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新媒體下的音樂教育(3篇)范文

新媒體下的音樂教育(3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下的音樂教育(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下的音樂教育(3篇)

第一篇:新媒體下高校音樂教學探討

引言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媒體在學習和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音樂課程也不例外,受到新媒體的影響?,F代音樂教學,無論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式,都與新媒體密切相關。新媒體對高校整個音樂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一、重視高校音樂教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首先,高校領導者要充分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音樂教學的地位、作用以及影響。高校以建立專業化、特色化的大學為未來的發展目標,這就要求學校在人文建設、綜合建設方面重視音樂教學。學校管理層要從各個方面支持學校的音樂教育,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提升音樂教室的檔次,擴大音樂教學的影響等。其余,加大資金投入,完整的新媒體教學工具,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完整的新媒體教學工具包括:投影、音響、教學軟件以及高速網絡。改革開放總設計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由此可以看出,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如果將科學技術應用到音樂樂器的升級方面,使用最先進的設備為學生進行授課,相信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構建多元化音樂教師隊伍,培養高素質教師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其素質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目前,我國的音樂教師隊伍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隊伍層次單一、結構老化等,因此多元化音樂教師隊伍的建立勢在必行。首先,保證音樂教師的人數符合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其次,通過培養、講座、研討會對教師進行培訓,保證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提高其綜合素質。再次,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豐富教師結構,解決教師隊伍層次單一的問題。最后,定期舉辦講座、座談會、研討會等,邀請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家擔任本校的客座教授,將新先進、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和表演傳授給學生。我國教師音樂教師年齡普遍比較大,缺乏生機和活力,應當為我國音樂教師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從國內外音樂高校畢業生中選拔人才,改善學校音樂教師結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水平,應當定期對教學質量和教學過程進行定量、定向地考核,學??梢圆捎眯旅襟w來衡量教學結果。課堂是學生主要學習陣地,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摸索,大膽創新,努力找到更多高效地學習方法,為中國教育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優化音樂教學模式,增加教學互動性

傳統課堂教學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教師興致勃勃地進行演示,而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課。只有在最后考核時,偶爾可以開嗓演唱,有的教師嫌麻煩,甚至采用筆試的方式取代了學,完全不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知識課堂教學的輔導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考,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采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模式,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新媒體技術下的課堂教學,不再只是單純的唱歌,更是靈活的互動,通過師生互動將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變成一場party,讓學生在輕松、快樂、自由的氛圍下學習音樂、欣賞音樂,同時還可以鼓勵天分較高的學生創作音樂。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首先需要教師將新媒體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加強音樂課堂的互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不是看客。其次,新媒體的形式多種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知識轉為主動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適當運用多媒體,發揮多媒體價值

多媒體的運用應當適時、適度、適當?!斑m時”指的是多媒體概括的內容是有限的,應當盡量選擇知識點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斑m當”是指多媒體要用在有利于學生將知識內化的地方?!斑m度”是指多媒體不能取代傳統教學的地位,當然也不能全然不用。當前課堂教學中,不乏將多媒體課件作為主要授課方式的現象,這是典型的矯枉過正。如果將多媒體課件中輸入大量的教學內容,學生大腦短時間無法接收過量的信息,并且運轉速度變慢,這樣不但不利于多媒體優勢的發揮,反而取得了相反的教學效果。因此,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運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使學生通過感觀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時,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能力,獨自解決問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只有將多媒體的應用作為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課件的制作應當盡量簡潔、大方、美觀,操作簡單,內容合理,能夠做到點到為止,畫面內容不宜太多、太具體,否則將影響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最終使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嬛.多媒體環境下的高校音樂鑒賞教學探析[J].音樂美學,2014,(08):98-99.

[2]陳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J].高校論文,2012,(11)201.

