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美學理論教育的起源與休閑范文

美學理論教育的起源與休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學理論教育的起源與休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美學理論教育的起源與休閑

作者:夏之放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美的創造活動的歷史回顧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人通過勞動而自我生成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論證了人的生產與動物的生產的根本區別,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的著名論斷,從而為我們研究美的創造提供了理論基礎。從人類誕生直到今天為止,人類所從事的美的創造活動已經結出了光輝燦爛的文明之果,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私有制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創造出來的。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一方面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異化勞動所造成的惡果,另一方面他又明確無誤地肯定了私有制作為歷史發展途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他說:

人同作為類存在物的自身發生的現實的、能動的關系,或者說,人使自身作為現實的類存在物即作為人的存在物實際表現出來,只有通過下述途徑才是可能的:人實際上把自己的類的力量統統發揮出來(這又是只有通過人類的全部活動、只有作為歷史的結果才有可能),并且把這些力量當作對象來對待,而這首先又是只有通過異化的形式才有可能。

在馬克思看來,在私有制社會里,一方面是勞動者處于異化勞動條件下創造才能受到某種程度的扼制,另一方面有產者階級由于私欲膨脹而造成人的需要的片面性,因而雙方都陷入一種人性的異化狀態;與此同時,還應該看到正是這種異化的形式,雙方都作為“類存在物”“把自己的類的力量”有條件地發揮出來,從而創造了人類文明、創造了美。

異化勞動和美的創造的關系曾經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議題。我們在這里無意重復過去發生過的爭論或者為之評定是非。在我們的論述視野中的關注點在于:勞動為什么會創造美?怎樣克服異化勞動對于美的創造的限制而真正達到自由的美的創造?而這些才是當今世界條件下所應該思考的基本問題。

勞動為什么能夠給人以審美的愉快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當勞動的內容及其方式、方法能夠吸引勞動者的時候,勞動者就可以“把勞動當作他自己體力和智力的活動來享受”。具體分析起來,這種“享受”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勞動作為一種筋肉活動是人的生命機19體所需要的,是使生命機體顯示其生命活力的一種方式。人的勞動與動物的本能性活動的區別在于,它是在人的智力參與下的自由、自覺的活動。

“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當他通過這種運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著的潛力發揮出來,并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制。”可見,從一般意義上說,勞動作為使生命機體所潛藏的體力和智力得到發揮的活動,本身就具有滿足機體運動需要、獲得某種生命自由的意義。這是從機體活動本身所獲得的愉快。

其次,勞動作為人類維持生存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手段,是一種具有直接功利目的的活動,是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根據主體意愿對對象進行加工改造以獲得預定的勞動成果的活動過程,因而是能夠獲得預期功利目的使自己得到滿足和愉快的過程。

最后,在勞動中,“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可以不斷提高“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的水平,實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美的創造,獲得更高程度精神自由的審美愉悅。依照社會分工的不同,人類的勞動活動可以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大類,但實際上無論哪種勞動都是體力和腦力兩個方面相結合而共同起作用的。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盡管活動形式千差萬別,對于勞動者的具體含義也會各不相同,但是勞動可以帶給勞動者審美愉悅的上述三種含義都是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在馬克思看來,真正實現上述三個方面享受愉快的勞動是理想狀態的人的勞動,是能夠帶來樂趣的審美性質的活動。

他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中說:“假定我們作為人進行生產”(意即作為理想狀態下的人的生產———引者),“我在我的生產中物化了我的個性和我的個性的特點,因此我既在活動時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又在對產品的直觀中由于認識到我的個性是物質的、可以直觀地感知的因而是毫無疑問的權力而感受到個人的樂趣”。如此,“我的勞動是自由的生命表現,因此是生活的樂趣”,是能夠“自我實現”的“自由勞動”。

“自由勞動”正是進行美的創造的活動。從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美的創造活動只能是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實現相對的“自由勞動”。所謂“異化勞動”條件下的美的創造,就是這種相對的吸引人的自由勞動,它包含著勞動者經過艱苦努力、克服主客觀障礙而實現的特定的相對的自由。馬克思曾經批評亞當•斯密僅僅把勞動看作“詛咒”而不理解勞動可以等同于“自由”,通過勞動過程實現勞動者的目的“也就是實在的自由”。

“在這些條件下勞動會變成吸引人的勞動,成為個人的自我實現,但這決不是說,勞動不過是一種娛樂,一種消遣,就像傅立葉完全以一個浪漫女郎的方式極其天真地理解的那樣。真正自由的勞動,例如作曲,同時也是非常嚴肅,極其緊張的事情。”

