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學生掌握知識和解題的技巧,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重點教學目標。基于此,在本文中就著重分析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內容,并結合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問題;策略教育部
提出的“核心素養”這一理念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教育事業深化改革的不斷進行,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契合于時展的要求,就是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并將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工作。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在了解學生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認知特點,充分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不斷更新學生的知識體系,加強課堂實踐,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和實踐性。教師要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斷優化創新教學過程,有效克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困難,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加強核心素養相關內容的滲透,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核心素養概述
(一)學科核心素養概念
“核心素養”的概念由西方國家傳來,其中包括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綜合能力。核心素養又可以被作為關鍵素養,通過培養學生的關鍵素養,帶動學生各種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在學會學習的基礎上健康高效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從而促進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和進步。因而,在學科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以堅實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作為保障,全面提高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
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學生階段,加強對他們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幫助引導學生形成適應時展的能力和品質。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為了保障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科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需要教師加強對本知識技能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不同的學習感受,以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效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計算方法技巧,讓學生能夠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并能夠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轉化應用能力。總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時代對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經之路。它是以提升學生知識水平為基礎,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社會參與性和參與意識為任務,使學生不斷得到鍛煉和成長,以具備社會發展的適用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內容缺乏聯系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往往更加注重對課本單個知識點的教學,而難以將相應的知識點有效串聯起來,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缺乏趣味性。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忽略了各章節內容之間的聯系。實際在小學教材中,知識點多且分散,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點的時候需要具備一定的總結歸納能力。而教師忽視了這點,原因在于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對教學目標缺乏精準的把握,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降低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在“加減運算”教學中,分散的教學過程,造成學生對加法運算和減法運算的實質不夠理解。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由于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注重考試成績,因此,在教學方式上注重“灌輸式”的教育,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興趣缺失,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就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而且使得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降低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學形式單一
為了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過程,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而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學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應的數學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照本宣科的教學過程,難以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由于教師在教學中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其教學的方式方法難以革新,導致小學數學課堂形式單一,整個教學過程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而正是由于教學形式存在偏差,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使得學生難以理解數量對應關系,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得小學數學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按照教師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活動,缺乏自主性和創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學科之間相互割裂,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的形成
培養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升他們的核心素樣,是各個學科都要實施的目標,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不能人為地割裂學科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尤其是在小學教學中,數學、語文、德育等往往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因此,各個學科之間應該相互協調,相互整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具備長遠目光,應該采用各種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實際內容,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重組成有效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讓學生能融會貫通地運用各種知識點,拓展他們的思維,建立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脈絡。
三、加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樹立宏觀教育理念
隨著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教師教學要與時俱進,要樹立科學的、宏觀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結合起來,以教材為基礎,采用各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出他們學習主體的地位。通過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加強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學科素養。
(二)加強教案設計,優化教育理念
為了有效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教學設計避免學生形成慣性思維。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能夠順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學生學習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學條件,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走進數學課堂。而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加強教學設計,通過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帶領學生加強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領悟,以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如在《認識大數》的教學活動當中,課前導入:“同學們,你們對數字有什么樣的認識呢?你們認為最大的數值是多少呢?現在老師帶著大家來學習新的知識,讓我們重新定義數的大小,學習一個新的數級單位。”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片,從而結合具體的數字,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數的認識,以此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
(二)加強教學改革,提升思維品質
學習知識是為了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意識,加強教學改革。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與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學中,教室可以帶領學生結合具體的購物場景,在紙幣和硬幣的使用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人民幣面值的認識。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現代科學技術的使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優化創新小學數學課堂,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以有效滲透核心素養的相關教學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思維意識,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引導性和啟發性。而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則需要教師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加強教學創新,借助網絡資源不斷豐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全面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鍛煉。
(三)要做到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能夠記憶公式定理,從而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而是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嘗試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甚至很有可能出現錯誤或走彎路,但是學生卻能夠在這個曲折的過程中收獲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讓學生結合現實中發生的實際案例,列出相應數字,并進行解答,一方面能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廣泛運用,看到數學對生活的改變,引起學生產生共鳴,從而保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建立了數學思維,核心素養也逐漸被培養起來。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教育教學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時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只有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能力,才能使學生有更強的競爭力,從而適應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引導者的角色,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以綜合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活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以培養學生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參考文獻]
[1]龐貞艾.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策略分析[J].社會科學前沿,2020,9(01):66-70.
[2]劉菲.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路徑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8(6):20.
[3]陳世鈞.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分析[J].中外交流,2019(3):252.
作者:田春雨 王樹琴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中心實驗小學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清源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