發放、回收和分析。
1.3護理措施:觀察組加強產婦產前的心理護理,并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指導如何避免產后抑郁癥,提前解答產婦在產前產后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與觀察組產婦家屬進行產前溝通,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家屬照顧產婦和嬰兒。對照組僅進行常規護理。
1.4評價指標[2]: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給予產婦評分,兩個量表均包含20個問題,按1~4級進行評定。產婦SDS累計評分≥52分即表明產婦存在抑郁癥狀;SAS累計評分≥50即表明產婦存在焦慮癥狀。
1.5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孕婦產前SDS、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產婦產后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實施產前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的產婦(觀察組),其產后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明顯降低(SDS、SAS評分明顯降低,P<0.05)。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完美主義性格是產后抑郁癥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母子連心,產婦對母親的職責期望值很高,產婦往往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呵護孩子,希望孩子得到真正的母愛,因此,育兒過程中遇到困難不愿求助,而自己的能力往往有限。
加強產婦產前的心理護理,能降低產婦的職責期望值,從而有效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病率。對產婦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也十分有必要,產婦家屬通過健康教育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并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角色轉變的心理,甚至重男輕女的思想問題),這樣,家屬不但可以在育兒方面減輕產婦的責任負擔,還可以在心理方面與產婦保持一致,大大減少產婦產生抑郁的可能。
本次研究顯示,接受產前護理的產婦心理狀況顯著改善,產前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緩解產婦產后的不良焦慮情緒,保持身心健康,可有效預防抑郁癥的發生。
作者:張敬波 于子秋 單位: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