作者:許雯雯 單位:揚州職業大學藝術學院

第二篇:新媒體下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

摘要:

新媒體時代對于音樂教育學科而言,其傳統的傳播語境、話語權、教學手段與方法會被重構與改變。所以,音樂教育學科需要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方法、傳播與利用、交流與互動、受眾需求與產業、市場化等諸多相關問題。因此,本文針對新媒體的含義與特點、新媒體的手段與方法、新媒體與大數據的綜合效應等幾個問題做具體闡述。通過分析新媒體對音樂教育學科的影響,洞察音樂教育信息資源流動的量變和質變,利用多維視角洞悉音樂教育,以此獲得音樂教育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最終話語權。

關鍵詞:

新媒體;音樂教育;MOOCs;適應性學習;大數據

新媒體時代下,網絡已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資源整合平臺,其整合資源的功能以及交互性、便捷性、靈活性等優勢吸引了大量用戶。因此,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在新媒體時代下趨向多元化發展,新媒體既為音樂教育學科創造了便利條件,也對音樂教育教學研究提出新的挑戰。當然,新媒體時代下,每個行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包括音樂教育學科在內。這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資源的豐富性與處理資源的能力形成反差,海量的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運用。換句話說,當前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用“DIY”的方式,打造出一種適用于音樂教育學科的“私人訂制”模式,這是問題的關鍵。

一、新媒體的含義與特點

新媒體既是相對的時間概念,又是寬泛的發展概念。所謂新媒體,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也可稱為數字化新媒體。①新媒體的特征不但具有開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共享性、便捷性、即時性、海量性、個性化、社群化等特點,還體現出自主性強、發展快、應用廣、作用大、管理難等特點。②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傳統的音樂教育形式面臨著本質上的劇變。學習者通過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使用與處理信息的方式,已對音樂教育史上的定位造成極大挑戰,勢必對音樂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產生影響。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有以下變化,主要包括:第一,傳播方式的改變。傳統媒體單向傳播與新媒體雙向互動傳播。第二,傳播數量的改變。傳統媒體的信息受控與新媒體的海量信息源。第三,傳播范圍的改變。傳統媒體的地域性傳播與新媒體全球化的傳播。新媒體的出現意味著技術的進步、傳播語境的改變、傳統話語權的解構和內容生產方式的轉變,并表現出了“并存、互補、融合、創新”的當下媒體生態。③

二、新媒體的手段與方式

(一)自媒體“DIY”方式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④自媒體平臺主要包含QQ、微博、微信(朋友圈與公眾號)、Facebook、Twitter等。所謂DIY,即自己動手制作?!癉IY”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媒體”有些相似。事實上,“自媒體”為“DIY”提供了一個向外傳播的渠道,通常傳統的“DIY”內容只能供給個人使用,而新媒體時代下的“DIY”方式通過“自媒體”手段可以與其他受眾行為產生交互,能夠體現出“眾閱參與”與“平等對話”⑤的音樂教育新的發展模式。例如,本人的微信公眾號“騰音時代”為用戶免費提供“最新的音樂學術資訊、精湛的音樂學術論著、有價值的音樂常識和音樂數據庫相關方面的內容。同時,還為有意報考碩、博者提供過來人的經驗與學習體會”。⑥在“NO.12:音樂教育經典文獻導讀參考書目”和“NO.14:國外在線音樂檔案館資源”的信息之后,用戶關注人次分別達到689次和1120次,僅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騰音時代”中用戶的具體需求。另外,新媒體的出現催生了諸多學習軟件,如“陪你練”⑦音樂教學軟件。

