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學位研究生教育現狀及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0引言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英文名稱為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簡稱MNS)是隨著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對護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產生的。2010年,第27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增設護理碩士專業學位[1]。2011年,將護理學從臨床醫學二級學科中獨立成為一級學科,說明護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其重要程度在我國日益突顯。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將成為未來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領軍人物,而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未來將會成為承擔臨床護理工作的主力軍。現就2010年以來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并加以展望,以期推進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進程。
1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概況
1.1入學考試。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其他專業一樣,需參加全國碩士統一考試,考試科目為政治、英語以及護理綜合,其中護理綜合主要包括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各院校根據考試大綱自主命題并設置錄取條件。考生通過筆試后參加報考院校的復試,通過復試者則可正式進入學校開始研究生學習。
1.2招生對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護理碩士設置方案上明確要求,學士學位獲得者或具有同等學歷者均可參加護理碩士招生考試,并要求已通過注冊護士資格證考試[2]。但護理專業學位更應該注重護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增加對臨床實踐能力的要求。
1.3培養目標。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3]。”各院校在此背景下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培養目標,并有針對性的實行教學。
1.4課程設置。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試行)》[4]中給出了課程設置的相關規定,包括:專業基礎課(高級健康評估、藥物治療學、病理生理學、循證護理、醫學統計學或臨床流行病學)、公共課(政治理論課、英語等)、專業課(高級護理實踐能力培養)、學術活動。大多數學校則根據試行培養方案與本學校特色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對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
1.5臨床實踐能力能力培養。我國并未對護理專業學位相關能力進行要求,依據張海麗等人研究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備臨床專科護理能力、教育能力、提供咨詢能力、研究能力、臨床和專業領導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專業學位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其能力也要與相關專業相吻合。
2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招生及生源。通過調查了解到,申請護理專業學位的大多數仍為應屆本科畢業生,臨床護理工作者申請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臨床護理工作較為繁忙,早期進入臨床工作的工作者學歷普遍不高,且對護理專業學位沒有較高的認識,導致臨床護理工作者對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概念模糊,較難通過護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但對于護理專業學位來講,更應該注重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臨床護理工作者長時間以來工作經驗的積累將更有利于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多數護理本科生及護理工作者認為護理崗位不需要繼續讀研深造。主要原因在于護理崗位操作性強,在校學習的課本上的知識太過陳腐,難以與臨床實際相結合。這些原因都將導致護理專業學位發展推滯。
2.2培養目標。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具體要求是要培養在護理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但不具體,目標較為籠統,并未進行細致的劃分,可執行性不強。各院校根據培養目標所制定的培養方案不一,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培養出來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層次不一。
2.3課程設置。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多采取大班授課的形式,沒有根據研究生所選擇方向設置個性化課程且課程大多為必修課,選修課的可選擇性較少。②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大多沒有統一的教材,且一些教材大多為本科教材,一些時候并不能與最新的護理進展相結合。③課堂應多加入學生的互動,減少傳統的灌輸式教育。
2.4考核體系不完善。對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說,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沒有統一的標準,且護理專業學位未能與專業護士類職業資格證考試有效銜接。評價學生水平的指標比較單一,主要是評價論文水平。護理專業學位的考評應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才能凸顯其專業性的所在。
3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進策略
3.1改進招生標準。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時應對臨床實踐能力加以要求,鼓勵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工作者申請護理專業學位,且在錄取時應優先錄取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的護理工作者。
3.2細化培養目標。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細化并專科化,對不同專業方向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制定不同培養目標,并根據培養目標統一制定培養方案,形成統一的培養標準。
3.3優化課程設置。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應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和方向性,注重臨床實踐的培養,更新教材并與時俱進與最新的護理進展相結合,課堂應多采取教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模式,多方面的調動學生積極性。
3.4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可多采取聯合培養的方式,可采用護理學院與醫院聯合培養的方式,也可采用不同醫院間交叉培養的方式。當前臨床一線的護理專業學位導師臨床經驗非常豐富但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有待提高。采用聯合培養的方式,學院導師的臨床實踐能力也可得到增強。其次,應嚴格導師遴選工作,保證導師的指導水平、臨床實踐能力以及科研水平。
3.5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統一規范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標準,將臨床實踐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考核標準,并將護理專業學位與專業護士類職業資格證考試有效銜接,將會更有助于臨床護理專家的培養。
3.6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增加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出國深造的機會,開闊眼界,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如聯合培養、科研合作、互換交流等方式可以更好的將借鑒的國外的教學理念及培養方式并運用到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中,提高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的質量[5]。
4結論
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護理工作者應在此背景下提高對護理專業學位的認識,在現有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和理念,積極探索我國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加快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新秀,胡慧.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8):2833-2835.
[2]劉丹丹,錢志剛.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54-56.
[3]鄧潔,羅羽.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及其展望[J]護理研究,2012,26(12B)3273-3275.
[4]39種碩士專業學位概覽-護理碩士[EB/OL].2010-10-13.
[5]譚靜,朱京慈.構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12):3196-3199.
作者:曹陽1;董雪1;孫淑清2(通訊作者) 單位:1.長春中醫藥大學;2.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