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鄉新農村創建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針、省“五新一好”和《年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要求,以村莊整治建設為切入點,以加快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以創建文明和諧村莊為著力點,加大力度統籌城鄉發展,強化服務指導,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探索具有特點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推動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任務
年全鎮安排新農村建設點5個(省級點4個,市縣共建點1個),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同一標準,同步實施,同步推進,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突出抓好“八改四普及”、“三綠一處理”
“八改四普及”重點抓好以“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潔凈能”為目標的村莊整治。“三綠一處理”著力抓好農戶庭院、村內道路、村莊四旁綠化和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
1.“八改”
(1)改水。改水率要達到100%。條件好的建集中供水工程,條件不具備的分戶改水,通過改水,使群眾喝上清潔、衛生、安全的自來水。
(2)改廁。改廁率要達到100%。徹底拆除填埋茅坑、旱廁等不衛生廁所,全部改建三格式無害化水沖廁。
(3)改欄。按照人畜分離、糞便入池的要求,拆除不衛生欄舍,改建成“六面光”衛生欄舍。改欄同建沼氣相結合。
(4)改房。對房屋進行一次修繕,房屋階檐進行硬化,并同改溝相結合。
(5)改路。主干道和入戶路改路率要達到100%。村內主干道和入戶路進行硬化。村內主干道,水泥板塊寬一般為2.5m,厚15cm;入戶路硬化為0.8—1.5m,厚8—10cm。
(6)改溝。村莊主水溝改溝率要達到100%,房屋檐溝改溝率要達到100%,村莊內排水溝和房屋四周水溝修理整齊并硬化處理。達到連溝成網,溝溝相通,流水順暢,有水即排。不積污水,雨水。水溝硬化可通過石砌、,磚砌,水泥抹底,也可水泥澆筑。
(7)改線。徹底改變各種線路“蜘蛛網”現狀,對通信、廣播電視、用電等線路實行統一整治,達到改桿成行,改線成“線”,整齊美觀。
(8)改環境。因地制宜,講究實效,注重特色。徹底清理污泥、池塘、垃圾、路障、雜草、雜物、斷垣殘壁、亂堆亂放。建垃圾池,護坎,護坡。空閑地平整后,進行一次新土覆蓋,然后進行果化、菜化、綠化,柵欄、圍墻美化等,重點以栽果樹為主,與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為農民群眾造就一個生態、優美、衛生、整齊、舒適的生活環境。
2.“四普及”
(1)普及沼氣。積極推進“豬—沼—果”(菜、棉、魚)等生態農業模式,有條件的農戶要結合改欄建好沼氣池,用上沼氣。
(2)普及有線電視。加強電視傳輸網絡建設,努力提高有線電視入戶率。
(3)普及電話。努力提高電話普及率和移動電話網絡覆蓋率。
(4)普及太陽能熱水器。鼓勵經濟條件好的農戶使用太陽能,每個建設點普及太陽能熱水器(含沼氣)不少于15戶。
3.“三綠一處理”
抓好農戶庭院綠化,農戶房前屋后庭院要栽種果樹,每戶栽樹分別達到10棵以上。抓好村內道路綠化,村莊內道路兩旁要全部栽樹綠化(以栽風景樹為主)。建立垃圾回收和循環利用制度,每一個建設點要以滿足垃圾填埋需要為原則,建設一個面積不小于100m?的垃圾無害處理填埋場。促進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全面實行建設點垃圾無害化處理。
(二)突出產業發展
要圍繞全縣主導產業發展,結合實際,揚優成勢,每一個建設點要編制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要把計劃落實到每一個農戶,80%的點要形成“一村一品”,未形成“一村一品”的建設點,也要培育3—5戶產業發展或經營服務業大戶。要配套“一村一品”建立或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每個建設點要從獎補資金中安排一萬元左右的資金扶持產業發展。
(三)突出文明和諧村莊建設
以“八榮八恥”教育活動為主線,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一是以“三村”(文明村、致富村、和諧村)和“星級文明戶”創評為平臺,促進文明和諧村莊建設。二是開展“五個一”建設,即:每個建設點要建好一個文化活動室(兼理事會辦公室、圖書室)、一處戶外休閑場所、一個宣傳櫥窗、一支文體隊伍、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規模較大的文體活動。
(四)突出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村莊保潔長效機制。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的每一個建設點都要落實保潔經費、兼職或專職保潔員或實行農戶分區包干保潔制,使村莊長期保持潔凈,防止亂堆亂放、臟亂差回潮。二是建立村莊規劃長效執行機制。要嚴格執行村莊建設規劃和建設申報審批管理制度。三是建立產生發展長效機制。要建立“一年接著一年抓、一任接著一任抓,一抓到底”的“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長效執行機制,夯實農民增收基礎,不斷促進農民增收。
(五)突出加強農民培訓