二、自由勞動與自由時間

馬克思十分敏銳地洞察到“自由時間”的重要性,他認為,人類的能夠愉悅身心的自由勞動,只是在主體能夠自由支配自身的“自由時間”中才能實現。“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的空間。”馬克思把人對于自由時間的獲得和運用提高到關乎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來加以論證:

節約勞動時間等于增加自由時間,即增加使個人得到充分發展的時間,而個人的充分發展又作為最大的生產力反作用于勞動生產力。……自由時間———不論是閑暇時間還是從事較高級活動的時間———自然要把占用它的人變為另一個主體,于是他作為這另一個主體又加入直接生產過程。對于正在成長的人來說,這個直接生產的過程就是訓練,而對于頭腦里具有積累起來的社會知識的成年人來說,這個過程就是[知識的]運用,實驗科學,有物質制造力的和物化中的科學。對于這兩種人來說,由于勞動要求實際動手和自由活動,就像在農業中那樣,這個過程同時就是身體鍛煉。整個人類的發展,就其超出對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發展來說,無非是對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并且整個人類發展的前提就是把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作為必要的基礎。

馬克思這種人的發展有賴于自由時間的多少及其運用的觀點,深刻地影響到當今世界關于閑暇問題的研究,影響到休閑學的產生和發展。自由時間是“非勞動時間”,即“不被生產勞動所吸收的時間”。在馬克思的著作中,自由時間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發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從事較高級活動的時間,包括個人接受教育和訓練的時間、從事研究和科學實驗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等;一是“用于娛樂和休息”的時間。自由時間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第一類活動中。自由時間是使社會成員充分享受人類文化成果、發展自由個性的保證。對于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只有具有了充分的自由時間,才能保障他得以繼承和接受人類優秀文化并且進而從事自由創造的權力,才能夠保障他實現把某種藝術創作作為自己的愛好和一種活動的權力。

而能不能得到自由時間以及得到多少自由時間,卻是受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制約的,是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物質財富的發展水平以及生產關系狀況密不可分的。在私有制社會里,只有占社會少數的有產者階級及其精神貴族、知識精英人物才有可能占有和享受充分的自由時間。有鑒于此,馬克思提出了一種理想的社會形態———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普遍地占有和享用自由時間———這就是共產主義的社會理想:

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社會組織中,完全由社會分工造成的藝術家屈從于地方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的現象無論如何會消失掉,個人局限于某一藝術領域,僅僅當一個畫家、雕刻家等等,因而只用他的活動的一種稱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職業發展的局限性和他對分工的依賴這一現象,也會消失掉。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沒有單純的畫家,只有把繪畫作為自己多種活動中的一項活動的人們。

在這種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中,“直接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最低限度,那時,與此相適應,由于給所有的人騰出了時間和創造了手段,個人會在藝術、科學等方面得到發展”。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們即使是在從事社會必要勞動的時候,也可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己的愿望,并且能夠在產品中直觀到自身而獲得樂趣;在更多的大量的自由時間里,人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獲得充分發展和發揮個人創造才能的機會;同時,人與人之間將出現相互支持、相互協調、相互肯定的新型關系,從而出現得以保證每個人的“自由的生活活動”的新局面。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理想的境界,是一種審美的人生境界,即人類普遍得以藝術化生存的境界。對此,馬克思稱之為“自由王國”。

毫無疑問,這種人類理想的“自由王國”的實現,需要經歷一個長時間的艱苦的歷史發展過程。

要使社會全體成員獲得大量的自由時間,就必須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這又必須以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社會財富充分涌流為其物質基礎。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涌流,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客觀進程。馬克思說:事實上,自由王國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它存在于真正物質生產的彼岸。像野蠻人為了自己的需要,為了維持和再生產自己的生命,必須與自然進行斗爭一樣,文明人也必須這樣做;而且在一切社會形態中,在一切可能的生產方式中,他都必須這樣做。這個自然必然性的王國會隨著人的發展而擴大,因為需要會擴大;但是,滿足這種需要的生產力同時也會擴大。這個領域內的自由只能是: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但不管怎樣,這個領域始終是一個必然王國。

