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數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學課程之一,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能力用到未來實際的學前兒童教學當中,對學前兒童的數學興趣及思維培養也有積極影響。綜合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遍存在數學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需要多關注教學有效性,思考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學前基礎數學》一書共上下兩冊,內容系統,涉及初高中階段數學基礎知識,難度系數不大,且每章節后配有相應的知識結構圖、方法總結等,便于學生鞏固與提高。《學前基礎數學》一書被設為大中專“十三五”重點規劃多媒體系列教材,具有較強的適用性,現對下冊進行重點介紹。《學前基礎數學(下冊)》一書內容包含第七章“數列與數學歸納法”到第十一章“多面體和旋轉體”,與高中階段所學內容有重合之處。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的數學能力要求,該書內容設置及教學實踐意在強化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及數學思維能力。以此書開展數學教學,若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對許多數學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利于學生往后進行兒童教學活動。
以書中第七章為例,這一章介紹數列、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及其相關通項公式、前n項的和,并引出數學歸納法,依據當中的概念闡述和課后練習題,學生可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漸理解相關概念,并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尋找一組數據的規律當中,如1、3、5、7、9、10……這樣的數列中找到第50位的數是多少,就需要先判斷此組數列是否有通項公式,若有通項公式則其解析式是什么。基于這樣的思維訓練,再經書中設置的練習題,可進一步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數列及其通項公式的內涵。在理解此概念基礎上,學生可形成相應的數學邏輯思維,當面對生活中的相關推理問題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判斷能力。從教學角度層面出發,書中內容、習題等的設置,也利于教師備課。如結合相應的章節內容,教師可以有側重點地進行教學設計,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同樣以第七章“數列與數學歸納法”為例,針對當中的數列教學,首先需明確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了解等差、等比數列的概念,掌握常見的遞推數列求通項的方法,然后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先對數列的基礎知識回顧,而后展開知識點的講解。考慮到學生的專業要求,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對此,書中也適當插入了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小故事,如“巧用數字對對聯”之類的故事,一方面強調數學的實用性,另一方面也為數學增添了一分趣味性。依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為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探究式教學活動、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等,形成較好的數學學習氛圍,減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懼怕心理。全書主要涵蓋的是高中階段數學知識,如數列、排列組合、復數、空間點線面之間的關系等,每個內容下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吸收能力來確定一堂課呈現知識點的多少,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課前課后做好準備,每個知識點講解之后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例如,針對“多面體和旋轉體”展開教學,可讓學生自由成立小組,以“多面體的結構特征與模型制作”為主題,結合書中所給例題,畫出圖像并總結其中包含的性質與特點,教師就學生成果進行評價,并針對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
由于書中所涉知識點學生大都已經學過和接觸過,學生在大學階段,主要是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可從這一點出發,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訓練。為此,可在課堂上展開任務驅動式教學。如在“復數”教學中,對“復數”相關計算公式與方法進行講解后,設置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任務,讓學生在復數的四則運算與幾何運算的基礎上,研究復數運算的意義,再結合“復數方程帶來的奇幻圖”展開探索和研究,由此深化教學內容,使學生加深對“復數”這一節的理解。綜上,學前教育專業雖然對數學學習要求不高,但仍然需要把握學生數學能力提升的目標,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前基礎數學(下冊)》一書中的內容雖與高中階段所學內容有所重合,但這對鞏固學生數學知識以及提升學生數學能力仍然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幫助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方面十分重要。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當采取措施提升教學有效性,對此,書中也有相應的教學建議。
作者:朝澤明 崔繼海 郭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