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論文(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動、愛玩,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在學習上,自我控制力差。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學生既然愛玩,那就讓他們在“玩”中不知不覺滲透學習數學,因此,我將數學課堂進行了趣味化。
關鍵字: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
低年級的小孩總是閑不住,課堂上常常會去關注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他們好動、好說,注意力停留在學習上的時間較短,一節課上下來,往往前20分鐘效果較好,而后20分鐘學生接受的知識就比較少了。為此,我做了一下嘗試,以求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一、情景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币荒昙壍膶W生,剛踏進小學,有時還停留在幼兒園課堂的氛圍中,他們對于可愛的小動物們總是缺乏免疫力的,一聽到小貓小狗就會露出純真的笑容。因此,在課的一開始,我常會介紹一位小動物朋友,如小豬先生,小猴貝貝,小熊盼盼等等來帶領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另外,6、7歲的孩子還愛聽故事,只要一聽到:“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個故事。”原本鬧哄哄的課堂一下子就會安靜下來,所以,我也經常會根據教材內容編一個小故事來創設一個情境,在通過質疑的提問來導入新課。如在教學《9加幾》時,我編了一個故事:“一天,小猴貝貝的媽媽把摘的桃放在桌上,讓貝貝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貝貝看到這么多的桃,饞得直流口水,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頭。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小猴貝貝算一算嗎?”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探究9加幾的學習中來。
二、借助多媒體,吸引學生目光
納皮爾說:“我總是盡我的精力和才能來擺脫那種繁重而單調的計算”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相對于故事性強的語文是枯燥而又單調的。但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我們也能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多姿多彩的畫面能吸引學生目光,并且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需要。如在教學《和是6、7的加法》時,我編了故事:“一天,數字寶寶6和7吵起來了?!辈㈦娔X出示數字寶寶6,配以聲音:“兩個數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較多?!薄?”馬上跳出來,并播放聲音:“不對!不對!兩個數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較多?!蓖ㄟ^演示“6”和“7”的爭吵,不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三、游戲與歌謠,加強練習,發展能力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么生動、有趣、富有魅力,強化數學練習的趣味性十分重要。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兒童對游戲是愛好的,應滿足這個愛好,不但要有游戲時間,而且要讓游戲滲透幼兒的生活,兒童的整個生活是游戲?!痹跀祵W教學活動中設計游戲符合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動、好說、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鞏固新知,提高學習效率,并且使學生愛上數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游戲有:開火車、找朋友、對口令、小螞蟻搬箱子等等,這些教材上也都有體現。除去教材上已有的游戲,我還設計了一些游戲,將你拍一我拍一改編成鞏固分與合的拍手游戲,如鞏固6的分與合時,一人拍手說:“我拍4”,另一人則拍手說:“我拍2”,兩人拍手說:“4和2合成6”。學生在這樣有節奏的拍手游戲中,不但樂在其中還借此鞏固了分與合。再如鞏固9加幾時我設計了另一個游戲,請兩名學生手握手搭成一個“橋洞”,而后其余學生手持0~9的數字卡片穿過,穿過時由搭成“橋洞”的學生提問:“9+?=”,手持卡片學生回答正確則放行,否則會被夾住并被淘汰。像這樣的游戲都是可以延伸至課后玩,隨時隨地復習鞏固了課堂所學。除了游戲,歌謠也是我教學中常用的手段。小孩子由于他們語言發展的還不夠全面,對于一些數學的術語或者定理并不能熟練記憶和理解的。所以,在教學中要用他們能夠聽得懂的話語來說明,并且要適合他們的語言發展,最方便他們記憶的當然要數簡短押韻的歌謠了。在教學認識數字時,為了讓學生能正確書寫,編了順口溜:“1像小棒斜著放;2像小鴨嘎嘎叫;3像右耳認真聽;4像小旗迎風飄。。。。。?!?。在區別“>”、“<”時,編了:“開口向左大于號,開口向右小于號”、“開口對大數,尖頭對小數”。還有《9加幾》中的“湊十歌”: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一起走,4、6,4、6真快樂,5、5,5、5一雙手。通過瑯瑯上口的歌謠,學生在拍手唱中,既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又熟練記憶掌握了重點、難點。少年兒童的天性就是好“玩”,新課程的數學也要一改過去那古板的面孔,讓學生好好的“玩”!
