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對視覺藝術的約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新媒體技術對當代視覺藝術發展趨向影響
1.1以視覺受眾為中心是新媒體語境下當代視覺藝術的著眼點。當代視覺藝術家們運用新的媒介手段、藝術語言來闡述自我,或者說把哲學家、思想家的思想、哲理具象化。這種新的藝術理念為當代視覺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新的思維形式和理念。從接收到觀眾反饋的意義到自覺運用觀眾反饋研究指導傳播實踐,觀眾反饋的指導作用日趨明顯,既反映出當代視覺藝術思維的變化,也反映了當代視覺藝術傳播觀念的變化,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視覺藝術與新媒體技術互相借鑒、觸合,形成了新的傳播形式。
1.2當代視覺藝術的視覺思維更能直觀表達視覺形象。當代視覺藝術文化時代閱讀主體的變化,首先在于視覺藝術形態的直觀形象性和視覺藝術代碼表意的直接淺白性。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當代視覺藝術傳播觀念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受眾的反作用是制導當代視覺藝術傳播觀念轉型重要因素。以視覺思維為立足點創造出更貼近觀者的視覺心理。所謂視覺思維是以視覺形象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涉及視覺信息的接收、存儲、和處理等方方面面。利用視覺思維通過直觀、發現、選擇、探究等方法在視覺信息中的感知,將民族文化的底蘊與視覺藝術思維的功能相結合創造出更好的視覺形象。所以說,當代視覺藝術的發展又是受新媒體的影響的。
2.1虛擬現實的多媒體符號審美對當代視覺藝術的啟示。當代視覺藝術使得虛擬現實和超現實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可能。在現實被非現實的藝術元素替代以后,人們認識和判斷現實的邏輯也已經開始發生突變,在大眾媒介無所不在的后現代社會,人們對現實意識的理解更多地通過各種非現實的符號來進行的。因此,非現實的視覺藝術符號就在潛移默化中向社會公眾施加了潛在的影響。
2.2當代視覺技術的表達方式對當代視覺藝術表現語言的啟示。
2.2.1非線性敘事。新媒體視覺藝術獨敘事的方式一反傳統的媒體(報紙、電視、廣播等)的線性敘事方式,這種非線性的視覺敘事方式完全可以割裂現實、重組現實、重新調整物象的關系和意義。當代視覺藝術的這種非線性表現方式首先體現在超文本的思維方式和視覺藝術傳播方式上。
2.2.2交互性審美。當代視覺藝術的表達方式的另一個典型特征是交互式審美表現,一改傳統藝術形式中作者和受眾之間的單向不平等關系,使創作者和受眾之間角色可以交互,能夠在不同的時空和語境中達成共識和解。這種交互式的藝術呈現方式深受當代視覺藝術家的青睞,甚至在平面作品中也不乏其類。目前我們一般說的當代視覺藝術,主要是指電路或網絡傳輸和結合計算機的創作。然而,未來最新穎的當代視覺藝術將是干性硅晶計算機科學和濕性生物學的有機結合,這種被當代視覺藝術的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T)稱之為濕媒體藝術(MOISTMEDI-A)的新藝術運動正在大大激發人們的藝術想象力,同時新科技、新媒體的發展應用也對當代視覺藝術提出了新的理論和要求,藝術家要思考的不僅僅是色彩、字體、圖形等元素信息在當代視覺藝術上顯示的獨特性,還要考慮設計過程的運動鏈接聲音,受眾間的互動性等要素,所以,正像視覺藝術的風格和觀念歷來深受繪畫、雕塑的藝術風格和觀念一樣,新媒體技術也對當代視覺藝術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3、當代視覺藝術的局限性
3.1藝術作品的獨特性被弱化。任何媒體的傳播也不能代替視覺藝術現場獨特性、原創性和根源性是我們賦予“藝術”和“偉大”的定義。“即使是最完美的藝術復制品中也會缺少一種成分:藝術作品的即時、即地性。即它在問世地點的獨一無二性。”勃拉克說:“藝術中唯一正確的就是那種不可解釋的東西……想把一幅杰出繪畫的神秘感解釋清楚,肯定是對作品無法換回的破壞。因為每當你試圖作解釋或下定義時,你就用解釋或定義取代了那真正的東西”。“在使藝術作品的機械復制時代凋零的東西就是藝術品的光韻”。在裝置與整體藝術中,除了造型、語言、空間、形式、光電外,還有聲音、感覺、嗅覺、觸摸等內容,如果不親臨現場,是無法完整地體驗現代視覺藝術的全部魅力的。傳統藝術正處于世紀初困惑的十字路口。當代架上繪畫的魅力已遠遠不如盛唐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那樣輝煌,那么視覺藝術將走向何處?藝術將會在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下與當代科技結合,悄悄的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代視覺藝術形式又有了新的變化。
3.2審美思維的創造性削弱。視覺藝術即研究人的視覺世界的藝術,屬于感官藝術的一種形式。它創造的是豐富多彩的視覺空間,并最終以視覺圖像的形式把事物及思想背后的“透明”結構呈現給人們。但視覺藝術的核心永遠應該是審美思維的創造性,當代視覺藝術更應該如此。但是,由于現代科技的依賴,在創作過程中,削弱了本應該保持的創造性藝術思維的核心地位,整個過程,我們甚至遺忘、無視他的存在,在信息泛濫的時代,視覺藝術家們要冷靜對待科技帶來的審美懈怠。
3.3當代視覺藝術的展望。在現代生活中,信息時代正逐步向我們走來:比如3G手機、photoshop、數字化的電視接收器、動畫制作和電影特技等等,人們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幻想的電視購物已經被電腦購物所替代;在家中傾聽規模宏大、音響逼真的電腦交響音樂會已經是真實的童話;油畫家的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能被現代電腦彩噴系統取代,視覺藝術融入了生活,充溢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疑惑的“視覺藝術哪兒去了?”并不是藝術已經消亡,而是她用了另一種新型視覺傳達形式來表現自己——新媒體。新媒體就是人與人之間實現信息交流的中介者。新媒體就是多重媒體的解釋,可以理解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圖形、圖像、文字、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的統稱,即多種信息載體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傳遞方式。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在整個新媒體語境下,當代視覺藝術要冷靜的審視自身,正視所處的現實,不卑不亢,既要抓住時代的特征適應其特點,在新的視覺形式和手段中發展自身,又要客觀的估計自己,要恰如其分地認識自身的優缺點,揚長避短,走好以后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