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wǎng) 資料文庫 音樂文化藝術教育論文范文

音樂文化藝術教育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文化藝術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音樂文化藝術教育論文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準實驗性研究框架,根據(jù)課題組實際收集整理的西安當?shù)孛耖g“非遺”音樂資源為實驗性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共4節(jié)(8課時)的講座課,由一名教師分別在西安兩所高校(師范類、非師范類各一所)公共藝術課堂開展試講,同期進行問卷調(diào)研與意見反饋。選定音樂類型包括:西安鼓樂、藍天普化水會音樂、閻良特技嗩吶、周至厚畛子山歌、高陵洞簫藝術、周至殿鎮(zhèn)八卦鑼鼓。講座由一名主講教師主持,并邀請民間音樂傳承人承擔講座中音樂演示及部分內(nèi)容的講解。講座調(diào)查問卷分A、B卷,各40項五級態(tài)度量表,以參與講座課的高校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其中A問卷旨在調(diào)查學生選課的動機,設計“在什么情況下會更多參與課程學習、在什么情況下會積極主動進行課程學習、不愿意參與課程的主要原因、選擇音樂課程的主要原因”等問題。B問卷收集學生參與本次講座課的體驗,問題包括“對演講者的評價、對聽講者自身的評價、講座內(nèi)容、學習興趣、音樂體驗、欣賞習慣、學習經(jīng)歷、音樂愛好”八個方面。兩校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35份。

二、數(shù)據(jù)分析

A問卷對學生參與課程的學習動機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92%學生會因為“教學內(nèi)容有趣、實用”,89%學生會因為“喜歡教師的教學”來選擇課程。而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三種傾向:“希望得到好成績(87%)、學習讓我感到快樂(85%)、希望理解教學內(nèi)容(83%)”,顯示出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多來源于“內(nèi)因”。與之相比,僅有少數(shù)學生受外界的動機刺激而更多參與學習,如“在課程的資金投入很多(35%)”和“希望學習表現(xiàn)超過其他同學(43%)”。學生選擇音樂課程的原因更多與個體興趣相關(“有利于個性培養(yǎng)與豐富”83%);其次為知識獲得(“課程內(nèi)容總體感興趣”、“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都為76%)。同時,35%學生表示:會因“不喜歡該課程及學習內(nèi)容”而選擇不愿參與課程。因此,興趣動機是影響學生課程參與積極性的決定性內(nèi)因,而教學內(nèi)容是影響學生課程參與持續(xù)性的重要因素。B問卷旨在獲取學生對系列講座課程的態(tài)度反饋。從課程內(nèi)容看59%學生表示“能理解講座內(nèi)容、61%學生表示在自愿條件下愿意全程聽完講座。大多數(shù)學生在講座之后對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做出正面評價“講述內(nèi)容的要點始終清晰(76%)、能感到不同內(nèi)容間的關聯(lián)(78%)、內(nèi)容與標題、主旨一致(83%)、講座方式與內(nèi)容的結合恰當(81%)”。從教學組織方式來看,對于音樂傳承人走進課堂的教學模式,83%的學生認為“講解、演示很有意義”。同時,76%的學生表示:“講座內(nèi)容促使我進一步思考”。63%的同學表達了“我有興趣再次參加同類型講座或課程”的愿望。可見,學生對音樂“非遺”的課程內(nèi)容抱有很高的關注度及期望值,有組織、有計劃地課程實施將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作用。就音樂欣賞習慣而言,86%的學生表示“我每天都會聽音樂”,音樂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對音樂欣賞渠道存在較大差異,與42%學生選擇“我曾自費購票觀看音樂會、演唱會”相比,83%的學生表示“我喜歡把音樂存在手機、電腦上”。但喜愛音樂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聽音樂最主要的原因是“會調(diào)節(jié)心情”(79%)。即使公共藝術教育面對的是非藝術專業(yè)學生,仍有65%的學生選擇“我在學校選修過音樂類課程”,上述關于“欣賞習慣”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明顯表現(xiàn)出學生對音樂的喜愛程度。談及音樂愛好,學生聽說過的音樂風格類型占前三位的是“輕音樂(82%)、搖滾(78%)、古典(74%)”。顯而易見最喜歡的音樂類型也是輕音樂占56%,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喜愛程度排在古典(33%)、搖滾樂(27%)之后列居第四。學生對于“沒怎么聽過也不愿意去嘗試的音樂”表現(xiàn)較集中,42%的學生選擇宗教音樂、37%的學生選擇戲曲。可見受流行音樂的沖擊,加之學校對本土音樂文化滲透不足,學生對此類音樂的認同受到挑戰(zhàn)。問卷結果顯示:“非遺”音樂授課的形式是否生動,能否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學生能否在課堂上學有所獲,這些都決定了課程的價值。用學生期待且樂于接受的方式組織教學,將成為吸引他們對“非遺”音樂文化感興趣的理由。因此探究“非遺”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完善“非遺”音樂內(nèi)容在高校公共藝術課堂的展開方式,是本研究的基點。

