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護士心理資本的研究現狀及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優質護理要求提高,這給護理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而護士是高職業緊張群體,不可預知的壓力不斷消耗著身心資源,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高職業倦怠率、高離職率等現象普遍存在[1]。如何開發和利用護士的心理資源,挖掘心理潛能是護理管理關注的熱門問題。心理資本隸屬于積極心理學,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研究證明,心理資本對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理隊伍的穩定、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護士自身的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現對目前心理資本研究現狀進行綜述,旨在為進一步的研究及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心理資本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心理資本源于心理學和經濟學,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其內涵尚無統一界定,對概念和構成要素有著各自觀點。概念中有類特征論、類狀態論、綜合論3種理解,構成要素也有不同維度的論述[2]。就目前研究而言,護理領域多遵循Luthans等[34]提出的概念與4維度說,即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超出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上,并能通過有針對性的開發使個體獲得競爭優勢。4個構成要素分別為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和韌性[4]。①自我效能:在面對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②樂觀: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③希望:對目標鍥而不舍,為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調整實現目標的途徑;④韌性:身處逆境或僵局時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研究證明,心理資本4個要素共同作用產生的影響遠大于單一要素,它們呈協同作用[5]。
2心理資本的測評工具
心理資本可通過有效工具測量,量表開發者對心理資本及要素定義不一,編制的維度及適用范圍等各不相同。如徐明津等[6]編制的初中生心理資本問卷包含5個維度。依據普遍采用的定義,學者多運用Luthans等[7]開發的心理資本問卷(PCQ)。PCQ的4個維度就是Luthans概念中的4個構成要素,包括6個條目,采用Likert6級評分法,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分~6分,其中條目3為反向計分。李超平將其翻譯成中文版PCQ后[3],駱宏等[8]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內護理工作特點進行修改得到包括20個條目的心理資本水平問卷中文修訂版(PCQR),其中韌性變為5個條目,樂觀縮減為3個條目。目前,中文版PCQ和修訂后PCQR都在國內護士中檢驗有較好的信效度,也都被廣泛用于相關研究中。
護士的心理資本受到各種自身及外部因素影響。其中自身因素指護士的個體特征,外部因素包含工作環境、組織支持、人際關系3個方面。
3.1個體特征
心理資本水平與護士個體特征有關,護士的年齡、職務、學歷、身體狀態及應對方式等都會對其產生一定影響。研究顯示,年齡>40歲、工作>10年、中級以上職稱者心理資本水平明顯高于其他,這與其嫻熟的解決問題能力、面對應激源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已獲得較高的個人成就有關[910]。而管理者是護理工作的領頭人,經常協調應對突發事件,且有更多機會參加培訓以提升自我,因此護士長或組長的心理資本較高[11]。金永浩等[12]研究發現養老護理員的學歷與心理資本水平呈負相關,專科以上學歷者明顯低于其他,與對自我未來定位較高有關。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使得護士有健康身體承受工作負荷[13],積極的應對壓力方式能減輕職業不良應激源刺激的影響[14],這些都能使護士維持較高的心理資本。
