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土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概念界定
(一)本土音樂本土音樂是音樂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當地人同代代相傳下來的傳統音樂,并以非物質形態存在,與當地群眾生活相關,有著鮮明的地方音樂文化特色。
(二)本土音樂教育作為本土音樂文化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特別注重主要是指將本地域的民間音樂文化引入當地音樂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以使本土音樂不斷流傳并發展,以傳承本土音樂文化,繼承和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本土音樂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音樂教育多元化趨勢的需求多元文化教育已成為當今國際教育的主流,音樂教育也不例外。在學習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文化內容的基礎上,同時以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為基點,不斷發展壯大本土音樂文化,以促進本土音樂文化的源遠流長。
(二)音樂教育改革發展形勢的需求“如何將本土音樂教育有機地融入至地方音樂教育中去,特別是中小學義務教育及地方高校中去”這是本土音樂教育研究的重要議題。因此作為本土音樂文化教育,我國音樂教育界諸多專家、學者們正在研究與關注,如何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學校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到課堂教學及學生課外活動中去,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意識,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以及從小培養學生對家鄉,對本土的文化情感,如何把本地區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從小就受到當地音樂文化的熏陶,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課題。
三、本土音樂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問題分析
(一)學校方面1.學校對本土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地方高校沒有開設音樂教育專業,即使有些地方院校開設了這個專業,但在專業建設中,對本土音樂資源庫的建設投入不足,并且管理也不夠完善,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學校對專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開展本土音樂文化的教育意識薄弱、沒有很好地弘揚和挖掘本土的音樂資源,這些都是影響和制約本土音樂在地方高校的進一步發展的原因。2.本土音樂校本教材的偏少校本教材的開發及應用范圍是衡量該所學校學校對本土音樂教育實施的重要課程標準。以清遠地方院校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音樂專業為例,本土音樂瑤族音樂、壯族音樂,目前校本教材目前只有《廣東瑤族舞蹈與音樂藝術》,而且作為清遠是全國最大的瑤族文化基地,瑤族音樂文化的教育確實沒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和教學條件來保障,瑤族音樂該項文化在其學校的教學資源和實訓設施比較欠缺,更談不上對本土音樂在當地的傳承發展和影響了。3.對教師繼續教育培養力度的不足據調查,如下表1-1,以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音樂專業為例,以下為音樂專業教師有關本土音樂的受教育經歷表。由調查可見,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音樂專業教師對本土的瑤族音樂、壯族音樂學習和鍛煉機會不多,該項文化在本土高校的開展未能引起學校,教師參加過此方面的培訓太少,當地文化宣傳有關部門的重視也不夠,盡管教師自學和接觸過本土音樂文化,但對本土音樂文化節的掌握不夠全面和系統,因此有待進一步努力和完善。
(二)教師方面本土音樂教育傳承觀念淡漠,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創新。大多數高校音樂教師是在教學實踐中,授課偏“西方音樂中心觀念”,涉及過有關本土音樂方面的知識較少,其主要還是教師對本土音樂教育傳承觀念的淡漠,對本土音樂文化關注不多。并且,大多數教師通常教學實施時大多依據現有的教本材料,很少主動探究,雖然追求時尚,但缺乏創新,特別是在提煉音樂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這一方面,更加不足。
