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教材資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音樂課程中教學效果的評價在于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施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是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它可依據教材資源元素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內容形成教學效果的實施構建,以達到對學生生存、成長、發展的精神情感營養的滋養,最終實現音樂課程的本質、性質和意義。
關鍵詞:教材資源音樂教學目標構建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主要反映在教學目標內容的變革上,它將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為對人的綜合素質的整體培養,表現為關注人的存在,引導人的發展。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設定了對人的整體素質進行發展和培養的三個內容,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被放在了首位。如何有效地實施音樂教學目標成為了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職責,當然也成了檢驗教學是否成功的試金石。
如何使音樂教育有效地實施其教學目標和任務,本課題組本著對音樂教育事業的執著熱愛,在深入學習理解并研究音樂新課程標準及廣大音樂教師教學成功要素的基礎上,總結了幾十年來各層次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經驗,探索出了一套如何挖掘音樂教材資源元素,有效構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實施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法,以供參考。
一、音樂教材資源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關系理解
教材資源主要指,音樂教材中音樂作品內所涵蓋的一切元素內容,和與作品相關聯的作品外的其他內容。
音樂教學中,教材是教師、學生、教材三元素中重要的一環,教材是教師教學元素來源的重要載體,是教學中內容形式、教學目標設置的主要依據。一些經過精心設計和選編的教材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外音樂藝術領域中經典的優秀作品,它們涵蓋了豐富的情感教育資源。教育以人為本,人應以情為本。音樂教育的意義就在于音樂作品中有價值的思想、內容、情感元素作用于學生,加之教師的教學引導,使音樂在學生內心產生共鳴,在各種音樂的學習活動中,通過教材資源中優秀的教學元素對學生實施情感世界的熏陶、感染、震撼和引領,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精神和情感營養,豐富學生情感的內容構筑,從而達到音樂教育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最終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做準備。
系統地觀察分析各類教材,我們仍可以以情感為線條對它們進行內容分類,不同的教材內容可實施不同的教學目標,相同的教材內容也可實施不同的教學目標。音樂教材中的教學資源主要是以音樂作品及其相關的內容和知識構成,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實施的針對性來看,可以從這幾個內容上進行分離,即頌揚祖國、民族氣節類;描述大自然、勞動、生活類;表達鄉情、親情、友情類;愛情類;與音樂作品內容相關聯的元素類。音樂教師在教學的實施操作中,應對教材所涵蓋的各種教育教學資源進行仔細地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教材內外的各種教學元素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真正地明確和掌握教材內容資源元素中隱藏的價值和意義,并科學、專業地利用它們,使它們成為音樂教育中人才培養的有力武器。
二、教材資源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操作構建
第一類資源:頌揚祖國、民族氣節等內容類型
音樂作品內容表現:歌頌祖國、江山的美麗;頌揚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善良;塑造民族、軍隊的偉大、英雄和威嚴;宣傳不朽的信仰、信念和真理;弘揚世界與人間的正氣、正義和正道。音樂作品風格:氣勢磅礴、威嚴有力,多為抒情或進行曲風格。音樂形象多表現為優美、抒情、輝煌、莊嚴、穩健等形態,結構較方整,篇幅大小不一。
教學目標的操作構建:
通過聽、唱、看、想象引導教學活動構建:①充分感受、理解音樂作品頌揚祖國、民族、氣節等內容中的具體思想、風格、情感。②引導構建對該類作品和作品內容的學習興趣和熱愛之情,培養學生有情感地唱、奏及表演本音樂作品的能力和習慣。
通過講解分析、思考、發散與聚合等進行教學活動構建:①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②增強學生對正義、真理的正確信念和決心。③運用該作品中音樂專業知識理論的元素與作品思想、內容情感、形象的表現手段等,構建對該作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進一步認知與表現。