(二)“私人訂制”模式

“私人訂制”這個詞匯出自導演馮小剛的電影,大家并不陌生,而音樂教育中的“私人訂制”模式卻是比較新鮮的詞匯。音樂教育的“私人訂制”模式,就是音樂教育者根據學習者個人或群體的需求進行音樂文化資源的整合,并按照學習者的個性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適應性指導。新媒體時代下的音樂教育“私人訂制”模式,成為個性化學習的主流模式,真正能夠以學習者意志為轉移。正如薩爾曼•可汗⑧所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尺寸適合一個人”的方式,并可以對知識的傳遞進行個性化處理,使之更好地適應特定的學習環境、偏好和學生能力。打破“一個尺寸適合所有人”的同質性,從而使學習優化成為可能。⑨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音樂資源的使用面臨這樣的問題:學習者/用戶對資源處理的能力不夠,海量的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運用。在海量資源、觀點雜陳的網絡時空,學習者/用戶不得不在豐富資源的繁復中不斷地找尋適合自我需求的價值。如果有人能提供關于內容甄別、知識解讀、學習規劃的綜合指引,從而幫助學習者/用戶挖掘不斷變化的網絡音樂資源的學術價值,便捷地掌握學術資訊,進而對于他們音樂認識、教育策略和音樂行為起到“資源處理”的作用,“個性化”的音樂教育模式或“私人訂制”的價值便盡顯其中。因此,筆者認為,隨著個人需求的不斷發展與涌現,預計未來可能會出現以下職業角色:“音樂教育實踐設計師”“私人音樂知識訂制師”“網絡音樂師”“音樂媒體人”“音樂文化傳承人”“網絡音樂教育科技師”“在線音樂教育訂制師”“音樂內容規劃師”等等。這些角色當然可以來自原本的一些音樂教育資深教師,只是由于新媒體的出現,他們的工作重心由線下轉移至線上,文獻資源由紙質文獻變成數字文獻資源,原本的音樂教育課堂變為虛擬網上的在線課程。當然,他們的職責不只是課堂里的教師,還是為學習者處理豐富網絡資源的優質教育專家群,主要負責:第一,為學習者/用戶提出的需求,私人訂制模式的服務計劃;第二,記錄用戶在線音樂行為,分析制定個性化教育模式;第三,提供與授予學科性的多元音樂文化資源。

(三)“在線教育”形式

新媒體時代涌現出改變教與學方式的各種平臺,包括:MOOCs(大規模開放在線開放課程,通常稱為“慕課”)、“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線上學習、電子課本、遠程教學等諸多形式。例如:在中國的“愛課程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里的資源共享課《音樂教育基礎》(謝嘉幸教授)⑩,各個章節分別設置8位主講人。點擊進入“參與課堂互動”,包含了發言、提問、答疑解惑、學習筆記、資料分享、教學活動等諸多欄目,來為每個學生獲取適應和滿足的信息方式,以及其他形式的虛擬教育內容,正在變得更加有效和智能。在國外,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提供了超過6500份免費視頻,了針對各種學科的超過10萬份互動課程,供學習者們選擇。在線音樂教育和學校音樂教育要針對用戶(學習者)的心理和需求,在符合教育本質和規律的前提下,制定出真正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的在線教育的私人訂制。在線教育為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的平臺和交流的社區,探討學習問題和共享知識的樂趣,滿足了學習社交需求和分享意識。當然,值得思考的是在線教育面臨的核心問題,給學習者提供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學習者在體驗中真正收獲到什么?是否具備賢能的“舞臺圣人”􀃊􀁉􀁔和優質的教育服務?筆者認為,無論是自媒體“DIY”的“眾閱參與”方式,“私人訂制”的個性化學習與教學模式,還是“在線教育”的形式,均是針對學習者/用戶量身訂制的學習與教學方案和資源的整理與歸納。這里面體現了兩方面的內容:第一,適應性學習的理念,即依照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定制教學進度和內容;第二,學習分析理念,即幫助學習者尋找最高效的教學方式。

三、“新媒體”與“大數據”的綜合效應

(一)新媒體時代下音樂教育教學的發展

新媒體即將成為音樂教育的“對話的場域”和目的地,促使音樂學者深入交流與互相契合。新媒體時代下的音樂教育不再是傳統媒體時代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單一層面的“現實的”有形的空間和時間,它正在被一個更大與更廣泛的“虛擬的”無形的時間和空間所補充,同時也以強大的力量沖擊著傳統媒體時代的學校教學。新媒體時代使得師生在接受信息的方式、手段、地域、時空等方面發生了變化,其音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諸多轉變,比如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主體等方面的轉變,這也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關鍵問題。

1.教學方式與模式的轉變

傳統的音樂教育是靜態課堂,并且受時空約束在課堂中;而新媒體時代下的課程已成為眾人交互的動態課堂,成為不再受任何地域、時空限制的全球化的信息空間場域,而且其有效性的交互變得更為靈活。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交互是除了課堂以外的知識交互、知識傳遞。另外,新媒體時代下的動態課堂的交互,呈現出的任何問題都會留下“蹤跡”,即:同樣一個問題的提出,能夠為更多的提問者找到答案,這可以稱之為“知識復用”。