3.2工作環境
不同的醫院文化、科室職能及病人病情等都影響護士的心理資本水平。許多研究發現不同科室護士心理資本水平差異較大,急診科和普外科工作有多學科性、易感性、病情危重且病人流轉率高等特點,使得護士常處于高強度、快節奏、多負擔的狀態中,心理資本水平相對較低[9,15];婦產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新生兒),表現出較高的心理資本水平[16]。獨立頂班和顛倒的工作時間,更加重了臨床護士的工作精神壓力和身體疲憊感,夜班周期越短,心理資本越低[17]。而醫院等級對護士心理資本也有影響,三級醫院承擔著各種疑難雜癥的治療且擁有較先進的技術,護士可以不斷獲得新知識,進而提升自我效能和希望[10]。3.3組織支持Allen提出組織支持可以從提供有/無形資源、對員工價值的認同中體現,這會影響其工作態度與行為,提升心理資本[1819]。趙敏等[20]發現醫院的各種職業培訓課程、帶教制度等為護士提供了自我充實機會,易獲得進步的體驗,提升自我效能與希望。龔艷等[10]也證明參與醫院組織的護理職業生涯課程者,心理資本高于未參與者。其次,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樣影響著心理資本,若配置不公或不合理會降低護士工作的自主性與能動性,增加不良情緒,降低心理資本。而心理資本還具有傳染性,領導者的積極行為會將積極的心理狀態擴散,他的認可會減少護士的自我否定,適時安慰會增加樂觀與希望感[20]。
3.4人際關系
與護士角色相關的人際關系,如護患、醫護、家庭工作關系等都會對心理資本產生影響。金永浩等[12]發現與病人關系冷淡者,其心理資本較差。他認為護患緊張使得護士工作常不被病人認可或被忽視,從而產生被輕視感,長期處于這種氛圍中使得心理資本降低;反之,與病人融洽相處會增加護士的心理資本。和諧的醫護團隊勞作如共同查房、治療提醒等有助于樂觀與自我效能水平的提升;困境時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有助于希望和韌性水平的提升[20]。而Hao等[5]也發現無論是工作對家庭的沖突還是家庭對工作的干擾都會導致情緒抑郁,損耗護士的心理資本,因此平衡工作家庭關系對提升心理資本有益。
4心理資本對臨床護士的影響
心理資本對護士的內在健康及外在表現都有顯著作用,其產生的良性效應可提升護士的工作績效,對優化護理質量、促進病人健康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1]。
4.1對個人心理、情緒、健康的影響
心理資本與良好的職業情緒調控呈正相關,能對抗負面情緒的影響,有助于維護護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和個人的生活質量。長期過度的職業緊張使護士出現易怒等情緒影響工作與交友,致使抑郁傾向的發生概率增加,心理資本高者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發揮個體能動性,緩解壓力,故提高心理資本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職業緊張,也可間接減輕抑郁心理[22]。Hao等[5]也發現高心理資本可作為個人心理資源抵抗抑郁癥狀,在家庭工作沖突和抑郁情緒中起調節作用。特殊職業應激源(死亡等)長期作用極易引起護士共情疲勞,產生焦慮、無望感。魏華等[23]認為心理資本4個要素整合有助于激發個人斗志,充分調動身心、人際關系等各種資源,從而提升應對情境挫折的能力,緩解共情疲勞感。這與Spence等[24]發現高心理資本對職業創傷后心理應激障礙癥狀起保護作用的結果相似。心理資本還影響護士的主觀情感。龔怡琳等[25]發現在一定壓力范圍內,它可將積極的情緒作用最大化,降低外界環境對個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提升職業幸福度。此外,擁有高水平心理資本的護士所體驗的主觀職業成功感也會較高,希望是顯著的預測變量[26]。
4.2對工作態度的影響
心理資本對護士職業生涯狀況具有直接正效應,是護士工作中面對壓力時的保護性因素[27],對各類職業態度都有直接作用。如對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等起正性作用;而對職業倦怠、離職傾向等則相反[28]。而這些因素又以心理資本為中介發生交互影響,形成復雜的關系網。如有學者提出高心理資本,尤其是高自我效能和樂觀能提高組織承諾,使護士對工作充滿熱情;高心理資本又能不斷內化這種思維方式,從而削弱個人離職意愿[29]。有研究還發現提高心理資本可以提升護士的工作嵌入度。工作嵌入是個體與工作相關的情景所形成關系網絡的密切程度,當護士具有較高的心理資本時,能更理性地看待個人與組織的適配,對未來充滿信心,深深地嵌入本職工作中[17]。黃曉艷等[30]也在對精神科護士職場排斥研究中發現,具有良好心理資本者善于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壓力和工作現狀,能有效降低自己對工作的排斥,融入工作環境。