第二類資源:描述大自然和勞動生活等類型音樂作品的內容
音樂作品內容表現:描述和贊美大自然的美麗、壯闊與多情;描述和贊美生活與勞動的內容;表現大自然的殘酷無情及舊社會人民勞動生活的辛酸血淚。音樂作品風格:一般表現為音樂畫面的人景交觸、動靜相映。節奏和旋律富有大自然形象及與勞動生活的內容相關聯的特征。作品音樂語言內容比較形象化,音樂情感色彩多為輕松、優美、愉快、活潑等內容。
教學目標的操作構建:
通過聽、唱、看、想象等引導教學活動構建:①充分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中大自然的美麗,明確人與大自然的依存關系,構建欣賞、熱愛、贊美、保護大自然的情感和態度。②通過展現音樂中的勞動生活,構建學生積極樂觀的勞動生活態度和工作精神,明確勞動生產生活的內容、價值和意義。③通過體驗、感受和再現音樂中大自然的災難,使學生明確生存的艱難,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情感意志和生存的能力意識。④運用該作品中音樂理論知識元素與該作品思想、內容、情感、形象等關系的理解,構建對該作品的進一步認知與表現。
第三類資源:表達鄉情、親情、友情等內容類型
音樂作品內容表現:對家鄉情、景、人、物的贊美和描述;對母子情、兒女情、姐妹情、兄弟情、師生情、朋友情的感懷和回憶;以情感形態為內容的描述或傾訴,如愛、戀、思、念,喜、悅、憤、怒,悲、歡、離、合,厭、嘲、諷、刺等。音樂作品風格:多把人、景、物、情交織在一起進行表現,音樂旋律多具有優美、流暢、深情、細膩等特點。音樂元素多含時代性、地方性、民族性等色彩元素。(轉第41頁)(接第38頁)音樂篇幅多為短小型。
教學目標的操作構建:
通過對音樂的聽、看、唱、奏、讀、析、思、想象等各種教學活動構建:①充分感受音樂作品中人類的情感,為學生的情感世界提供營養,并學會用音樂的手法給予創造和表現。②通過音樂促進學生對社會、親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人類情感的關系、價值和意義。③通過對音樂中人類情感的體驗,引導學生構筑人生情感心理健康的正確認知和處事態度,增強協和人際關系的能力。④通過理解認知作品中的音樂理論知識元素與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情感和風格,深化作品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第四類資源:歌頌愛情類內容
本類作品借助優美音樂的表現手法,以男女的情愛為素材,通過情景交觸的傾訴進行描述和塑造。作品內容有:歌頌愛情的幸福、甜美、純潔、熱烈、真摯、執著、忠貞等。表現為對幸福愛情的頌揚與表白;對愛情的企盼、矛盾和追求;愛情故事的悲歡離合等。作品風格:幸福的愛情音樂多為抒情流暢、優美、輕松,痛苦的愛情音樂則深沉而劇烈。
教學目標的操作構建:①欣賞、感受、理解音樂作品中男女情愛的思想、內容、情感、風格,感受生活中的愛情力量。②在唱、奏中學習用真摯、形象的情感來表現音樂,創造愛情音樂形象。③通過對音樂的分析、理解,構建對愛情及其情感價值的認識。④辯證地認識愛情中產生的痛苦、悲傷。⑤通過對作品中音樂理論知識元素的運用,進一步構建學生對該作品的情感形象與價值的認知。
第五類資源:與音樂作品相關聯的其他綜合元素類
作品內容:與該音樂作品思想內容相關的時代背景與內容介紹;與該音樂作品思想、內容、風格相聯系的人物思想及相關作品介紹;與該音樂的表現、表演相關聯的綜合文化知識解讀;與該音樂的思想情感相結合的音樂表演形式的嘗試。
教學目標的操作構建:①通過對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的了解,使學生學會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音樂作品的情感世界。②通過對該作者及其他作品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全方位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情感與作者本人的關系。③拓寬與本音樂作品相關聯的其他綜合文化與知識的學習和了解。④創設與該作品思想風格相適應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內容,進一步感受理解與表現該音樂作品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目標教學操作的綜合要求:①教學目標的選擇可根據教學環境、條件優勢及認知觀點選擇其中的幾項內容實施具體教學內容。②各種教學方法、設備及環節的運用、操作均應服務于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實現,具體的實施內容、方法應進一步細致化和具體化設計。③教學目標內容的實施應融匯于各種教學形式與活動中。
結語
音樂教材資源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操作體系符合教育的基本規律,具有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本質特征。設計操作理念遵循了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性質和價值及課程理念,符合課程目標的內容體系和精神本質。這套體系適應于各種類型,各種層次和階段的音樂課程的音樂教學目標的目標設置,符合當今的各種教學現狀及常規實施條件。本體系在運用中具有指導性、實用性、系統性、全面性和靈活性、具體性、有效性等性質特點。本體系可作為備課、上課、檢查、評估音樂教學質量和音樂課程教學目標達標的評估條例和參照條例。在音樂教學中如能按照本體系進行操作,將有助于促進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