2.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轉變

傳統的音樂教學形式是在線下進行,而新媒體時代下的教學已轉移至線上,并可以做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交互式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傳統的音樂教學形式是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制定教學計劃,必須在上課時完成所規定的教學內容。而新媒體時代下的教學形式指的是在上課之前,學生已將教學內容進行了提前學習,上課時師生共同討論課程的一些相關內容,即“翻轉課堂”。其優勢在于:傳統的擴展性的教學內容會受到時間限制,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的限制無法展開,而新媒體時代下,教學內容的形式可以得到充分擴展,而且擴展性的內容可以很方便、即時地獲得。

3.教學角色與主體的轉變

傳統的學校音樂教學的主體是音樂專業人員,即音樂教師,而新媒體時代下的教學主體卻可以是任何人。在“各行其是”的新媒體時代,體現出了“人人是學生,人人是教師”的局面,即新媒體時代下的動態音樂教育課程,教師完成授課之時,也已經變成與技術人員、所有學習者、受眾共同面對討論、提問、作業以及各類分享、應用,從而不斷建構課程的過程,而非傳統靜態課程里一成不變的教師角色身份。這種“教”與“學”的授受行為不局限學校里的教師和學生。

(二)大數據背景下音樂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

在某些方面,MOOCs仍然等同于強調“講臺上的賢能者”的傳統教育,其差別僅在于信息獲取的難易程度。而MOOCs的其中一個構成要素卻是嶄新而強大的,那就是它能產生大數據。大數據具有很強大的力量,有“得數據者得天下”之說。因此,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對音樂教育的新型知識課程的建構、個性化教學的提供、“適應性學習”的分析等進行挖掘與分析。

1.新型知識課程的建構

通過對MOOCs大數據的采集,為音樂學習者提供多元世界音樂微課程,使之能成為全球音樂愛好者和專業音樂研究者在人類社會從網絡時代轉向智能化移動互聯時代的嶄新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音樂文化交流方式。通過關聯主義音樂教學法,提供最佳合作對話與知識建構新型課程,比如,注重與自媒體平臺合作消息,舉辦常規會議、講座、報告、音樂會等各類在線活動。

2.個性化教學的提供

新媒體數字時代,大數據在音樂教育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通過大數據分析與研究,明確學生的個性、興趣、認知以及學習方法和習慣等相關數據,來達到教師對學生學習與認識能力的把握,從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進而為音樂教育學科的科學教學提供個性化教學的新范式。當然,這也是網絡音樂教育和傳統課程的最大不同,即“抓興趣點、重體驗”。

3.“適應性學習”的分析

運用大數據的分析,掌握與應對音樂研究的最新實時動態,為音樂研究制定更加智能的研究策略,為研究者提供有效、及時、個性化的服務。探索獲得的音樂教育數據資源之間的關系脈絡,重構研究者研究思維,并發現音樂數據之間的關聯和所屬關系、因果關系等,例如音樂教育研究中的關系挖掘,學生成績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師生互動之間的關系等。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資源挖掘、發現信息,為音樂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契機。通過音樂教育的實踐,研究現實問題,探討音樂教育的發展規律,發現優質音樂教育資源,提供音樂教育的給養,如“適應性學習”的工具Knewton。

四、結語

綜上,需要思考的是,新媒體在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會產生諸多負面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假新聞及不良信息泛濫、公民的隱私權更易遭到侵犯、著作權保護面臨困難等,這些都需要認真對待甚至有待國際社會的合作。總之,新媒體時代下的音樂教育通過MOOCs、“翻轉課堂”、在線課程等諸多形式,并借助這些新媒體的媒介手段來獲得音樂教育的大數據。因此,新媒體是獲取大數據的手段與方法,而大數據為新媒體數據提供相關關系的可能?!按髷祿绊懙牟粌H是教學方式,還有教學內容”。通過新媒體的技術手段與大數據分析,在音樂教育學科中來獲取大數據為學習帶來的反饋數據、個性需求、概率預測優化學習的三大改變。通過權威的音樂教育學術理念,借助“新媒體指數”、艾瑞咨詢等調研機構做科學、量化的研究工作,為學生打造一名“自動化的音樂教師”,這也是新媒體時代下未來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