三、研究發(fā)現(xiàn)

(一)以師生對話為平臺展開教學

公共藝術教育不應僅限于對學生進行簡單音樂知識理論或技能的“培訓”,更不應被視作專業(yè)課堂之余的“放松場所”。而應著眼于促進學生的豐富文化體驗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將講授的過程看作是與學生地位平等的進行深入探討交流的過程,首先需要教學觀念的轉變。尤其對于音樂學習者,他們不是簡單的存儲知識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音樂與其他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在與教師及其他同學的對話中獲取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以此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及評價能力。例如:在周至殿鎮(zhèn)八卦鑼鼓的講座中,由周至的鼓樂引申至中國鼓的文化功能,將鼓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最早形成的文化現(xiàn)象,作為傳遞“鼓勵”、“激勵”的精神力量與學生展開討論。同時,在講座中引入對音樂價值及音樂本質的討論,分析音樂是與當?shù)厝嗣竦纳顮顩r、風土民情、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都密不可分,從而產(chǎn)生多樣的音樂風格,形成了各地區(qū)不同的審美習慣和偏好。由此闡述,音樂不僅喚起人們情感共鳴,產(chǎn)生愉悅感,更重要的是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通過對此話題的討論引導學生能主動通過已知的材料探求未知領域的音樂,從文化的視角出發(fā),去審視不同類型的音樂[10]。

(二)以音樂體驗為中心圍繞教學

音樂需要通過自身體驗而獲得感悟,純粹的講解不利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理解。本次系列講座課的調(diào)查結果也說明:參與式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產(chǎn)生更多積極的認同。“非遺”音樂的傳承多為即興的口傳心授。以往的教學過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確的音”,而忽略“即興演奏是一種音樂進行思維的基本方式”。然而若將課堂進行單純依照書面記譜衡量,以西方音樂為唯一參照物,這將與地方性音樂“傳承”的方式是不相符的,公共藝術課堂應該包容“不同的聲音”、分享“不同的觀點”,以多種形式豐富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厚畛子山歌的傳承人吳松軍先生,在講座中演唱二十多首不同內(nèi)容、風格的山歌,形象地將厚畛子山歌南北薈萃的特點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近距離的“聽”山歌,“學”山歌,使學生還能接觸到音樂本體之外的其他東西,提高了參與度。高陵洞簫的傳承人胡永漢先生現(xiàn)場展示了高陵洞簫極具特色的“雙音代唱”、“喉音”的吹奏技巧,這樣的技藝如果作為音樂概念僅依靠文字去解釋,學生將無法體會洞簫音樂豐富的表現(xiàn)力。結合講座之后調(diào)查問卷反映的結果:83%的學生認為藝術家的講解演示十分有必要。因此,創(chuàng)造真實的學習場景,學生將容易獲得與音樂相關的若干親身體驗。當然,鑒于“技能的掌握并不能代表知識傳授的方法與技巧”,且傳承人由于尚不了解高校教學的具體情境,很難設計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本講座課并未將傳承人置于課程的完全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則可以利用自身的語言及教學經(jīng)驗引導課程的發(fā)展方向,彌補以往過度依靠教師自己進行演唱、演奏“原汁原味”的地方音樂而造成的低效率教學。課程的設計應涉及理論、欣賞、技巧,且改變“單一性”,強調(diào)“差異性”,形成注重以“體驗與參與”為基點的公共藝術課程觀念。

