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管理干預對患者醫院感染情況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管理對口腔種植患者醫院感染情況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口腔種植術的患者200例,按照抽簽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護理管理模式干預,比較兩組醫院感染率、空氣消毒效果、器械消毒滅菌效果、醫護人員手部消毒效果。結果觀察組醫院感染率為3.00%,低于對照組的1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空氣消毒合格率為85.00%、醫療器械消毒合格率為87.00%、醫護人員雙手消毒合格率為86.00%,均高于對照組的73.00%、71.00%、6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空氣、醫療器械、醫護人員雙手平均菌落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口腔種植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提高空氣、醫療器械及醫護人員雙手的消毒效果,改善護理質量,可行性高。
關鍵詞:口腔種植;護理管理;醫院感染率;平均菌落數;消毒合格率
口腔疾病是臨床常見病,雖不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傷,但可降低其生活質量,并對其工作、社交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人工種植義齒因其與原牙的外觀相似度較高,對鄰近牙齒不造成損害、舒適感較高等優點,現已被廣大患者所認可[1]。而患者在術中及術后傷口愈合過程中,一旦操作及護理不當,極易造成細菌感染,導致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影響預后[2]。根據醫院感染控制的要求,口腔種植手術需在規范的手術室中操作,而口腔種植術的手術室本質是普通門診,其細菌源較多,加之醫護人員對其重視度不夠,導致患者感染率較高,不僅延緩患者的康復進程,同時加大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因此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對患者的預后效果尤為重要[3,4]。本研究探討了行口腔種植術患者采用護理管理模式干預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解放軍第三一三醫院行口腔種植術的患者200例,對其進行編號,并按照抽簽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48.32±6.79)歲;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上42例,高中36例,初中及以下22例。觀察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59.26±6.85)歲;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上40例,高中35例,初中及以下25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行口腔種植術的患者;②均可正常溝通者。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異常者;②免疫缺陷、精神障礙者;③合并傳染性疾病者;④嚴重不配合者。
1.3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即口腔種植室的消毒、術前漱口等。觀察組實施護理管理模式干預,步驟如下。
1.3.1組建小組由主任醫師、護士長等組建質量監控小組,分析以往醫院感染監控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并對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等進行檢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嚴格執行。
1.3.2技能培訓定期組織醫護人員相關醫院感染預防知識培訓,增加其預防知識,提高其重視度,并定期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到績效考核中,提高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1.3.3手部消毒醫護人員在進行手術前,嚴格按照手術室雙手清洗步驟執行,配備齊全手術室內洗手液、快速消毒劑等手部衛生用品,減少細菌感染。
1.3.4強化器械消毒在超聲清洗器中放入堿性清洗液,將手術使用的器械置入其中進行震蕩清洗,可最大程度上清除血漬及污漬,改善清洗質量;于清洗完成后,用肉眼觀察器械表面有無污物,并采用ATP生物熒光法定期對清洗質量進行監測,最后經高壓蒸汽滅菌后方可投入使用。
1.3.5一次性用品管理一次性用品于每次使用前,需檢查包裝是否完好、漏氣、是否在有效期內、物品是否完整、是否可正常使用;同時一次性用品在開封后,需嚴格遵照相關規定,在有效時間內使用,避免細菌滋生。
1.3.6人員管理限制手術室人員數量,對于患有呼吸道、手部感染等人員禁止進入手術室,并設定獨立的患者、醫護人員通道。
1.3.7環境護理每天定時對手術室進行消毒,定期對手室的空氣質量、物體表面等進行細菌監測,每隔半年對紫外線燈監測1次,及時進行更換。
1.4評價指標
①醫院感染率:記錄患者醫院感染情況情況;②空氣、器械、醫護人員手部消毒效果:每例患者在接受口腔種植術之前,均對室內空氣、醫療器械、醫護人員雙進行采樣檢測,空氣質量采樣方法為平板暴露法,醫療器械及醫護人員雙手采用無菌棉拭子涂抹法,采樣后將其樣品送至實驗室進行培養,計數菌數。判定標準參考WS/T367-2012《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中相應標準。口腔種植室為Ⅱ類環境,其空氣中平均細菌數≤200cuf/m3,醫療器械表面平均細菌數≤5cuf/m2,醫護人員手部平均細菌數≤5cuf/m2,則判定為合格。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醫院感染率、空氣、醫療器械、醫護人員雙手消毒效果對比
觀察組醫院感染率低于對照組,空氣、醫療器械、醫護人員雙手消毒合格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空氣、醫療器械、醫護人員雙手平均菌落數對比
觀察組空氣、醫療器械、醫護人員雙手平均菌落數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快速發展,口腔種植術得到了廣大缺牙患者的認可,現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該種手術是一種植入性操作方式,其造成的創口較深,可到達骨髓腔,因此對手術過程中無菌操作較高[5]。而臨床上口腔種植術常在門診手術室操作,且患者大多免疫能力較為薄弱,加之手術位置是口腔,口腔中的血液、分泌物中的細菌等可與器械、醫護人員雙手直接接觸,進而引發感染。但就目前現狀而言,大多數醫院對控制醫院感染意識較為薄弱,造成醫院感染控制情況不佳,加大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醫院感染現已受到廣泛關注[6-8]。我院自2013年起實施護理管理模式干預,通過對手術器械、醫護人員雙手、空氣等方面加強防控,可有效減少醫院感染情況的發生,其效果較為顯著,結果顯示,觀察組醫院感染率較低,空氣、醫療器械、醫護人員雙手消毒合格率較高,平均菌落數較低,表明護理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可降低醫院的感染率,提高醫院感染控制質量。其原因在于,定期醫院感染控制知識培訓的開展,可有效增加醫護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提高其積極主動性,加強預防感染的意識,提升其專業技能,做好細節質量防控,減少操作過程中的失誤及不當護理,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手術后的器械表面存在大量的血液、黏液等物質,若不將其清洗完全,可產生生物膜,阻礙滅菌劑的穿透,干擾細菌與高溫氣體的有效接觸,降低滅菌效果,增加醫院感染風險[9]。因此,加強器械的消毒,可有效提高器械消毒質量,減少器械表面的菌落數,消除醫院感染的風險因子。規范雙手清洗步驟及齊全的消毒用品,可顯著提高醫護人員手部消毒質量;此外,手術室人員的限制,空氣質量、紫外線燈的監測,可改善手術室環境質量,減少空氣中細菌的數量,降低感染風險[10]。綜上所述,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口腔種植患者中效果較為顯著,可有效預防醫院感染情況的發生,提升空氣、醫護人員雙手等消毒質量。
參考文獻:
[1]靳立瓊.PDCA護理管理模式在種植牙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1):1387-1388.
[2]陳潤元,劉曉芬,張淑芳,等.口腔種植專科護理模式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13):41-44.
[3]程晶晶.護理干預對口腔種植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的影響[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7):701-702.
[4]徐燕華,李鈞,譚包生,等.口腔種植手術室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0):5121-5123.
[5]王秀珍,嚴向明,趙納幸,等.蘇州市口腔診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8,35(5):398-399.
[6]蘇曉紅.四手操作技術在口腔門診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37-139.
[7]鄭娟,許建強.口腔科醫院感染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J].中國病案,2018,19(7):45-47.
[8]李冬,湯曉雨.不同崗前培訓方法對口腔專科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0):138-140.
[9]柴琳琳.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質量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15):1851-1853.
[10]王婷,李方龍,吳雙燕,等.全方位立體干預措施預防種植牙醫院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3):5509-5511,5515.
作者:劉瑞玲 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解放軍第三一三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