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壓患者在臨床護理中加入個體化護理方案對其血壓值和并發癥的影響。方法9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比組,每組45例。對比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在對比組基礎上增加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療效進行對比。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22.22%低于對比組的5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265,P<0.05)。結論高血壓患者在臨床護理中加入個體化護理方案對患者血壓的穩定和并發癥的預防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高血壓;個體化護理方案;血壓值;并發癥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血壓的治療得到了很快的發展[1],對患有高血壓的老年患者進行藥物相關治療為首要選擇[2],但在一些情況下恢復情況不容樂觀(如:患者緊張悲觀、生活習慣難以改正、不注意并發癥的預防等)。而這種情況如若得不到合理的、及時的解決,很容易造成對治療結果的影響,難以得到理想的恢復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3]。為了研究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對其不良反應發生的影響程度,本文對存在此種情況的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個體化的護理方案進行研究,以找出預防不良反應發生的要點,提升預后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進行高血壓治療的9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治療的相關指征。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比組,各45例。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2.8±6.4)歲;病程3.5~15.2年,平均病程(10.6±4.2)年。對比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54~79歲,平均年齡(63.1±6.1)歲;病程3.4~15.0年,平均病程(11.1±3.9)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比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案。觀察一般情況、血壓等,出現異常時及時對癥處理。
1.2.2觀察組在對比組基礎上增加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建立健全患者健康檔案、病人管理制度,具體如下。①心理方面。護理人員應耐心疏導患者,消除其害怕緊張的心理,保持心情舒暢,積極接受治療;②用藥方面。專人監督管理,保證患者正確用藥,依患者自身具體狀況及時調整用藥,保證用藥的有效性;③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引導、監督患者,避免高鹽高脂飲食,使其做到飲食清淡、營養平衡;④運動方面。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應多溝通合作,引導鼓勵患者維持運動習慣(每周最少3次,每次最低30min),運動量和運動次數依個人體質循序漸進、逐漸增加;⑤醫德方面。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前后的血壓調控水平和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壓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收縮壓為(150.9±9.2)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為(98.6±8.5)mmHg;對比組患者收縮壓為(151.3±9.1)mmHg,舒張壓(99.1±8.2)mmHg。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21.9±4.5)、(83.8±4.2)mmHg,均優于對比組的(142.2±4.9)、(91.3±4.3)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心律失常3例,腦卒中2例,心絞痛5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2.22%;對比組中心律失常9例,腦卒中5例,心絞痛10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3.33%。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265,P<0.05)。
3討論
高血壓為目前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以動脈血壓的升高為主要表現,長期發展下去會發生一系列心腦血管類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心膜增厚、心律失常等[4]。在現有的資料中,可以了解到近幾年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5],這種趨勢在老年人范圍更為顯著,這與人們的工作壓力、生活習慣都有著很大的關系[6]。隨著人們思想觀念逐漸進步,對疾病恢復的要求逐漸提升,并發癥的預防相對比較重要,而預防并發癥的主要措施即為血壓的調控[7-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22.22%低于對比組的5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265,P<0.05)。表明在一般護理方案中加入對患者個體化的護理方案,患者的血壓水平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療效果較好。所以,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療的過程中能及時得到科學的綜合護理(心理方面、用藥方面、飲食方面、運動方面和對醫護人員的培訓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醫護人員不僅可以及時掌握患者情況,還可以有效調控方案,達到理想的結果。
總之,對發生高血壓的老年患者在治療的同時進行系統的個體化的護理,其效果是不容小覷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在相對科學的護理過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顯著提高預后質量,使治療得到良好的結局。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在臨床護理中加入個體化護理方案對患者血壓的穩定和并發癥的預防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雪燕,覃滿寧.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護理對策.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8):136-137.
[2]趙素清.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對策.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1):245-246.
[3]倪婉貞.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對策.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9):189.
[4]崔巧玲.綜合護理措施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效果觀察.中國現代醫生,2017,55(32):146-149.
[5]陳素紅.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10(7):454.
[6]韓海濤.探討對老年住院患者低血壓的護理干預效果.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4):149-150.
[7]劉霞.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體重指數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3):4621-4622.
[8]王英輝.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護理措施的探討.中國醫藥指南,2014(21):279-280.
[9]于春艷.老年高血壓的臨床護理對策分析.現代養生,2014(24):136.
[10]曹全梅,古誠君.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大家健康旬刊,2015(3):798.
作者: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