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教育中民歌演唱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鄂南民歌;演唱;音樂教育;重要性
早在1994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面向二十一世紀全面發展的優秀建設人才,就必須重視加強學校美育與藝術教育,將藝術教育作為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的途徑之一;從各地實際出發,辦學模式要多樣化。農村尤其是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地區,應適時注入適合本地需要的職業教育內容”。筆者將立足鄂南地區,從鄂南民歌的演唱與音樂教育這一層面,來談一談地方傳統的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演唱鄂南民歌在音樂教育中的意義
傳統音樂文化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音樂教育從內容到表現形式都展示了它所具有的強大功能,它對學生的德、智、體全方面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途徑,它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偉大的教育家柯達伊曾經說過:“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夠得以發展。只有人聲——這個人們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樂器,才是使音樂文化屬于每個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學習歌唱,然后學習其它,將使學生具有多種音樂能力的準備。”在鄂南地區流傳著一句話:“日里唱歌當茶飯,夜里唱歌當被窩。”這也說明唱歌成了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7年,“咸寧長篇敘事山歌”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力推進鄂南民歌的演唱,不僅能對學生音樂技能、音樂素質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也能為鄂南非遺文化的傳承培養更多的接班人。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二、鄂南民歌的演唱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歌曲演唱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的表現是最直接、最生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把鄂南民歌植入到歌曲演唱中,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形式,也是學生學習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歌曲演唱是最普遍的音樂教學活動,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天然的樂器”——歌喉。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大多都是把歌曲演唱作為音樂教學的首選。而在選擇歌曲時,把一些熟悉的鄂南民歌作為首選就是最好的選擇,如咸寧長歌《小櫻桃》,曲調抒情而優美,旋律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學生演唱。在演唱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對歌曲的節奏、速度的把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處理。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歌曲演唱對于教師課堂的成效是來的最直接的,它沒有門檻,學生們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它不受經濟因素、地理因素、環境因素等等其它的客觀條件因素,也不會受到道德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的影響。只要你想利用它,想表現它,想歌唱就能夠隨時隨地的歌唱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和愉悅,就能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出來的情感、思想。其它的教學形式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的制約,例如:二胡、笛子、鋼琴等等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做保障。
(二)演唱鄂南民歌有助于學生對情感、氣質和音樂感受力的培養鄂南民歌注重最直接的情感表達,在演唱過程中直抒胸臆,淋漓盡致的表現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愛之情。而學生們則應該帶著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去演唱,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現出鄂南民歌的獨特魅力,引起學生對歌曲的共鳴,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詮釋歌曲。情感是所有音樂的組成部分之一,歌曲演唱中我們常常提到“聲情并茂,以情帶聲”來指導學生演唱。學習歌曲時,通過給學生講述歌曲的背景、創作時間以及表現形式等,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歌曲所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更好的進行情感的運用,讓他們融入歌曲,把自己帶入其中,讓自己的聲音、情緒與歌曲融為一體。
(三)在音樂教育新體系中的重要性音樂教育新體系是中央音樂學院在引進國際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結合中國音樂文化和教育國情而產生的新體系。目前,正在向全國進行推廣。歌曲演唱也在向著音樂教育新體系發展。在注重傳統音樂教育的同時,它的“新”體現在:一是新的理念——“注重以人為本,從人性出發,強調讓音樂屬于每個人。”二是傳遞著一個新的教法——“實踐和情感的教育,讓學生真正了解音樂”,三是“基本情感體驗和基礎音樂活動經驗”,它不同于以往的掌握基礎音樂知識和基本音樂技能,而是新的“雙基。”音樂教育新體系注重的是“新”,它重視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歌曲演唱同樣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在歌曲演唱的學習中,我們強調學生的情感,技巧,審美。將傳統音樂和文化融合起來,進行民族歌曲演唱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音樂的作用是廣泛的,是深遠的,它已經融入在了我們生活之中。在當前社會,傳統音樂已經廣泛運用到了現代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種各樣形式的音樂也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民族歌曲的演唱在音樂教育新體系中是不可忽視的,時代是進步的,歌曲演唱也要像音樂教育體系一樣隨著時代進步,讓音樂大放異彩。如今的時代,很多自私自利、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現象出現,學生很容易被這股風氣影響,而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鄂南民歌的演唱,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讓學生形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果說文化教育是核心,那素質教育就是靈魂。而歌曲演唱就是素質教育里藝術教育的核心。總之,鄂南民歌是高雅的,它讓人享受到美,讓人陶冶其中,讓人的思想升華。一首好的民歌能夠讓人的心情愉悅,精神澎湃,熱情洶涌,能夠影響人的思想、精神。深入挖掘鄂南民歌豐富的內容和深邃的內涵,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審美觀,演唱歌曲好的歌曲能夠讓人精神得以升華,對于人的素質提升有著重要作用。一首積極向上,旋律優美、傳唱廣泛、影響深遠的歌曲,它是能夠影響人的,感染人的,我們所做的就是需要引導學生學習積極向上的歌曲,讓他們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有著積極進取的動力,能夠讓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大膽往前,不放棄不拋棄,勇敢的迎難而上。把理想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思想傳遞給學生,是老師的責任,那把學生培養成一名獨立自主、品德高尚的人才就是老師的義務。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音樂教育,老師也應該注重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更要以傳統民歌的演唱為抓手,在注重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澆灌學生心中的文明之花。
參考文獻:
[1]馮璐遠.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運用——以都昌鼓書為例[J]江西教育,2017年10月.
[2]曹美榮;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與中職語文教學結合的幾種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14期.
[3]高衛華;黃迎新;湖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傳播的現狀——2010年“湖北民族文化傳播”暑期調研報告[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叢(2010年刊).
[4]郭永金;信國洋;真正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個戰略重點“閃光”[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與發展初探[C],2010年.
[5]戴海云;喚醒“非遺”傳承的文化自覺——積極推動音樂遺產瑰寶進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11年10期.
[6]徐晨宇;高校音樂類非遺教學與實踐探究——以南京白局為例[J].北方音樂,2018年03期.
作者:劉鵬 單位: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