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專科生綜合能力培養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實驗對象在我院07級全日制專科護理4個班中,選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基本
相同的2個班。然后,隨機盲法確定一個班為實驗班(47人);另一個班為對照班(48人)。以第一學期普通課(9門學科)期末考試平均成績作兩組均衡性檢驗,實驗組:77.79分,對照班:79.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實驗方法
2.1實驗準備
2.1.1課程準備兩組課程設置相同。均開設了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整體護理模式的相關課程,如人際溝通技巧、護理心理學、護理美學、形體訓練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及全科醫學相關課程。
2.1.2教師分組對有條件參與實驗的臨床護理課程(包括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精神護理、老年護理、急救護理)教師,按配對、自愿原則選擇到實驗班。實驗前,06級專科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顯示:分配到實驗班的教師得分77.29分,對照班教師得分:83.10分。
2.1.3培訓實驗班教師培訓內容:包括現代護理理論、整體護理與護理理念、護理程序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現代護理教學方法及其應用、健康教育、整體護理教學效果評價、整體護理教學質量控制等。培訓途徑:包括參加全國現代護理理論培訓班、院內舉辦培訓班、到醫院進行應用護理程序工作方法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培訓。
2.2實施實驗班實施適應整體護理需要的臨床護理課教學模式。①教學態度:具有整體護理理念和良好的護理職業態度,主動實施整體護理教學。②教學內容: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以現代護理模式為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將整體護理理念貫穿于教學中。③教學方式和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應用有利于能力培養的現代先進的護理教學方式和手段(如啟發式、PBL、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等)。④評價方式:評價方式多樣化,如讀書報告、案例討論、角色扮演、操作考核等,在評價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理念。對照班按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2.3教學效果評價
2.3.1護生綜合能力評價①考核評分表:在“整體護理查房質量評價標準”,基礎上制定了“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能力考核評分表,’;內容及權重分配,征求了同行、專家及各位主考老師的意見;考核內容包括:護理評估能力、護理診斷能力、制定護理計劃能力、護理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行為規范六項。②培訓主考老師(由護士長擔任)及監考老師。③考核在一家三甲醫院的十三個病區同時進行,為了防止偏移,將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隨機配對,兩人一組,對同一患者進行整體護理。④做到盲法評定。
2.3.2教師整體護理教學質量評價①評價內容: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成績評價方式,整體護理教學質量總體評價五個方面,共20項評價指標,每一指標采用1一5分的數字評分法,總分為100分。②評價方法:采用閉合式問卷形式進行評價。
2.4統計方法全部數據輸人計算機,采用SPSSll.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3結果
3.1整體護理綜合能力技能考核:
實驗班整體護理綜合能力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6項單項能力中,僅見行為規范和基礎護理操作能力2組間無差異,其余4項考核內容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2學生對教師整體護理教學質量的評價:
兩組學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顯示:實驗班老師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班(P<0.01)。除“教學態度”一項外,其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教學質量總體評價”四大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4討論
4.1實驗組采用的臨床護理課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能力
我們提出的“將現代護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與提高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能力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采用多種途徑對承擔臨床護理課程教學的教師,進行護理相關理論、知識、技能、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培訓,使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現代護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與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能力融為一體。實驗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能力:①培養了護生獨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采用多種現代先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充分發揮護生的主體作用,使護生獨立思維,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增多,如個案討論時,先由護生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進行準備、發言、討論,再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及指導,護生在對病人進行評估、提出護理問題、幫助病人滿足各種需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護理評估能力、護理診斷能力、制定護理計劃能力考核項目中,實驗班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②培養了護生整體護理觀念: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將整體護理理念貫穿于教學中,如,在情景教學、實踐教學及其考核過程中,要求護生在護理中體現“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主動關心、體貼病人,不斷提高護患溝通技巧及其效果等,可使護生的整體護理觀念逐漸形成,并強化;③培養了護生運用護理程序的能力: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老師結合案例,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的教會護生應用護理程序實施護理以及健康教育。整體護理綜合能力技能考核成績,實驗班明顯高于對照班,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4.2實臉組采用的臨床護理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整體護理教學能力
兩組學生對教師整體護理教學質量的評價顯示:實驗班老師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班,除“教學態度”一項外,其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教學質量總體評價”四大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本課題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師的整體護理教學能力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對醫療專業畢業的臨床護理課教師的整體護理培訓有明顯成效。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同時也得到了學生的好評。教師在培養護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要解決護生不斷提出的新問題以及在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的教學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同時,教師的整體護理能力也將大大提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整體護理教學質量。
4.3“教師整體護理教學質量評價表”可用于臨床護理課程教學質量監控
教學質量管理是否有效,關鍵在于是否有靈敏、準確、有力的反饋。為了保證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可采用“教師整體護理教學質量評價表”進行量化管理;了解學生對整體護理教學質量的評價,可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和矯正。可促使教師嚴格按要求教學,確保教學質量。如評價表中第二大項“教學內容”由“理論聯系實際,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以護理程序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體現現代護理模式;教學內容豐富、新穎、科學性強;注重護理及相關領域新進展的講授”五小項組成,可督促教師按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組織教學內容,克服“重醫療,輕護理,重疾病護理輕整體護理”,的臨床護理教學缺陷。使護生能夠學以致用。此質控指標體系可進行推廣,促進臨床護理課程教學管理的有效性。
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提出并實施的“將現代護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評估與提高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能力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是對適應整體護理需要的臨床護理課程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完善,通過對臨床護理課程教師進行整體護理相關理論、知識、技能的培訓,有利于提高臨床護理教師對整體護理理念的認識和整體護理教學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