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美文學翻譯中文化差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化”而不等值的文化差異翻譯辦法
文化的不同導致翻譯之中,在不同的文化中尋找相近的對等語,這是翻譯不可避免的一個事實,因而很多的翻譯家認為:“翻譯的實質,是語際意義的轉換”,其實對于翻譯來說,這是一個最為基本的階段而翻譯的最高階段應該是“信達雅”背后的“化”,因為對任何一種文學來說,不可否認的都存在著一個“化”的功能,都是真善美的傳遞,所以翻譯的實質應該是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觀點最早由錢鐘書先生提出來,他在《林紓的翻譯》中指出,“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但是他同時也指出,“徹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實現的理想”,這是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導致的,誠如上文所分析的,翻譯是可能的,但是等值的翻譯則反而會導致其原意的流逝,從而影響到最后意義的呈現,因而必須要借助于“化”來實施,從而完成翻譯的意義。
對于一部文學作品的翻譯來說,不能進行全部的等值翻譯,但是也不能進行全部的“化”,因而林紓在翻譯史上來說,他只是打開了一扇大門,而沒有真正的做到全面的將文學作品中的不同因素呈現出來,其最終削弱了異國風情本身所應該具有的魅力。
(一)求同存異大而化之筆者認為英美文學翻譯中的差異,因為文化的不同,必須求同存異,所謂的同是意思的表達必須是真實而準確的,而所謂的異,則是異域風情的不可缺乏,因而較為準確的處理辦法應該就是求同存異,大而化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傳遞出不同文化的精髓。求同所要求的是,將原著所應有的語義以相對應的語言盡可能地表達出來,存異則應該在進行翻譯的基礎上,將意義完整地表達之后,保留相應的原語中的文化個性,從而使得異域的風情展現出來,魯迅曾經在《且介亭雜文》中這樣談及翻譯,“如果還是翻譯,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覽外國的作品,不但怡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時何地有這等事,和旅行外國是很相像的,它必須有異國情調,就是所謂洋氣”,由此可見他既注重了作品本身的傳遞———求同,同時也注重作品之外所含有的一種文化差異,只有二者結合,才能真正的處理好文化差異帶來的不便。例如在英美文學中,通常也會出現一些習慣的俗語,而這些我們則應該求同然后存異,誠如上文所言,如英美文學中含有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它最為原始的意思是滾石不生苔,但是如果這樣翻譯,雖然是等值的,卻沒有了文化的意味,大而化之的翻譯其實可以采用相同的意思的另一種表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同樣的還有nothingventure,nothinghave,沒有冒險就什么都沒有,而相應的較為大眾所熟知的能夠理解的表達則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采用這樣的有著本土文化氣息的表達會顯得意義非凡,甚至說達到了一定的文化差異的彌合。
(二)注釋增強價值觀與思維方式的差異文化差異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表現在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兩個方面,因而這是要彌合的一個關鍵之一。對于英美文學來說,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明顯地反映在思維方式之中,這個差異從思維模式來說,是巨大的,總體來說,西方的思維方式是邏輯思維,而東方文化的思維是實用理性的思維,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注重對事物的分析和研究,從而在邏輯的歸納或者是演繹的過程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它極為注重邏輯的推理過程;而東方思維方式注重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系,和諧發展,將各個認識相互地糅合,從而得出一種最優的決策或者方法,也就是儒家所謂的“中庸之道”。而這樣的問題其實也深刻地體現在了價值觀之中,簡單地說,價值觀表現為對一件事的認知和心理價值的判斷,對于英美文學的翻譯來說,東西方主要的價值觀差異在于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公正地說,無論是個人主義還是集體主義都是中性的,沒有褒貶之分,但是因為文化的差異,使得東西方對于這個問題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對于英美文學來說,較多的關注個人英雄主義,認為個人英雄主義就是實現個人價值,是體現個人奮斗的重要方面;但是相對于東方文化,尤其是儒家核心文化影響下的文化體系來說,則是更加注重集體的利益,從而對個人主義有著一種貶低,認為個人主義是一種英雄唯我主義,是一種自私自利不顧大局的表現,從而產生了一種排斥的心理。
當這樣的問題出現在相應的文學翻譯中,應該予以注釋,甚至可以予以一點文化的說明,這樣有利于讀者對于這一問題的了解,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盡管文化心理深入人心,尤其是宗教與文化的影響下所形成的,這更是應該將這樣的故事在相應的注釋中闡述清楚。神話是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母懷,當然也是眾多英美作家靈感的來源之地,而這些作品的翻譯中,神話的注釋當然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莎士比亞的《維納斯與阿多尼斯》等作品,可以說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代表,同時還有極為經典的典故阿克琉斯之踵,這些如果缺乏了相應的文化背景,那么是不能深刻地理解背后的含義的,因而只有語義注釋才能使讀者能夠深刻地體味原著中的情感,充分地感受原文中的美,從而彌補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展現原著本身所應該含有的文化價值。
三、結語
翻譯,必將會遇到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困難,而對于翻譯來說,彌補文化差異最為關鍵的是,要真實地將各個不同的文化差異擺在那里,讓讀者盡可能地站在異種文化的背景下來審慎文學的魅力,而不應該是站在自己文化母懷的角度上來理解和批判,這樣就喪失了文化傳播的途徑,從而在自己文化之中鬼打墻,成為井底之蛙。而其處理方法,無論是求同存異,還是注釋,最為關鍵的還是文化的普及與文化價值的傳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彌合文化差異,充分地展現其原著所應具有的文化魅力。
作者:李楊 單位:武漢工程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