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明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路徑初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文明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路徑
文明的行為習慣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因此,學校教育要特別注意做好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首先,組織全校師生開展“文明行為習慣大討論”,通過民主討論明確生命教育需要什么樣的行為習慣來保障,這些行為習慣該如何去培養(yǎng)。其次,開展教師、家長、學生的專題培訓,明確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優(yōu)效的培養(yǎng)策略。22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紐帶作用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家庭勞動、學習和家人共同活動之中,因此,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還取決于家庭教育。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身份,往往采取單一的教育方式,效果一般不佳,但是家長想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愿望又很強烈,所以造成了“復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手段”的現狀。家長應經常與老師交流,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明確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并且從教師管理學生的方法與策略中汲取經驗,運用到家庭教育中。
1.3發(fā)揮社會教育作用
當今世界,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人們的價值取向正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中學生雖然個體發(fā)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前,但與之對應的生命教育又相對滯后,在面對眾多誘惑的時候,他們往往無法正確取舍,易走上歧途。因此,學校要加強與社會教育機構的聯系,拓展教育途徑,主動爭取社區(qū)、街道及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為中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24利用網絡教育新平臺網絡時代的到來,尤其是自媒體的興起,中學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易受各種不良信息的誘惑,因此,學校除了牢牢抓住傳統的德育陣地外,還要與時俱進,積極運用新聞媒體和現代網絡,調動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積極因素為學生生命健康成長服務。
2中學生應該具備的文明行為習慣
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通常從行為訓練人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優(yōu)秀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優(yōu)秀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它的內容十分廣泛,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素質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提出的標準,筆者認為,中學生應該具備以下好習慣:做人: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做事:遵守規(guī)則、講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費。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2.1培養(yǎng)做人的習慣
有愛心是做人的核心。《禮記》中說“立愛自親始”,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從孝敬父母開始,所以看一個孩子在做人方面有沒有好的習慣,首先看他有沒有孝心,但是現在的中學生在這些方面是做得不夠的。當然,愛是需要鍛煉的,教育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鍛煉愛的機會,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更應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2培養(yǎng)做事的習慣
有責任心是做事的核心。現在的中學生在犯了錯誤的時候,總是在別人身上找原因,交代他辦的事,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完成;對學是打不起精神……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結為:責任意識太差。面對這種情況,教育工作者應該冷靜地幫助學生分析原因,鼓勵學生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幫助學生積極解決問題。
2.3培養(yǎng)學習的習慣
對于中學生而言,有四個學習習慣是基本的:上課認真聽講,獨立完成作業(yè),課后及時復習,課前預習。在生活中,還要養(yǎng)成兩種好習慣:第一是做事有計劃,第二是做事有目標。這些是智慧型的習慣,對于中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董亞偉單位:成都市鹽道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