四、精心雕琢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玩”中感悟數學魅力
樂學之下無負擔。讓小學生在無負擔中思考,讓他們真正地“玩”起來,進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是校小學數學老師的育人初衷。帶著這樣的信念,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上作了大膽的嘗試,他們在課堂中創造“游戲式教學模式”、“活動式教學模式”、“開放型教學模式”、“生成式教學模式”、“問題解決教學模式”、“自育自學教學模式”等,可謂百花齊放,構成了我校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校園農場里,金燦燦的油菜花正在盛開,校園里彌漫著濃郁的花香,當孩子們幸福地沉浸在美麗而又富有詩意的校園風景中時,數學老師提了個問題可把小家伙們給“難”住了?!靶@農場里一共有多少朵油菜花?”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數學老師神氣地展示了數學的魅力。一步、兩步、三步只見老師帶著孩子們用腳步丈量油菜地的面積,再利用數學估算的方法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孩子們驚奇的眼神流露出敬佩之情。當我們拿起小學數學課本,“1、2、3”、“1+1、1+2”簡單的知識,極少的內容,讓我“輕率”地認為自己三天就能教完所有知識點。然而,站上講臺,我并未感覺到簡單,也沒品嘗到快樂,更多的是挫敗感與諸多煩惱。煩惱于課堂的無序、孩子的調皮,還有錯誤頻出的作業,此時,我才開始真正體會到為師者的不易。面對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我告訴自己:用“心”去學??匆曨l、聽講座、查資料,精心備好每節課,以深入細致的“工匠精神”,精心雕琢孩子的趣味數學殿堂,創造了數學教學的傳奇與輝煌。
五、結論
總之,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地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凡是適合的,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都應該引入教學過程,使數學課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識灌輸,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在玩中學,在學中記,讓數學課堂充滿趣味。
參考文獻:
[1]陳葉.利用多媒體促進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實踐探析[J].新課程(中).2016(07)
[2]王秋麗.試論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
[3]田青.將枯燥的色彩知識趣味化——《色彩的冷與暖》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設計.2004(18)
[4]李星云.小學數學趣味化方向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00(12)
作者:張興國 單位:綿陽市南街小學
第二篇: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探索
摘要:
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越來越多的教師和相關教育學者開始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實現教學效果的大的改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只有有趣生動的教學環境才符合學生的天性。尤其在小學教學中,小學生的自制力很弱,在教學中更要注重趣味教學。數學本身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可是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教師要通過有趣的教學設計來幫助學生克服他們的畏難心理。本文注重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進行趣味教學。
關鍵詞: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教學研究
趣味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的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痹趥鹘y的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但是隨著教育思想和方法的進步,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教師的角色責任應當是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因此教師要遵循學生天性和認知規律,采用學生喜歡并且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本文接下來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趣味教學。
1重視教學情景的引入
這樣的情景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上課鈴聲響起,教師走向講臺,打開書本就開始講課,下面的學生各個垂頭喪氣、毫無興趣。我們現在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急于完成知識的講解而不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將知識的講授和情感的交流分離開來,這種強迫式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和冷漠的心理。在教課時如果沒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大大的降低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掌握知識的牢固性,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開始講課時要注重教學情景的引入,不僅起到活躍學生思維的作用,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好的開始就意味著已經成功了一半。教學情景的引入有很多方法,可以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天性和學科特性,結合先進的教學條件和設備進行情景設計,不同年級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可以采取不同的情景引入方法。我們大家都知道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對小動物和一些童話故事都非常感興趣,而且現在的數學教材中也有相應的故事化情境圖的設計,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情景進行引入或者自己設計故事情景。隨著信息技術和電腦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無可否認的是多媒體技術解決了許多抽象和復雜知識教學的難題,提供了一種輕松有趣的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要想打造趣味教學課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尤其是在教學課堂情景引入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相關知識背景的介紹,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秒的認識》的教學中,可以用課件給學生展示許多“秒”在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火箭升空時的倒計時視頻、比賽時記錄時間成績、定時器等等。在學生了解到學習秒的用途之后開始授課,可以使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2利用實際生活進行知識遷移
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性和思維學的學科,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開始養成的階段,小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很容易轉移和減弱,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轉移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理解和內化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每個人都具有其豐富獨特的生活經驗,雖然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但是相比遙遠的陌生知識,學生更愿意和生活中真實接觸過的事物打交道,因此教師要注重利用生活實際進行知識遷移,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圓形物體,學生可能會答“水桶、車輪子、碗等等”,讓學生以后在生活中看到實際物體就聯想到圓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要將要將這些東西做成圓形的:自行車輪子做成圓形考慮到行駛速度和平穩性,水桶設計成圓形考慮到容量問題,可以多裝水。利用生活中學生接觸到的“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來引入學習內容,告訴學生這些設計優勢都是與圓的特點有關的,由于對未知的求知欲和貼近生活,課堂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都有很大的提升,學生對學習知識也不會再感到枯燥。
3培養學生對數學美學的鑒賞能力
其實數學是一門十分具有美感的學科,數學的嚴謹性和對稱性等很多地方都體現了對美感的追求,因此提高教學趣味性的最高境界和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美學的鑒賞能力,讓學生能體會和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生數學素養。許多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或者產生畏難心理,都是認為數學不想語文般具有浪漫的文化氣息,可以引起學生很多美好的幻想,帶給學生美好的情感體驗,也不像科學那樣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其實數學也具有其獨特的美感。比如教師在《圖形的拼組》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組合不同的圖形并且進行涂鴉,表達自己對美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美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繼波,試析小學數學的趣味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6(03)
