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1.現在升學體制的問題導致學生心理素質差。現在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砍掉體育課,沖掉課外體育活動,大量增加文化課的學習時間乃至加班加點,組織寒暑假補習班等,使不少學生陷入繁重的學習任務之中,造成學生體質下降。到大學后,他們仍一頭扎在書堆里,不肯走出教室和圖書館奔向操場,成了名副其實的“書呆子”。這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受到影響,當出現問題時他們的心理不容易做出積極的應對。
2.人際交往的困惑。新的大學生由于要接觸全新的環境,而且他們的學習方式也要變化,這些變化的外部環境就會增加他們對于人際交往的困惑。進入高校后,這些新生并沒有放開自己的心扉,很長時間沒有真正的知心朋友,這種現象在女生中所占的比例較大。
1.適度的體育鍛煉。當人面對困惑時,他們的心理就會產生極大的憂慮,如果總是沉郁其中,心理就會出現偏差,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項目,就可以轉變大腦對于困惱的思考,有利于他們轉移注意力,通過強烈的體育運動就可以激發自己大腦中的興奮點,而把煩惱拋到腦后,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腦的調節。
2.利用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促進心理健康。體育運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講究團結作戰,高校學生進行多人體育項目可以在比賽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性格,比如在籃球比賽中需要隊員之間進行協調配合,這能改變學生精神上的封閉狀態和孤僻的性格。而參加摔跤、跳高等運動可以克服學生害怕的心理,激勵他們用勇敢無畏的精神去戰勝困難,鍛煉他們的膽量。而參加太極、下象棋等修養身心的體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沉練自己的內心,增強自己的意志力。
3.充分利用體育課的主導作用,促進心理健康。體育課是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過程,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師生可以很好地交流,會產生一種默契和共鳴,由于體育運動以群體的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學生之間相互接觸合作,有利于調整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復雜關系,在群體教學和練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完成規定的身體練習,不僅需要作體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友愛與關心、支持與協助、尊重和信賴、理解與團結。通過身心的不斷努力,掌握了動作技術,克服了困難,磨煉了意志,鍛煉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從而獲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豐收。
4.積極參加各項體育競賽活動。積極參加體育比賽可以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為比賽就是為了給集體增光,參與了比賽就會領悟體育精神,同時體育比賽強調的是團結,尤其是團體比賽,在比賽過程中隊友之間相互合作、幫助與鼓勵,就會增強信心,也有利于加深他們之間的感情。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結交許多有著共同愛好的朋友??傊?,通過參與比賽,不論是選手之間的配合還是觀眾的鼓勵都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可以同大家一起體會勝利的喜悅,總結失敗的教訓。通過比賽可以給郁積的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發泄口,消除郁悶心理,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疾病,而且能培養學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對現實、奮力奪取勝利的良好心理素質,也有利于適應現代社會的競爭。
三、關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1.體育教育要開設相關的心理輔導內容,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體育課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就包括他們的心理素質。具體措施是建立學生健康教育中心,增強醫院與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合作,研究專業的心理教育綱領,通過學校媒體、課堂加大對學生心理輔導的重要性的宣傳,最終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2.增強學校體育師資力量,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師本身必須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質、優秀的氣質、高尚的道德品質、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教師在課余時間應加強對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學會理解和認可不同的意見和分歧,并能提供一種積極與寬容的心理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作者:景鳳琦單位: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