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職業教育與思想政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高等職業教育三種不同生源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比較,有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本研究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同時,還對三種不同生源學生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的看法進行了研究,以此為改進和加強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突出;失協;失衡
為了解我校初中后五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三種不同學制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差異,促進三種不同學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成立課題組,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進行了簡單的比較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根據抽樣調查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按照三種學制人數的大致比例,共發放問卷205份,收回有效問卷177份,有效率86.3%;在177份有效問卷中,初中后五年制學生作答的有47份,占26.6%,中職后2-3年制學生作答的有57份,占32.2%。高中后2-3年制學生作答的有73份,占41.2%,與三種學制學生比例大致相當,調查有效。同時,考慮到來我校之后接受教育的中職后、高中后學生雖然還分別存在2-3年制的不同學制,但來源都是中職或高中,研究者沒有作進一步劃分。
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分析,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基礎。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組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中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導向,反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2004年制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體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綜合上述兩個方面,根據調查結果,研究者從以下方面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比較。
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在調查中,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認為“中國應該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比例分別為78.3%、88.5%、91.2%,認為“自身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比例分別為10.6%、3.5%、5.5%,顯示出初中后5年制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更需要提高。同時,分別有87.5%、83.8%、89.2%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堅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能夠統領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并將帶領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同時,三種不同學制學生表現出了對國際國內大事的關注,比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美國的全球戰略,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表示關注的比例分別為88.7%與78.9%、89.0%與75.4%、92.2%與76.8%。以上數據表明,三種不同學制學生絕大部分都能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和分析問題。另一方面,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三種不同學制學生顯示出了一定的問題,如對“你是否同意人生就是享受生活,及時行樂”一項,選擇“同意”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的比例分別高達為45.7%、39.8%、43.2%,認為“新時期應該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的比例則僅分別為19.7%、21.6%、23.4%,強調“應該在張揚個I生中體現人生價值”的分別為63.4%、68.3%、78.1%,說明高中后2-3年制學生更以自我為中心。
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
在問卷調查中,三種不同學制學生均表現出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認為自己在愛國主義方面做得“好”和“比較好”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的比例分別89.7%、91.6%、93.4%,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堅信“兩岸必將統
一、臺灣肯定回到祖國懷抱”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比例分別為99.7%、95.6%、97.4%。同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認同“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集體利益”的比例分別為87.2%、86.0%、89.0%,但對“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表示同意的比例分別為42.6%、17.5%、39.7%,這既表明三種不同學制學生對集體主義觀念比較認同、行動有待加強,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中職后2-3年制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稍微弱一些。另外,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堅信“社會主義前途一片光明”的比例分別為83.4%、83.3%、87.0%,但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逐步融合,走向趨同”表示“不同意”的比例僅分別為23.4%、33.3%、37.0%,而對于“不管實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強國就行”表示“同意”的分別為36.2%、28.1%、27.0%,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三種不同學制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不夠堅定,關于這方面的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三種不同學制學生在社會公德方面做得相對較好。比如,對“在公共汽車上你是否會給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一項,選擇“會”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比例分別為93.6%、92.7%、90.4%,對“當看見有人在公共場所亂仍垃圾,你會怎么做?”一項,選擇“制止”和“自己撿起來”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比例分別為83.4%、87.7%、85.6%。同時,調查結果顯示,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認為“競爭應該以有良心和講道德為前提”的比例分別為80.9%、87.7%、76.7%,認為“市場經濟建設離不開誠信”的比例分別為76.4%、81.3%、78.6%,也分別有19.1%、3.5%、4.1%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認為“自己應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教育”,這體現出了初中后5年制學生對傳統道德更高的追求。另外,調查結果表明,三種不同學制學生對家庭美德比較重視,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認為“社會應該提倡尊老愛幼”的比例分別為86.3%、84.2%、88.7%,而大學階段就想依靠打工自己養活自己的比例分別為66.3%、83.2%、86.7%,顯示出了初中后5年制學生對家長依賴程度更高一些,但三種不同學制學生總體上反映出不愿意依賴家長的獨立傾向。
四、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
調查結果顯示,三種不同學制學生都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分別有81.3%、85.2%、83.8%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認為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需要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但在同時,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三種不同學制學生都有全面發展的愿望,卻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認為“具備足夠美育知識”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比例分別為2.1%、1.8%、0%,“具備足夠心理健康知識”的比例分別為2.1%、3.5%、0%,“具備足夠文化素質”的比例分別為10.6%、15.8%、15.1%。
在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思想政治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比較的基礎上,為促進三種不同學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問卷設計中研究者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式的態度進行了調查,可以為做好三種不同學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三種不同學制學生絕大部分選擇趨向一致。在“你喜歡接受什么方面的知識?”中,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對“國內外發展動向與趨勢的內容”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57.4%、59.7%、83.6%,顯示出高中后2-3年制學生對國內外大事更為關注;對“幫助學生成功與成才的內容”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72.3%、75.4%、75.3%;對“解決大學生困惑的內容”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72.3%、70.2%、71.2%;對“求職就業方面的內容”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70.2%、79.0%、74.0%。由此可以看出,對與成長和學習等直接相關的內容,三種不同學制學生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調查結果表明,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越活潑、越接近三種不同學制學生實際、符合他們需求,就越受到歡迎。在“你喜歡什么形式的活動?”一項,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對“學術和知識講座”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29.8%、33.3%、61.7%,顯示出高中后2—3年制學生更喜歡學術講座;對“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的實踐”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87.2%、91.2%、90.4%;對“能讓更多學生參與的形式”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78.7%、80.7%、84.6%;對“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85.1%、79.0%、80.8%;對“有助于提高多方面能力的形式”選擇“喜歡”和“很喜歡”的比例分別為73.0%、76.0%、86.3%。在調查中,也顯示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你了解時事的主要途徑是什么?”一問中,選擇“學校廣播、報刊、上網、課堂、電視”的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比例分別為38.3%、57.1%、24.7%,選擇“其他途徑”的比例則分別為61.7%、43.9%、75.3%,顯示出在形勢政策教育方面存在著渠道不暢、力度不夠的問題。同時,調查結果還表明,運用網絡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得還不夠好,對“你會經常瀏覽紅色網站嗎?”一項,初中后5年制、中職后2-3年制、高中后2-3年制學生選擇“天天”的僅分別為2.13%、0%、0%,選擇“經?!钡膬H分別為0%、0%、11.0%,選擇“偶爾”的僅分別為23.4%、7.0%、19.2%,選擇“從來不上”的則分別為17.0%、14.0%、12.3%,而選擇“不知道什么是紅色網站”的則分別高達55.3%、77.2%、57.7%。
以上調查部分地反映了三種不同學制學生在思想政治狀況方面的情況和差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針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三種不同學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