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殊職業技能才能培育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薄曉麗單位:西南大學重慶
特殊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整體優化,下文將參考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從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與途徑、教學管理與評價、教師隊伍建設、基地建設與硬件保障等一系列環節入手,試圖建構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可以從三個層級六個方面內容進行構建,具體結構模型如下圖所示。
(一)人才培養方案
1.堅持育人第一
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職業綜合能力,是特殊教育對象進入企業、適應企業工業需要及自主創業的必要條件。針對殘疾人的職業技術教育首先需要完成的是育人的任務。提高德育工作的時效性,重抓養成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道德教育和職業指導把學生培養成為品質優良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2.重視能力的培養
堅持“三結合”、“三接軌”的辦學理念,即“校企結合,殘健結合,長短集合”,“與就業接軌,與市場接軌,與世界接軌”,在育人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這也是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重心。特殊學校不能僅僅充當看護或接管的角色,而應為特殊人群的終身發展奠基,授之以漁,訓練職業需要技能,培養學習的能力。
3.普通與特殊相結合
殘疾人的固有缺陷決定了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普通與特殊相結合。在育人方面,德育和人生關懷是普通教育;在職業訓練方面,則各不相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門別類的籌劃,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
4.關注實際市場需求
學校應與各界保持聯系,長期深入研究地區的經濟結構、技術結構、人力資源結構、就業結構,從而預測學校范圍內的人力需求趨勢。有針對性地制定學校計劃和培養目標,克服畢業生結構性短缺與過剩并存的人力資源、職教資源浪費的現象。
(二)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設置
殘疾人因殘疾類別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要根據殘疾人群的不同類別來開設與之相適應的專業課程。發揮殘疾人本身的功能,合理開設專業,充分挖掘殘疾人自身的潛力,在技能訓練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雖然聾啞人的聽力部分或全部喪失,但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卻優于常人,因此可以為聾啞人開設美術、手工、服裝制作、木工、維修等操作性強的專業;盲人雖然存在視力上的缺陷,但他們的觸覺和聽力比較發達,可以從事動腦和語言表達類職業,可以為他們開設按摩、咨詢、接聽等服務性強的專業。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流動的加快要求學生具備職業經驗,為跨崗位流動做好準備,因此,需要處理好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的關系。大力開發和設置綜合課程、模塊課程,通過減少課程科目、增強課程特色來提高課程效益。
(三)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學內容與途徑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決定了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例如,聾人的交流困難、容易遺忘的特點使得基礎技能訓練較為困難,學習效率低下。但是他們視覺觀察力超常,理解方式獨特,應該側重形象思維內容的教學,充分挖掘聾人的潛力,在教學上,進行豐富的圖像教學。盲人的思想活躍,接受力強,想象力和表現力非常豐富,應側重有聲語言和手法技能的操作訓練。
(四)教學管理與改革
特殊學校要結合教改工作,加強校企合作,明確教改方向,改進教改方式,突出職教特色。首先要加強專業改革和資源整合;其次要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建設,保障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最后,要加強實訓研究和基地建設,確保實踐教學的場地。
(五)基地建設
特殊學校可以向職業學校學習,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辦學模式為特殊學校提供校外基地,進行實地教學和訓練。但是,比起職業學校,特殊學校的校企合作難度更大,阻礙更多,需要校領導充分發揮個人作用,并且做好充足的地方調研工作,尋求合作契機,加強與地方企業的聯系。同時,地方企業也應做些功課,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礎上找到與特殊學校接軌的結合點,主動與學校合作聯系,找到能與殘疾人就業相契合的地方,簽訂合同,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國家也可以對這類企業采用相應的優惠辦法和照顧措施,以推進校企合作的進行。
(六)師資隊伍建設
1.加快培養特殊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力量
相關教育部門和社會力量要加緊對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培養,以滿足特殊學校和特殊人群的大量需求,制定完善的培養辦法和考核標準,使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培養、考核、認證、上崗等一系列過程有章可循,逐漸標準化。在發展量的基礎上注重質的培養,避免矯枉過正,多而不精,造成另一種資源的浪費。
2.激發特殊職業技術教育師資潛能
校級領導應當明確特殊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千方百計為特殊職教謀發展,為特殊學生謀出路,充分激發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潛能。制定獎罰細則,考核實效,并保障實施,嚴格監督。平時也要注重對這類教師的思想教育和工作輔導,讓他們明白自己工作的意義,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愉快地投入工作。
3.提高特殊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素質
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首先,要充分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及重要意義,端正工作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其次,面對學生要充滿愛心,面對教學要充滿信心,抱著正確的教學態度對學生進行豐富的人生關懷;最后,教師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力求上進,積極進取,開展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研究,在第一線為這一教育事業提供豐富的實踐研究和理論探索。
實施特殊職業技術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因材施教
由于教育對象的多樣性,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盡量實施一對一的教學。特殊學生的缺陷各不相同,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幾大類,教學就要根據不同類別的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等,切不能一概而論。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殊優勢并有針對性地特別培養,充分發揮學生潛力,發掘學生的潛在天賦。
(二)循序漸進
針對殘疾人的職業教育過程具有復雜性,殘疾人面對職業技能訓練也具有更大的挑戰,因此教學不能急躁,要循序漸進。為了順利進入社會、開始職業生活,殘疾人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教師也要付出比普通職業學校教師更多的精力。保證學生學會并熟練地操作,教學必定要經過反復、重復、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也不可以急于求成。
(三)培養信心
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對象具有特殊性,殘疾人容易因為自身的缺陷產生自卑的心理,面臨學習失敗可能產生放棄甚至自暴自棄的念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信心的培養,揚長避短。在學生失敗后不可以責備辱罵,更不能進行人身攻擊,而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耐心教導,熱心鼓勵。在學生成功時,要給予及時的贊美和鼓勵,感同身受地與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多樣化
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對象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差異性,這就決定了教學手段方式要多樣化。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科技和網絡的輔助進行豐富多彩的職業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