(三)音樂與人文融合升華教學

公共藝術教育的目標不是要求個別學生掌握演唱或演奏的技能,而是要讓更多學生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非遺”音樂的傳承不應局限于“教”與“學”,“欣賞”也是一種傳承方式,若沒有觀眾,“非遺”自然會漸漸消失,因此它們的價值是對等的。“非遺”音樂的顯著特點表現(xiàn)在它的地域性,它是深受當?shù)匚幕绊懖⒋嬖谟谖幕械囊环N現(xiàn)象。因此,“欣賞”還應包括占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化理解”。如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藍田水會音樂,它反映著藍田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具有特殊的功能、意義、價值。只有對其文化的深入理解,才能感受到音樂最真實的面貌,音樂才有被理解的可能。

(四)音樂與多媒體科技結合拓展教學

采取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實施直觀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周至殿鎮(zhèn)八卦鑼鼓及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均屬于百人綜合節(jié)目。其中的大型樂器是無法在課堂進行演示的,就可以用播放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同時播放視頻也成為課堂中無法還原真實演出場景最好的替代方式。例如為了使學生更加直接生動地學習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可以播放藍田水會音樂坐樂、行樂的視頻資料,來體會音樂的不同功能,以及不同主奏樂器帶來的音樂風格的變化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是通過多種感官的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形成,因此,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若能結合教學方法并考慮學習者的因素,將對引導學生學習動機,產(chǎn)生注意起到重要作用。在多媒體的內(nèi)容選擇上教師還應去探求視覺文化給學生所傳達的藝術與文化價值觀,將課程內(nèi)容向貼近學生生活與興趣方向擴展。例如將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節(jié)目《擊缶而歌》,作為周至殿鎮(zhèn)八卦鑼鼓講授的一部分。既介紹與鼓同源的“缶”,又再次強調(diào)“缶”與“鼓”“激勵”、“鼓舞”的相同文化功能。震撼的畫面、強烈的視覺刺激能加強學生對鼓樂內(nèi)涵及外延的深刻理解。多媒體技術也成為課后拓展的有效途徑,調(diào)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目前欣賞音樂渠道多是從網(wǎng)絡獲得,因此若能借助網(wǎng)絡平臺,利用課后的資源,將其成為課堂活動的必要部分,是符合學生音樂參與習慣的更好方式。

四、結語

針對當前高校公共藝術課堂一般停留在傳授專業(yè)理論知識及對技藝的養(yǎng)成,缺乏對地方性音樂的重視與有效的課程開發(fā)模式的現(xiàn)狀。本課題力圖探求適合非專業(yè)音樂學生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并對選定的內(nèi)容進行篩選、組織并建立完整的教學課件,是完成“非遺”音樂課程的重要任務。在這里,不應將課程狹隘地理解為某一技能或某一學科:任何一項與之相關的活動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課堂活動的目的將直接導致學習結果。教師不僅僅是傳達知識者而是應協(xié)助學生進入音樂的實踐世界。因此,“非遺”音樂課程的設計應以“音樂”為線索1)學習相關的音樂理論、2)了解特定音樂文化、3)參與音樂,并開展討論、表演等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并非是給定的教學順序,而是需要教師設計自己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具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鑒于音樂“非遺”的種類繁多,且地域性特點鮮明,本文僅對“非遺”音樂內(nèi)容進入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個案分析。作為先導性研究,前期調(diào)查已獲得西安市兩所高校253名學生的數(shù)據(jù)。在后續(xù)研究中將繼續(xù)追蹤調(diào)查、并進一步擴大實驗對象與范圍,以深入研究來自不同地域文化、不同音樂學習習慣的學生,音樂理解力、表達力等方面鮮明的個體差異。而針對地方特色的“非遺”音樂,發(fā)揮高校教育的平臺,探索更為有效的傳承方式與教學模式是今后課程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牛珺楊陽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性色a∨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午夜|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毛片基地看看成人免费| 性欧美video视频另类| 久久精品视频网|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日韩欧美一及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痴汉电车| 国产最爽的乱淫视频国语对|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很污很黄的网站|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欧美极度极品另类| 亲密爱人在线观看韩剧完整版免费 | 足恋玩丝袜脚视频免费网站| 大胸美女放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超碰|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深爱五月激情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美女用震蛋喷水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