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管理對醫院體檢服務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目前醫院體檢中心服務存在的問題
1.1單純的篩查性體檢和欠缺的后續服務大部分醫院體檢中心開展的主要業務是篩查性體檢,比如單位的人事錄用、學生的升學畢業、婚前檢查,單位、企業定期常規性體檢等。現在的體檢所覆蓋的群體大多是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群體。由于經濟狀況、社會、心理等因素,受眾面較為狹窄,這樣的體檢僅僅起到了篩查作用,沒有充分利用健康體檢的優勢,所以說未能起到健康體檢本身的作用。同時,體檢者拿到自己的體檢報告后,由于沒有專業醫療人員對其進行指導,體檢者也難以知道自身存在的潛在危險因素,延誤其進行疾病早期預防的時間。
1.2體檢項目設置和體檢報告不完善醫院體檢中心為體檢者提供不同類型的體檢套餐,體檢者根據自身狀況、經濟水平、工作環境等相關因素進行套餐的選擇。但是在常規性體檢項目中,可能無法準確地篩查出潛在的患病危險因素。目前體檢工作中大多計劃和過程管理嚴密,但仍然存在體檢項目結果分析和評估不夠完善,后續健康問題解決方法、途徑不完善等問題,導致了體檢與醫療工作相互獨立,體檢項目選擇不合理,體檢報告指向性差,發現問題由體檢人員自己解決等問題。
1.3體檢中心的結構布局及健康管理者配備問題目前,很多醫院的體檢中心仍舊與臨床科室共用一棟樓,這樣難以脫離與病人共用體檢設備的格局,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的發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體檢人數較過去有了明顯的增長,在體檢過程中,比如在胸片拍攝、心電圖、血檢中心等難免會出現部分窗口排隊過長而導致體檢者身體不適、心理焦慮的情況。由于缺乏相應的導診人員,體檢者未能及時便捷地到達體檢科室。在體檢中心人員的設置中,國外專業健康管理者一般都具有醫學或者護理和公共衛生管理雙學位,并通過規范的臨床實踐培訓,而國內不論是從臨床轉崗的醫護人員,還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的知識結構與實踐能力都存在不足,預防保健方面的專業人才相當缺乏。
2治未病與健康管理在醫院體檢中心服務的探討
針對目前體檢中心服務存在的問題,根據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的方針,筆者提出應在醫院體檢中心服務中貫徹全人、全程、全方位的治未病與健康管理的理念。
2.1開展“防勝于治”的健康維護平臺2008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大會上,明確了傳統醫學在健康維護中的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博士曾講道:“在公共衛生領域中,防勝于治的觀念歸功于中國以及中華傳統醫學古代最重要的典籍《黃帝內經》。中醫有著3000年的悠久歷史,它全面對待健康問題,首創了食療、健身、注重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以及草藥治療等”。醫院體檢中心的服務可以借鑒“防勝于治”的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促進體檢者健康的目的。比如當體檢者在體檢過程中篩查出自身存在的疾病危險因素時,由于這些危險因素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會出現一定的癥狀,為了避免潛在危險因素的變化,只有盡早提供健康維護平臺,給體檢者盡早提供維護方案,進行快速積極的干預,并且利用健康管理的相關儀器設備對自身情況進行動態的監測,以便能夠早期控制病情。
2.2增設個性化的體檢項目,避免不必要的檢查體檢中心在設置體檢項目時,需考慮到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為了使體檢者避免不必要的檢查,體檢中心的服務應開展于體檢開始前,工作人員通過與體檢者的溝通,了解其上一次所接受過的檢查項目以及檢查結果,根據體檢者目前的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狀態再為其制定相關的體檢方案。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更多人希望在體檢中監測自身身體的詳細狀況,便于早期的干預,所以簡單的胸片、X光檢查并不能完全說明健康狀況。在體檢中心自身發展有一定的保障下,為了擴大體檢的覆蓋受眾面,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向性明確的體檢服務,比如推出靶向體檢、CT追蹤等服務,更能滿足全方位體檢的要求,并能夠準確把握個體健康狀況。(本文來自于《衛生軟科學》雜志。《衛生軟科學》雜志簡介詳見)