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但是,這個自由王國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夠繁榮起來。工作日的縮短是根本的條件。[7](P926-927)在這里,物質生產活動的“此岸”與“彼岸”的區分與對立,對于勞動主體來說實質上就是必要勞動時間和自由時間的區分與對立。工作日的縮短,意味著自由時間的增多,進一步說,也就意味著人們發展自由個性、進入藝術化生存境界的機會和可能性不斷增大。在馬克思看來,從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過渡是一個客觀的、漫長的發展過程。如前文所引述,這是一個“人實際上把自己的類的力量統統發揮出來,并且把這些力量當作對象來對待,而這首先只有通過異化的形式才有可能”的歷史必然進程。

三、自由時間與休閑時代

對于當今世界的人們來說,自由時間的大量增多早已不是一個未來的生活目標了,而是現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西方發達國家于20世紀后半葉已經進入了后工業社會,人們的休閑時間大量增加,休閑與工作之間出現了相互融合的趨向,休閑在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人們斷言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休閑占據“中心地位”的時代。美國《未來學家》雜志1999年第12期載文指出:據美國學者預測,休閑、娛樂活動、旅游業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新技術和其他一些趨勢可以讓人們生命中50%的時間用于休閑。休閑的中心位置將進一步突出,人們的休閑觀念也將發生本質的變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未來的社會將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發生變化。也許10—15年后,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發展中國家將緊隨其后。

在當今世界上,以欲望橫流為其特征的后現代大眾文化,正是在這種新的休閑條件下興起和流行的。因此,如何看待休閑,如何規劃和引導休閑,乃是一個關系到人類文化走向的戰略性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事實上,休閑科學已經作為一個正式的社會學科建立和發展起來,并且對于流行文化產生了引領作用。1950年,美國學者里斯曼出版了《孤獨的人群》,明確提出了“大眾文化”、“大眾消費”等新觀點;1955年,荷蘭學者赫伊津哈發表了《游戲的人》,圍繞著“人,游戲者”這一主題闡述了游戲與人類文化進化的相關性,指出游戲不僅是人類文化的開端,也是生活和文化的中心,因為人只有在游戲中才是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創造力的,游戲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世界;1962年,美國學者柏格發表了《閑暇社會學》,葛拉齊亞出版了《關于時間、工作和休閑》;1963年,皮普爾發表了《休閑:文化的基礎》……等等。這些著作的問世,促使基礎休閑學作為文化社會學的一個下屬學科被確立下來。北美一些大學在人文社會學院、教育學院設立了基礎性休閑學專業,同時也在農學院、林學院、醫學院、地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旅游學院、運動學院設立了各具特色的休閑學專業。一批分別從農、林、醫、運動生理、地理等自然科學視角研究休閑的科學著作相繼問世,醫療休閑、旅游休閑、休閑地理等相關學科也陸續建立起來。休閑學逐漸發展成為包括休閑文化學、休閑哲學、休閑社會學、休閑心理學、、休閑教育學、休閑科學、休閑經營管理、休閑經濟學等等的學科群。同時,在中小學課程體系中,休閑教育、休閑指導等也開始被列為必修課。休閑研究不僅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重視,而且也成為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組織高度關注的問題。1956年,在聯合國幫助下,首次在歐洲十幾個國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休閑問題調查。1967年,國際社會學學會決定成立休閑研究委員會,次年在布拉格建立了國際休閑研究中心。1970年,在聯合國援助下,由邦克雷財團主辦,在布魯塞爾召開了包括30個國家大約500名專家和政府官員參加的國際閑暇會議,通過了由國際娛憩協會①提出的著名的《休閑憲章》。《休閑憲章》指出:

消遣時間是指個人完成工作和滿足生活要求之后,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時間。這段時間的使用是極其重要的,消遣和娛樂為補償當代生活方式中人們的許多要求創造了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它通過身體放松、競技、欣賞藝術、科學和大自然,為豐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無論在城市和農村,消遣都是重要的,消遣為人們提供了激發基本才能的變化條件,使其意志、知識、責任感和創造能力等得到自由發展。消遣時間是一種自由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里,人們能掌握作為人和作為社會有意義的成員的價值。《休閑憲章》通過后又經過幾次修訂,于2000年在世界休閑組織大會上作為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27條休閑權的具體化獲得通過,其內容首先肯定了正當的休閑活動屬于基本人權,個人可以利用休閑機會來實現自我發展,政府和教育部門應該確保公民的這一權利,使他們得到最高質量的休閑。《休閑憲章》對于尊重人類追求休閑娛樂等自我發展的權利,對于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推動休閑活動的發展,都具有積極有益的保障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一直在同步增長,在消費領域里先后經歷了滿足基本生活資料需求階段、滿足物質需求階段,并且逐步轉入了對于自我實現的追求。