一是舉辦新農村建設培訓班,鎮里年初要對建設理事會成員、村組干部進行一次全面培訓,把新農村建設政策、工作原則、操作程序與操作方法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把從事新農村建設的鎮、村干部培訓為指導能手;把理事會成員培訓成操作能手。二是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積極組織農村富余人員參加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與水平。三是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結合“一村一品”的特點,主動深入基層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培訓面要廣泛。
(六)突出組織建設
加強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深入推進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各建設點要建立在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與理事會、合作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組織管理模式。按照制度健全,隊伍穩定,活動正常、成效明顯的要求,建立“一會九組”(理事會、組織調解組、紅白喜事服務組、禁賭禁黃組、環境衛生管理組、發展“一村一品”(合作社)組、文化活動服務組、村莊規劃執行監督組、計劃生育服務組、資金管理組),并建立與“一會九組”相配套的村規民約或制度。
三、堅持工作原則
新農村建設點的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下十條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原則。各建設點由群眾協商公選工作積極性高、公道正派、有號召力、熱心為群眾辦事的群眾組成理事會,由理事會負責籌措資金,組織實施和管理。
(二)定點同群眾簽訂協議原則。鎮新村辦要與建設點每戶簽訂新農村建設協議書,農戶簽訂協議率要達到85%以上,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要明確違反協議應承擔的責任。
(三)實行統一獎補原則。每個省級點安排獎補資金16.3萬元,其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1萬元、建設點綠化0.7萬元、垃圾無害化處理0.6萬元。各建設點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獎補標準。
(四)理事會先做規劃原則。村莊建設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要在鎮村的指導下,由理事會帶領群眾先做,然后由專業人員提升,經群眾大會通過后,形成正式文本,逐級報批。
(五)自籌資金先到位原則。村莊整治建設投入,除政府獎補資金外,不足部分由理事會組織自籌,自籌資金必須到位60%后,村莊整治才能正式動工。預定點后,兩個月內,自籌資金不能到位的,不得定點。
(六)試點村動態管理原則。凡拆遷任務不能如期完成,改水改廁率在動工后三個月內達不到60%的(月底前),不得定點,并不予任何獎補。
(七)分階段組織實施原則。村莊整治建設分為六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拆遷(月底前完成);第二階段,改水改廁(在月底前完成);第三階段,改房、改溝、改欄(6月底前完成);第四階段,改路(7月上旬完成);第五階段,改線、改環境(7月底前完成);第六階段,自查補課(在9月底前完成)。階段工作只能提前,不得退后,更不得年底打突擊。
(八)按工程進行撥付獎補資金原則。獎補資金按照工程進度分期分批撥付。其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建設點綠化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獎補資金,實行單項考核,驗收撥付。完成拆遷,編制好“兩個規劃”,改水改廁達到60%,撥付40%獎補資金;改房、改溝、改欄完成80%,再撥付20%;村內道路完工,再撥付30%;改線,改環境任務完成后,經驗收合格,全部撥清。
(九)扶貧幫困原則。通過采取多種幫扶方法,優先為貧困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十)因地制宜原則。按照栽樹不種草、修路不裝燈、辦事不欠債的理念,村莊整治建設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切合農村實際,以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為標準,彰顯農村特色。
四、工作措施
(一)整合資源,形成新農村建設合力。
一是加大銜接資金的統籌力度,把涉農項目資金盡可能多地整合到建設點,如沼氣項目、林業項目、移民項目等,增加建設點資金投入。二是動員社會各界在“人、財、物、智”等方面結對支持建設點建設。三是爭取掛點單位幫扶幫建力度。四是爭取交通、民政、廣電、殘聯等部門項目安排上傾斜。
(二)落實工作責任制。基層建立工作責任制。鎮黨委書記為第一負責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包點干部為具體責任人。領導小組下設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負責指導全鎮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協調工作。
(三)完善督查機制。堅持平時工作督查與階段工作檢查相結合。每一階段檢查,都要進行評比、排名和通報。每一階段檢查結果及省、市、縣抽查結果列入年終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