2.3應配備專業人員對體檢報告進行解讀由于目前大多體檢中心的服務中缺乏專業的醫療人員對體檢報告進行分析、解讀,所以建議醫院在對體檢中心人員的安排過程中,可以配備中級職稱以上醫療工作者到現場為體檢者進行體檢報告解讀,并結合專科具體問題提供綠色便捷服務通道,對有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進行早診斷、早治療。在技術人員安排上,建立技術資格上崗制度規定,保障對體檢者進行正確、有效、安全體檢。同時,為了體檢者長期健康監測的可行性,與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一方面能夠保證醫院體檢中心的經濟效益,以便及時維護、提升體檢中心硬件設備,同時能夠通過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隨時跟蹤體檢者狀況,并通過互聯網信息告知定期體檢項目、結果。
2.4積極參與慢性病的控制及維護現在我國人均期望壽命較過去有一定的延長,慢性病的“井噴”已成為各界所關注的問題,它不僅影響著眾多家庭的健康,同時也給居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醫院應為社會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平臺,對慢性病患者建立特有規范性健康檔案,對其進行健康干預。特別是辨證中重視情志、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預后中所起的作用,調治中強調從整體出發,注重精神、生理調養并重的思維模式,對慢病后備軍的健康風險管理的理論體系、實踐模式與核心技術的研發將發揮良好的指導作用。
2.5推出個性化健康處方,將健康管理作為后續服務的強力保障醫院體檢中心的服務應在體檢后續服務部分加大力度。體檢中心工作人員在對體檢者的報告進行分析解讀之后,為了便于體檢者更好地對自身健康進行維護,可以采用個性化的健康處方方案,對體檢的目的、意義、流程、后續服務做出規定,制定健康促進方案、慢性病管理方案,為體檢者進行一系列的追蹤、管理服務,針對患者自身潛在的危險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提供科學的指導建議。對于醫院患者康復期的檢查,可以通過專家指導進行體檢,能夠直觀地知曉病情是否康復,在體檢報告中,從各項指標了解患者身體恢復情況,由專家確認已治愈后,交由體檢中心為其制定后續的健康管理服務,防止其再次發作。體檢中心應該有意識地告知體檢者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醫院體檢中心應依托醫院發展的優勢,通過專家對體檢者進行公益宣講,如:如何及時有效預防、控制疾病等。體檢中心建立新型服務模式,拓展了院前和院后的健康服務,使體檢者可以使用電話、傳真、E-mail等多種方式與醫院隨時聯系,進行咨詢、投訴和提出醫療服務要求等,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采用便利的方式與醫院聯系。
目前的公立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醫療、預防、科研體系,但其中心工作依舊圍繞治病救人展開。從院方來說,增設健康管理部門,完善體檢中心建設更能帶來一系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公眾效益。白書忠曾指出,健康管理是從根本上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和實際步驟,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預防保健為主要內容,側重點是預防疾病,尤其是針對具有慢性病發病高風險度的亞健康人群。治未病與健康管理是在當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患關系緊張、“看病難、看病貴”等多因素存在的前提下的一種的新型健康服務。在醫院體檢中心的發展中,為了公眾的健康,需要用治未病與健康管理新思維來開展服務工作。醫院體檢中心應以維護健康為宗旨、實現預防為主、主動健康的目標,建立全面、全程、連續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繁榮的今天,治未病與健康管理新模式在醫院體檢中心服務的應用是從公眾健康角度出發,讓更多潛在的疾病危險因素盡早消除,讓更多的亞健康人群走向健康。
作者:蔣濤郭清王曉迪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