作者:滕騰 單位:泉州師范學院

第三篇:新媒體音樂教學中琴法課教學探究

摘要:

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法引入課堂是近年來教育領域的新舉措,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學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傳統教學方式的更新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故中職幼師琴法課堂有必要引用多媒體輔助,將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法應用于中職幼師琴法課教學課堂,讓該方法更好地服務于課堂,進而也順應音樂教育時代的發展趨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師的教學效率。中職琴法教學改革中,需將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法與傳統琴法教學結合運用,這樣可以借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并加入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的新優勢,兩項的結合讓中職幼師專業琴法教學改革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

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中職琴法課;教學結合

1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法的優勢

1.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琴法課是學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課程之一,中專幼師專業的學生應該正確掌握彈奏鋼琴的技巧,這是畢業后從事幼兒園教育必須掌握的一門基本技能。在中職幼師專業教學中,琴法課開設時間僅為兩年,在有限的時間里促成中職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是一項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由于多數中職學生在入校前未受過正規的訓練,通過這兩年時間的學習,將一個“白丁”培養為具有音樂素養,能夠進行歌曲演奏的合格幼師,是現階段在教學中需要研究的問題。在鋼琴初學階段示范、講解更顯重要,準確的示范彈奏,精準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新樂曲或練習曲的性質、風格、技術類型。與此同時優美的旋律、嫻熟的技術技巧對提高學生興趣起到一定作用。多媒體輔助下的琴法課將為此種操作方式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使學生在多媒體授課方式下達到視聽新感受,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并在多媒體的吸引下去接受音樂,接受琴法教學。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學習態度,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活潑生動的教學氛圍下獲取教學重點。

1.2相對減輕琴法課的教學難度

目前,中職幼師專業學生面臨琴法課教學起點要求高的現狀。由于多數同學都沒有鋼琴基礎,且幼師專業課程設置較多,造成練琴時間較少;況且中職學生的骨骼已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軟性和靈活性,造成“看似會彈,一彈就錯”的現象。因此基于學生起點低,學習鋼琴的條件較差,且學制又短的特點。琴法課加以多媒體輔助集體教學,針對一些沒有基礎或程度很淺的學生在“鋼琴入門”學習過程中非常適用。通過多媒體與教學相結合,為學生反復練習并了解自身不足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將繁復、耗時的琴法課利用集體授課的形式減輕了教師扥負擔從而使教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對琴法知識的掌握,提高了中職幼師專業琴法課的教學效率。

1.3實現集體授課與教學效率的統一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更利于教師進行引導學習。同時有利于改變大班授課影響教學效率的情況,目前中職琴法課教學采取集體課的課堂授課形式,班額一般為40—50位學生。在練習時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戴上耳機彈奏,避免互相干擾,使學生既能聽到教師的講解,又能看到教師的彈奏與示范。與此同時,方便教師在講臺上觀察同學的彈奏練習情況,可以到臺下進行近距離指導,教師通過自備的耳機插入學生的琴內開關,檢查學生的彈奏,在進行指導的同時不影響其他同學的練習。多媒體的魅力在于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更形象化、生動化,將抽象的知識變成有趣的畫面,降低了中職幼師專業學生對于琴法課缺乏學習興趣的難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關于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與中職幼兒琴法課結合的方法

2.1充分利用多媒體形式,發揮多媒體教學在琴法課中的作用

2.1.1營造與教學重點相關情境,促進學生的感同身受

在琴法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的功能性,提高中職幼師專業學生的認知度,創造多種情境與琴法教學相結合:比如,在學習《春之歌》時,可以將春日的鳥語花香、碧綠田野、爛漫山花、岑岑流水通過多媒體創造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大自然,感到春的氣息,這時教師在彈奏,中職幼師專業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態。

2.1.2營造對比情境,促進學習效果的橫向比較

中職幼師專業學生在學習琴法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與自己以往的學習成績進行比較,這樣能夠看到自己在學習期間的進步,并能了解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比如:教師可以錄下學生某一段的演奏,并在復習的過程中播放出來,與學習后的演奏進行對比,通過營造對比情境使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到自己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