[2]姜合新,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的趣味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作者:劉玉蘭 單位:贛州市南康區第六小學
第三篇: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研討
摘要:
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來說怎樣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質上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途徑包括利用學生主體作用、生活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和鼓勵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措施
眾所周知,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它是其他的學科的學習基礎,小學數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使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效率成為小學教育事業及整體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詳細分析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
一、利用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新課改的目的在于實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因長期“灌輸式”教學,使很多小學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沒有完全實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而作為教育體系的小學數學教學,更是深受“灌輸式”教育的影響,導致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難以實現。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這要求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進入正式教學時要做好課前引導工作,激起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好奇心;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支持學生、鼓勵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思考問題,擺脫對課本的依賴,使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適當引導學生向某一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方面去思維,解決問題,像過去所說的超越教材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往往能達到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的效果。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明顯。例如,《距離》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有關“距離”的圖片、視頻等展現給學生,先讓學生了解距離的基本理論,然后引導學生拿出自己與距離有關的物品,如鉛筆、數量尺及繩索等,最后讓學生用手中的工具測量兩張桌子之間的距離,單位不限制,可以是鉛筆的根數、可以是尺子的總數值數,也可以是繩索的長短等,并支持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測量比較,看看不同工具測量距離后結果有什么不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又可以實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二、利用生活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生活教學法也可以稱為情境教學法,是指將生活中與課本相關的案例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所以生活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要求老師要將與小學數學相關的生活案例應用課堂教學中。即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映象,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加減運算》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總結歸納出,學生經常接觸到的與“加減運算”相關的生活案例,如買蔬菜、水果及小吃等;然后選出出現頻率最高的生活案例,將之設計成數學案例,如買蔬菜可以設計成“一斤蔬菜1元錢,小明媽媽先買了三斤蔬菜,但到最后因身上帶的現金不夠,退回了一斤,請問小明媽媽買了幾斤蔬菜和花了多少錢?”,老師在案例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使用加法怎么算?使用減法怎么算的?的問題”,最后鼓勵學生積極計算結果,對計算吃力的學生給予指導,這樣既可以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利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游戲教學法的教學原理是老師根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重及喜歡游戲的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數學游戲,從而實現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目的。在游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選擇簡單易懂的游戲,以便于學生很快了解并參與到游戲中;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來傳到游戲規則,避免學生因誤解游戲規則,導致學生游戲失敗,致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例如,“瞎子猜物”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老師可以將該游戲應用于《圖形》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在課前準備與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及圓形等相似的圖案模型,如用紙折疊的三角板、四角板等,或者使用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塑料板,然后放進只有一個小孔(剛好夠小學手放進)的紙盒里。讓小學將手伸進去摸,但不讓取出,最后問學生摸到是什么圖形,如果學生能夠準確無誤的答出正確答案,則讓學生回到座位上;學生如果在回答上有些遲疑,老師可以適當提醒和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答案;學生如果完全回答不上來個,則直接讓學生將手中的圖形模塊拿出,并教學生認識圖形,將“瞎子猜物”的游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再如,老師可以將“指令動作”游戲應用到《數字》課堂教學中,即老師先根據學生數學基礎以及學生對數字的了解程度,結合課堂教學目標,確定《數字》教學的“數字”;然后制定一個動作游戲規則,如在1、2、320數字中,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即雙數和單數,在此基礎上選出20名學生,并將20名學生排號,即1~20號,當喊道單數時,排號為單數的學生起立,當喊道雙號時,排號為雙數的學生起立,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又能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四、利用鼓勵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鼓勵教學法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之所以沒有被淘汰,是因為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誰都喜歡被鼓勵。所以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善于使用鼓勵教學法,使用鼓勵的眼神、語言及動作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乘除法》教學中,該課程對小學來說是學習難度系數較大的的課程,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并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乘除法”學習方法,同時贊美的語言與肯定的眼神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如果學生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乘除法”的學習,老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的去安慰學生,并繼續鼓勵學生學習“乘除法”,用行動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你,這樣一來,再頑皮的學生也會在老師的鼓勵、信任和帶動下,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并對數學產生了學習興趣。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不同教學方法的角度,詳細分析了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包括生活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及鼓勵教學法。
參考文獻:
[1]蘭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7:77-78.
[2]劉建花.淺談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打造[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53.
[3]張淑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生物技術世界,2015,02:144.
作者:劉明松 單位:柳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