人們把最后這個階段的變化稱之為第三次消費革命,其特點是在衣食住行、旅游觀光、娛樂、學習等領域重視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以滿足更高一級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國從1995年起實行了五天工作制,1999年又實施春節、五一、十一長假日,此后在調整五一長假的同時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假日,這就意味著我國居民每年的閑暇時間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實現了發達國家花費上百年才達到的閑暇水平,旅游、節慶、體育、娛樂等休閑文化設施、休閑產業也迅速繁榮發展起來。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國正在迎來一個休閑文化的時代。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如何休閑?如何運用自由時間?如何提高休閑活動的質量?如何在休閑活動中創造美、實現人生價值?等等問題,已經成為歷史提出的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四、休閑文化與美的創造廣義的自由時間是指工作時間(首先是為獲得生活資料而付出的必要勞動時間)以外的時間,俗稱“八小時以外”。一般說來,它包括生活必需的時間和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兩個部分。生活必需的時間包括與職業相關的活動時間、滿足個人生理需要的時間、家務勞動時間、照顧家屬以及教育子女的時間等等,這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生在世必須付出的時間。另一部分才是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又稱狹義的自由時間,即可以按照個人的意愿休息、娛樂以及為了滿足自身多種發展需要而付出的時間,這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自由時間。如前所述,這種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時間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增多,以致進入休閑占據重要地位的時代,產生了專門研究如何運用自由時間的休閑學科和休閑文化。

參照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把人們目前在自由時間內所從事的各種休閑活動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或者層級:

第一層級:可以稱之為解悶者層級,從事消磨時間、打發日子、擺脫生活單調的活動,或者追求娛樂和刺激的活動,包括閑聊、自娛、打撲克、搓麻將、下棋、去舞廳、夜總會消遣等等。

第二層級:欣賞者和追隨者層級,包括看電視、電影、戲劇、聽音樂會,養花鳥及其他寵物,觀光旅游,收藏珍玩等等。其特點在于人們投入一定的感情積極從事自己所樂意的活動,發展自己的愛好,充實和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但是尚未達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高度。

第三層級:創造發明者層級,包括從事繪畫、書法、攝影等各種藝術創作活動,業余發明創造活動,各種科學研究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從業人員全神貫注、身心投入,從而在創造實踐活動中獲取創造的愉快。這種愉快是在現有條件下創造“未然”事務的感受,是通過創造在“行動中行使自由而成為人”的感受,是一種能夠使行為主體得以體驗到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滿足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在價值評判上處于負面的層級———放縱自我、危害社會的層級:從事賭博、吸毒、色情活動,以及打架、斗毆、醉駕、飆車、違法犯罪等活動,屬于應該譴責、批判并且加以取締和懲處的不良行為。

從有關社會調查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我國城鄉大眾在休閑活動方面,多數人處于第一層級,少數人處于第二層級,處于第三層級的人數則更少,還有一些人處于負面層級。這種情況表明,在現階段加強休閑文化建設,提倡健康的休閑活動,有針對性地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層級,乃是我國當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課題。而提倡和鼓勵各種創造性活動,在創造性活動中從事美的欣賞和創造,無疑是在健康的休閑活動中提高人們精神生活境界的核心內容和主要途徑。

世界休閑與娛樂協會研究委員會首屆主席、美國休閑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伊利諾伊大學休閑研究系榮譽退休教授約翰•凱利,將“創造”置于自己研究的中心位置。他在《走向自由———休閑社會學新論》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休閑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成為人”的過程,是一個完成個人與社會發展任務的主要存在空間,是人的一生中一個持久的、重要的發展舞臺。作者指出:“成為人”意味著:

○擺脫必需后的自由。

○超越意識,獲得人性的本真。

○采取決定性的、有方向的行動以實現人性。

○探索和諧與美的原則,引導行動的能量。

○承認生活理性、感性、物質與精神層面的統一。

○與他人在一起行動,使生活內容充滿朝氣并促進自由與自我創造。

○謀求“成為人”,不是按什么精確的樣板,而是在行動中發展共同體,樹立完美自我,培養美和愛的能力。

“成為人”意味著擺脫“必需后”而獲得精神上的個性自由,獲得超越意識而探索和諧與美的原則,與他人一起行動促進自由與自我創造。這就是說,“成為人”就是成為自由的人、創造的人、審美的人。