(三)學生方面調查得知,學生中平時愛聽我國民間音樂的40%以下,不了解本土音樂文化的占73%,因為95%學生不是來自本地,對本土音樂了解少,好奇并有新鮮感的同學占19%,由于他們大多受現代“以西歐音樂教學論為中心”音樂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缺乏對學習本土音樂文化的意識和積極性,認為本土音樂不時尚、不起眼、不予以重視,有些連自己所生長環境的本土音樂也不愿意說或哼唱不出來。
四、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音樂教育概況
(一)該校音樂教育主要是通過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途徑開展的該校成立了旅游藝術學院,并設有音樂表演專業、音樂教育專業,主干課程:演唱、演奏、基本樂理、聲樂、視唱練耳、舞蹈、中外音樂史及作品欣賞、民族音樂概論、舞蹈表演、民間舞(包括蒙古族舞蹈、漢族舞蹈,維族舞蹈藏族舞蹈以及當地瑤壯歌舞等)、舞蹈賞析舞蹈劇目、基本樂理試唱練耳、聲樂基礎鍵盤基礎、聲樂實踐課等。該校音樂教育實施的硬件設施有藝術樓1棟、在建羅馬廣場一個、代表演的大禮堂1個、主教樓多媒體教室、鋼琴房舞蹈房及多媒體教室、數碼鋼琴教室等,音樂教育課程是通過多種形式教學,主教樓多媒體教室的課堂教學,在學術報告廳經常舉辦相關的音樂學術講座及音樂論壇及文藝活動等。
(二)成立了清遠民族歌舞團清遠市民族歌舞團于1999年成立。清遠市民族歌舞團組織演職員參與各類演出和比賽活動,鍛煉隊伍,培養人才,致力打造高水平的專業文藝團體,歌舞團立足本土瑤族、壯族文化,著力推動清遠地區藝術事業的發展。上課教師選取本土傳統民間舞蹈音樂知識進行傳授,給學生提供一種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的思維。總之,目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音樂教育規模不大,招生人數約120人,專業特色不突出,音樂教育傳承的途徑和教育實施的內容比較傳統,創新力不夠。
五、本土音樂文化在清遠職業技術
學院音樂教育中有效途徑的創新為了直接有效地推動學校本土音樂文化教育發展的進程,首先從提升教師自身的本土音樂文化修養入手,加強音樂專業教師力量的培訓,為了健全本土音樂資源庫的建設,創新音樂教育傳承的途徑和教育實施的內容,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校學生中選撥本土音樂文化“推廣使者”要將當地民間音樂文化進行推廣和傳播,擴大當地民間音樂文化的影響,并不斷傳承和發民逐步形成去,推廣使者的物色或選撥至關重要,單憑個別教師或音樂廳愛好者的力量是遠不夠的,特別為了加強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在校學生巧妙地借助學生群體的力量去感染其他同學,并一代一代傳承,影響力是很大的。
(二)成立“本土音樂文化藝術協會”“本土音樂文化藝術協會”是將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成立協會能將本土音樂文化深入廣大熱愛本土音樂文化的群體中去,特別是對相關音樂文化有興趣和工作熱情的,組成興趣團隊,定期到民間去采風,演唱某種本土民間音樂,形成一種強有力民間音樂的傳承載體,在本區域作進一步的推廣工作,甚至可以推廣更廣泛,協會團隊成員并創建本土音樂文化學習氛圍,壯大音樂文化節學習隊伍,使本土音樂文化在不斷傳承和發展。
(三)借鑒市場商品營銷的方式將其進行廣泛的推廣普及對本土音樂文化宣傳推廣,可以借鑒多種營銷手段,利用電視媒體、網絡的宣傳本土民間音樂的知識,使該項音樂文化深入人心。比如:清遠電視臺有兩檔介紹有關清遠人、清遠事、清遠文化的專題節目,分別是“今日訪談”和“清遠故事”,在當地的融入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如:舉辦節慶活動,連南的一年一度的瑤族文化節,“耍歌堂”,還譬如搭個舞臺,文化節唱戲,以旅游為載體,象千年瑤寨的旅游開發,民族博物館的成立,民族旅游工藝的表演與制作,甚至創編一些有關本土音樂文化方面的節目或趣味知識問答等活動,在傳統本土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內容和形式也不斷地創新。
同時,也通過邀請當地的演出團體舉辦講座,表演、活動策劃等途徑,編排本土民間音樂節目參加學校大型演出,諸如:迎新晚會、新年文藝匯演、五•四晚會等,拉近本土音樂文化的距離,使得該文化更具親切感。作為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播者,地方高校的音樂教育不僅要自己走出去,將本土民間音樂文化帶出我們的校園,可以不定期地舉辦“地方音樂文化走出校園的義務表演活動”,讓廣泛的市民們了解當地的文化,更多地融入當地音樂文化。同時,我們必得“請進來”,我們將民間藝人、專家、學者請進校園。“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這樣本土音樂文化的教育傳承工作將更具價值和意義。
作者:梁慧萍 單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