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村整村工程開發扶貧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是箬坑鄉第十二屆人民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十一五”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之年。為加快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的步伐,整合扶貧資源,集中扶貧資金,提高扶貧成效,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早日脫貧致富,根據流源村實際村情,編制六大項目工程,特制定總體實施方案。
基本概況
箬坑鄉流源村位于牯牛降南坡山腳下。下轄五個村民組,196戶、628人。現有水田98畝,旱地79畝,茶園1846畝,林地面積35400畝。2005年人均收入1140元,特困戶22戶,人口76人;貧困戶46戶,人口128人;全村有殘疾人15人。
受地理環境和交通不便的限制,市場和自然條件的制約,以及客觀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山體滑坡造成了二次搬遷,山區劣勢依然存在,導致貧困的原因如下:
1、交通不便導致信息閉塞,由于流源村地處箬坑鄉邊緣,大山深處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村民居住分散,農民習慣于傳統的生產方式,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差,對新品種,新技術認識不足,致使生產力受到束縛。
2、自然資源不足:地處大山深處,水田人均不足0.3畝山高地脊,加之受觀念約束,山林遭受破壞,有限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林業收入每年逐減。
3、村民文化素質偏低,現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大多數文化偏低,基本未受到過技能培訓。缺乏實用技術。對實用項目不能積極引進,思想保守、不敢冒風險、所以難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原建水庫招工的大部分下崗工人回村就業,無生產資源,導致生活陷入極度貧困。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扎實認真地做好各項工作,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堅持綜合開發重點相結合的原則,項目建設必須走綜合治窮,開發致富的路子,從實際出發,集中有限資金,優先解決群眾最需解決的困難。
2、堅持群眾參與和政府指導相結合原則,堅持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從項目的選擇到項目實施管理的各個環節,必須進行調研核實,全面公示公開,發動和組織群眾積極參與項目選擇和項目建設。
3、堅持國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結合的原則。加大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力度,把國家扶持作為協調農民生產積極性,帶動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號召廣大群眾以自力更生為主,做到主動不等待,依靠不依賴。
工程項目
從符合流源農村實際和發展趨勢,反映農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村兩委經過反復研究,召開支部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征求廣大村民的意見,確定了以下六個工程項目:
1、流源至箬坑鄉道路硬化工程。澆筑200砼路面寬3.5米,厚0.2米,全長10公里。
2、流源村地質災害點就地搬遷新區開發一期工程。開挖前山到東坑口的山體長120米,深10米場地。
3、流源村村委綜合樓工程。新建一座占地200m2,建筑面積260m2的綜合大樓。
4、流源村千畝油茶基地工程,改良更新大棚至無梯巖夾里至黃梅嶺油茶園600畝,新栽優良油茶400畝。
5、流源村百畝經果藥材園工程,在地質災害點搬遷區上種植優質茶業,布朗李等果樹林200畝,種植高山藥材園100畝。
6、低嶺到石臺王村的市級公路,開通低嶺到石臺縣王村的市級公路,全長4.5公里,路面寬4.5米,橋梁兩座,涵洞13處。
保障措施
認真學習領會《箬坑鄉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2006—2010年規劃》按照組織體系健全,班子功能增強,黨員素質提高,服務保障有力的目標要求,結合流源村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措施:
1、流源村整村推進所報的工程項目都是關系到流源今后發展,群眾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民心工程,必須嚴格按照各個工程所屬性質,按照上級有關業務主管部門的規范要求實施。先有規劃設計,然后施工。同時要加強領導,協調好群眾方面工作,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
2、嚴格工程實施材料設備采購的招投標工作,編制投標文件范本,采取公開招標的形式。在投標人不超過2人的情況下,采取議標方式,確保承包商在工程實施中既盡義務,又享受權利,保證項目質量,達到預期的投資效益。
3、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監理,關鍵部位和環節必須做試塊,待實驗滿足要求方可驗收。
4、各項目竣工后,項目的后續管理及養護由村委會或各專業協會負責具體落實,確定專人進行管理,并制定公益事業管護辦法。
5、積極爭取市縣領導,幫扶單位重點幫扶,教育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各項工程必須成立建設領導組,明確工作目標,落實責任制,保證項目按質按時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