這種理性的和理想的人生目標,并不是在遙遠的彼岸,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創造活動之中。“休閑是創造的行動和可能性,即使通常只是小規模的創造,比如一句幽默,一個裝飾房間時的小竅門或是比賽中一次臨時的戰術,但在它本身的意義框架之內是一些全新的東西。在創造中,自我和社會也因此而變得豐富起來,即使在很小的程度上。”“休閑活動本身可能產生享受,這種享受在行為者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時最為強烈,即達到‘暢’狀態,而且,在這種沉醉中可以體驗到被稱為狂喜的高度興奮。”

他進一步指出:將各種材料聚攏在一起以完成某種形式的創造,這不就是和諧或優雅嗎?感知到這種優雅不就是美嗎?至于這種創造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這并不重要。創造的場合是家、工廠還是工作間?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行為者或一個行為者群體完成了一項創造行為,伴隨而來的是表達自我的自由和狂喜的感情。

只要人類是追求意義的物種,那么任何行動就都有尋求和產生意義的層面。當這種意義以物質的形式出現時,我們稱之為產品,當它是非物質的時候,我們稱它為狂喜或想象力。它可以是具體的或象征性的,情感的或理性的,隱秘的或公開的,典型的或新奇的。無論怎樣,行為者不僅在表達自己,也在尋找自己,他不僅存在,而且“成為”。在這種行動中,我們是,并且“成為”人。只有當我們拒絕行動或否認創造的可能性時,才會把自己從我們的人性中異化出來。只有當這種行動被剝奪時,我們才被外界的力量所異化。

作者在這里充分肯定了休閑活動中事無巨細的創造過程所具有的審美意義:一方面是美的創造的客觀產品;另一方面是美的創造給行為主體帶來的“暢神”的興奮和愉悅,雙方合起來都是“表達自己”、“尋找自己”、使行為主體“成為”人的活動過程,它具有確證人性和進一步提高人性的重要意義。在今天,健康的、積極的休閑活動是美的創造的源泉。與此相反,如果拒絕或者否認進行創造的可能性,如果這種權利和機會受到剝奪,則會使行為主體感受到失落和痛苦、喪失創造的愉快,于是,他感受到的不是對于自己的肯定而是否定,這就使我們的人性陷入“異化狀態”。總之,作者從人性的提升和“走向自由”的歷史發展的高度,多方面論述了休閑創造的客觀意義。最后,他得出結論說:休閑“不僅僅是工作以外的或多余的時間,休閑也不僅僅是擺脫所有要求后得到的自由,休閑是以存在與成為為目標的自由———為了自我,也為了社會”。

當代休閑研究的一個重要特色在于,從人性的全面發展、走向自由的高度看待休閑和創造,從克服異化和個人與社會統一的角度論證這種人性自由。這表明了當代休閑研究與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自由時間、異化勞動、共產主義等等問題的論述,在基本思路和理論高度上都具有一致性。馬克思立足于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觀察和矛盾分析,提出了解決這些矛盾的社會理想。

他關于人性的異化和復歸的論述,對于理想的自由王國的設想和展望,都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前瞻性研究和開創性成果,其中包含了對休閑、自由、美的創造等問題的深刻思考,理應在人類思想史上占有相應的歷史地位。事實上,許多當代休閑研究的著作都曾經大量征引過馬克思的相關論述。美國出版的《國際社會學科學百科全書》中“閑暇社會學”條目中明確寫道:“能夠預見到休閑在文明發展中的重要性的思想家是馬克思。”

空前未有的休閑時代的到來,開創了人類審美文化發展的前所未有的新時代。目前充斥市場的各種大眾流行文化,只是這一人類審美文化新時代的初步的前奏成果。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越來越豐富,隨著人們走向人性自由的自覺性的日益提高,隨著休閑研究的深入及其引導作用的發揮,大眾流行文化就會越來越發展,越來越提高,真正的符合人性發展方向的審美文化就會越來越繁榮,人類的美的創造就會越來越展示出它的新的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亲密爱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pruburb.html官网|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看一级性生活片|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日本19禁啪啪无遮挡免费动图|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无遮挡se|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调教15小男生gay脱裤子|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三中文乱码视频|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精品国产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www.亚洲日本|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成人福利网址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不|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琪琪色原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露脸|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tom39你们会回来感谢我的| 性感美女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