4.3對提升護士能力的影響
心理資本的各個維度對護理能力均有正向影響,促進能力快速發展,提升護士的綜合素質。擁有高水平心理資本的護士更嚴以律己,會及時跟進病人的治療狀況,主動分擔病情復雜的病人,在不斷評估中提升護理程序運用能力;而這種態度在潛移默化中對同事產生正面影響,提升了自身影響力[31]。周麗麗等[32]也發現,心理資本較高的個體具有較高水平的知識互動動機和角色外行為,愿意分享經驗、想法這類隱性知識,這有利于擴展人際互動關系,并擴大影響力,這種不斷自信的表達也鍛煉了溝通能力。心理資本與護士的關懷照護能力也呈高度正相關,高心理資本者能充分認知護理關愛行為,意識到人文關懷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照護中體現[33]。還有研究認為創新是心理資本的積極認知過程,提升心理資本能提升創造力[5]。Abbas等[34]認為心理資本通過拓寬思路,對創新行為的創意的產生、實施、實現都有顯著影響。胡紫宜等[35]也發現擁有高心理資本的護士對新想法的提出更具優勢,也樂于發掘達成目標的新途徑。
5.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護士心理資本研究略早于國內,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也略優。首先在方法與內容上,雖然心理資本相關變量(前因、結果、中介)的研究仍占多數,但其研究的相關因素較之國內更加豐富。如醫院的賦權管理,Malik[36]發現護士被給予的自主權與心理資本和額外的角色行為有密切關系。國外研究也開始由調查研究轉向了對各因素的作用機制及其干預效果的試驗性研究,尤其是將對心理資本干預措施與護士培訓一起進行。如Brunetto等[21]將心理資本融入醫院安全培訓中以新的培訓模式進行實踐,結果表明提高心理資本可提高護士對培訓的滿意度及知識接受度。Luthans等[4]通過實證研究提出了提升心理資本4個維度的具體措施的一套干預模型,Russo等[37]按專業特色對模型調整并在其他醫學領域中實踐,證明其可穩步改善心理資本水平,但在護士群體中仍需進一步驗證。其次,研究對象范圍逐漸精確,如近年來很多學者將目光聚焦于新護士,致力于從心理資本角度減弱角色適應問題[38],且研究已不局限于探究護士個體心理資本,還從集體層面探究護士群體的團隊心理資本相關問題。如Sigurd等[39]發現團隊心理資本會產生群體效應,有利于提升團隊業績和個人價值,對個體心理資本也會產生影響,可從團隊入手對護士個體心理資本進行提升。但有其他可研究的方向,如近年來在其他領域中,誠信、幽默等都已被認同是構成要素,但仍極少被納入評估護士心理資本中,對心理資本組成需進一步研究。
5.2國內研究現狀
對比國外研究,我國心理資本研究有很多不足。國內研究仍以描述性、調查研究為主,集中于對護士心理資本水平、影響因素及結果變量的現狀研究,且多為對職業倦怠、滿意度、心理壓力等常見因素的探討。研究多以某一地區臨床護士為主,范圍較窄且結果易受地域、文化等因素影響,且未涉及組織團體層面、集體心理資本及兩者間關系的研究。目前對于心理資本干預措施的研究極少,已有研究中提出的干預措施也較零碎空洞,適用于所有人群。如心理講座、應激模擬演練、優化制度、重視繼續教育等,這類措施的制訂都未充分利用現有的相關變量的研究結果,缺乏特異性。此外,不同于國外應用的一種較為公認的量表,國內兩種版本的PCQ都被廣泛運用,但在同類人群中測得各維度分數排序結果并不一致,造成差異的原因及哪一個版本能更準確評估,都需要進行對比研究。
6展望
從研究方法與內容方面,未來研究可以向干預性研究發展,借鑒國外的干預方法提出適合我國護士的相關措施,或是根據心理資本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借鑒Luthans模型開發一套成體系、分階段、便于實施的針對護士的干預模型;也可以采用質性研究以補充量表測量的心理資本結果、心理資本作用過程、潛在的影響因素等或進行縱向研究,動態描述心理資本隨時間、環境等的變化情況。從研究對象方面,可擴大樣本量,增加對象地區和文化多樣性,還可進一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建立不同群體心理資本常模[32],從而更準確地判斷心理資本水平,減少獨立研究中相對低分而誤判已具有較高心理資本水平者為心理資本缺乏者,造成過度干預浪費資源。也可將研究提升到集體層面,進一步探究我國團隊心理資本的作用與意義。從研究工具方面,可通過大量研究對比兩種版本PCQ的適用性或根據其他領域中對心理資本要素的新定義,進一步探究護士心理資本定義,開發更全面的測評工具。
作者:裘奕嘉;曹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