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服務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轉變護士思維模式,提升服務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先轉變護士的觀念,優質護理服務才能真正開展和落實。在優質護理服務開展前期階段,護士長根據衛生部的文件精神以及醫院領導、護理部的指示,組織全科護士不斷深入學習和討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正確理解和實施基礎護理,明確護理工作方向;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根據科室的專業特點,有序地開展和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護士經過學習、討論以及交流,不斷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想在病人需要前,做在病人開口前,讓護士由被動的“要我做”變成主動的“我要做”,工作主動性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提高。
1.2優化工作流程,實施程序化工作模式將護理創新理念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優化工作流程,使工作模式程序化、固定化、專業化。護士長和全科護士根據科室特點,多次探討、改進和優化工作流程,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留守在病人床旁,做好床邊護理,同時使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化和程序化,避免護士在治療室、護士站聚集,使每一位護士能有序地進行護理活動。
1.3評估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合理實施生活護理專業組長每天對所主管的病人進行全面而正確的評估,根據病人的病情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確定生活護理級別。按照衛生部“八類十七項”的要求,尊重病人的生活習慣和要求,合理為病人實施生活護理。如對病情危重、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下“一級生活護理”護囑,護士為病人做好晨、晚間護理以及臥位、飲食、排便護理等;如病人病情好轉、穩定、可以坐位的病人,下“二級生活護理”護囑,護士協助病人做好晨、晚間護理以及臥位、飲食、排便護理等;如果病人病情較輕,生活可以自理,鼓勵病人自主護理,護士加強病人的安全管理,以增加病人的自尊、自信感,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1.4做好病人一體化健康指導病人從入院到出院,護士做好連續、全程、無縫隙的一體化健康指導,同時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病情實施常規化、個體化、專病化的健康教育。入院時,護士做好入院宣教,讓病人認識護士、了解病房環境、知曉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等,讓病人感到親切、熟悉,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在住院期間,護士開展多種形式健康教育,采用個體化健康教育、集中系統化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手冊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用PPT的方式進行指導。如用藥指導,病人記不住藥名,就簡化為保腎的、活血化瘀、利尿的、保肝的、消炎的等,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用藥情況,效果非常好。如專病指導,集中病人進行PPT講解,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病人豁然開朗,易于接受,反響極好。護士還要加強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反過來詢問病人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檢查病人對健康行為的執行情況,及時糾正病人不良的健康行為,強化健康的行為方式。病人出院時,做好出院后的復診以及活動和飲食指導,讓病人明確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5實施床邊護理,拒絕紅燈呼叫明確各級護理人員以及各崗位職責,具體落實當班護士所管床位。護士每天早上提前10min到崗,關心病人、了解病情。在病人輸液治療時,護士根據病人的輸液量、輸液速度正確評估輸液時間,及時為病人加液、取液,拒絕紅燈呼叫。當護士在治療、護理間歇時,護士貼近病人,留守床旁,為病人解答疑難、提供幫助以及健康指導,用細心換取病人的歡心,用愛心換取病人的信心,用責任心換取病人的放心。
1.6關注病人心理,及時進行護理干預病人由于身體健康缺失,必然會影響心理健康。護士加強與病人的交流溝通,了解病人的社會、家庭、經濟、心理等情況,針對病人存在的擔憂、焦慮甚至恐懼,及時進行護理干預,減輕病人的思想負擔,積極配合治療。我科出現多例壯年期診斷為尿毒癥的病人,病人不能接受突然的健康缺失打擊,出現不吃不喝、情緒極為低落或者拒絕接受治療,對護士進行辱罵等不良行為,但護士從病人的角度出發耐心地進行勸說和關心,調整病人的心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實施成效
2.1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護士將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相結合,維持了病房整潔安靜、舒適美觀的良好就醫環境,保持了病人清潔、舒適、舒心、放心的良好的就醫心境,保證了生活護理、管道護理、用藥護理等各項護理行為的規范進行,促進了病人健康知識的了解以及健康的行為方式,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和護理質量,無任何差錯事故和護理糾紛發生,使護理質量大大提高。
2.2病人滿意度提高護士加強了與病人的交流溝通以及專業的健康指導,極大地改善了緊張的護患關系,病人感覺護士真心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尊重他們,從而能體諒護士的辛勞,尊重護士、理解護士、相信護士,有任何事愿意與護士進行交流,愿意尋求護士的幫助。結果病人對護士的護理質量感到極為滿意,口頭和書面表揚不斷增加,病人對護士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2.3護士的職業價值感提升病人的理解和尊重,和諧的護患關系,極大地提升了護士的職業價值感和成就感。護士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對待工作更加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為病人洗臉、口腔護理、梳頭、尿管護理等時,護士耐心細致、毫不厭煩,保持病人整潔的生活護理;傾聽病人訴說疾病對其造成的種種痛苦、不適和焦慮不安,為病人反復進行健康指導,護士做得毫無怨言和充滿愛心,他們認為這是自己工作的職責和本分,只要病人身體康復,他們就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和喜悅,充滿職業成就感。
3討論
3.1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雙翼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雙翼,護理專業的發展需要雙翼,雙翼中的任何一支不夠豐滿,騰飛的速度、高度就會受到影響[1]。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是相互融會貫通、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如一個腎部分切除的病人需臥床休息兩周,術后第3天鼓勵病人下床活動,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的支撐,如何指導病人的活動與休息?如何做好基礎護理?因此偏離任何一邊,護理專業的發展都會脫軌。
3.2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是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不斷增加,對護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病人并非只需滿足其基本的生理健康需求,而其心理的需求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病人需要護士關心、尊重和理解,需要獲取有關自己疾病的相關知識,需要尋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慮時得到安慰等,需要護士提供系統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顧[2]。因此,應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只有夯實基礎護理,發展專科護理,將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緊密結合,才能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才能讓社會、政府、病人以及護士均滿意。
3.3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是護士提高職業認同感的必要條件護士職業認同感就是護士本人對護理職業的積極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己積極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3]。社會支持包括領導的支持、病人及其家屬的信賴和支持、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支持[4]。整個社會對護士的理解尊重、病人及其家屬對護士的信賴和支持、家庭的幫助和支持以及領導對護士的重視和鼓勵,這些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是護士提高職業認同感的必要條件,能促進護士形成積極的、穩定的職業認同感,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和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