2.1.3運用多媒體輔助情境穿插進行歸納梳理

多媒體的功能性決定了創造情境及串聯情境的可行性,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幫助中職幼師專業學生學習琴法的相關知識點,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清晰化和立體化。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系列視頻教程將琴法知識總結成完整的知識鏈條,使中職幼師專業學生在復習時思維更清晰。與此同時,可以讓教育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從而有充足的時間來指導學生,提升教學效率。

2.2適度運用多媒體情境輔助,重視教學內容

部分教師將多媒體的輔助情境教學作用夸大,顛倒了形式與內容的主次,過分追求多媒體教學模式的花哨,大量應用多重媒體教學,使得課堂教學形式大于內容,這種教學方法直接導致中職幼師專業學生的注意力被花哨的媒體視頻、音效及二維、三維動畫吸引,對于課堂知識點的掌握未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對于課堂上多媒體形式過于花哨而影響教學內容的情況,我們需要對“多媒體輔助情景教學中職幼師琴法課”這種教學模式有基本認知,認識到誰是主,誰是次。中職幼師琴法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形式亦或是多媒體情境輔助教學模式,兩者最終的目的都是服務于琴法課教學要求,并在使用中發揮自己的方法優勢,讓琴法教學更為高效,由此需注意教學服務性認知是每一位從事幼教琴法課教師需具備的素養。因此,分清主要教學內容,以“恰當的時機、合適的應用程度”為準則,重視教學內容,強調琴法課知識,在保持課堂趣味性及多媒體應用帶來的便捷性前提下,堅持適時、適當、不喧賓奪主,不形式大于內容的教學準則,能真正做到多媒體服務于教學。

2.3加強整體觀念,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完整性設計

無論是傳統授課還是采用多媒體輔助授課,教學的全面性都是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導入新課、預習、講授新課、復習、鞏固這幾個環節是學習新內容的五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琴法教學課程中存在只重視講授新課這部分內容,忽略其他教學環節這一問題,應樹立整體教學觀念和系統化教學理念,既要考慮教學目標,也需要考慮教學的完整性以及多媒體應用的恰當性,應發揮多媒體情境教學的功能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應用在中職幼師專業琴法課的新課講解上,也可以應用在復習、鞏固等相關環節上。例如,琴法復習演練中,教師采用多媒體情境復習的方法,帶領中職幼師專業學生演練以往學習過的知識要點,進而為學生創設出真實演唱會的教學情境,學生可以在身臨其境中感到琴法的精妙,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也能對知識點有新的理解,學生通過圖像能夠模仿琴法中的指法,然后通過圖像對比自己指法上的不規范動作。由此可見,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具有較大的實用性,學生也能由此做到“溫故而知新”。另外,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大師的原音情境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了解自身的不足,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只有重視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真正地發揮多媒體教學在琴法教學中的作用。

3結語

琴法課不僅僅是要傳授知識,更是培養中職學生的藝術情操,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與中職幼師琴法課相結合,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二者的結合,對發展新型琴法課有著重要意義,不僅提升了琴法課的教學水平,還將琴法教學從枯燥單調的教學模式轉變為生動直觀的新型教學方式。在全新的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方式帶領下,中職幼師專業學生必然能夠在琴法的學習過程中得到藝術的享受,教師也能規避傳統教學中的諸多不便,在多媒體輔助情境教學的作用下琴法課的教與學都將生動有趣,相信無論是教者或是學者都將在藝術的洗禮下達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肖敏.中職幼師專業音樂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5(05):11-12.

[2]朱曉寧.運用“情境教學法”改革中職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J].知識經濟,2013(18):13-14.

作者:劉茹 單位: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www.色午夜.com|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同性|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蜜桃成熟时3d国语|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 香蕉污视频在线观看| 够爽影院vip破解版| 一级特黄aaa大片|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国产区综合另类亚洲欧美| 欧美日韩第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观看高清|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avwww|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饯|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123| chinese国产一区二区| 妖精的尾巴ova|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成人免费视频69|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五月婷|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