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美術欣賞審美教育與審美評價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高中美術教育不斷改革與發展,美術欣賞在高中美術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學生在美術欣賞審美教育過程中,激發了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了美術欣賞能力,提升了思想境界。
【關鍵詞】高中美術;審美教育;審美評價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逐漸深入,高中美術作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的課程,備受教育者和學生重視。美術常識、美術欣賞是高中美術教學的基礎,而將美術語言納入美育體系,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因此,高中美術欣賞審美教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接下來,筆者就高中美術欣賞審美教育和審美評價進行研究。
一、營造美術氛圍,培養審美習慣
高中美術教學,需要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讓學生受到環境和氛圍的影響,逐步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高中美術教師在講解《如何鑒賞美術作品》時,可以事先讓學生們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最喜愛的美術作品,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與老師同學分享。教師對美術作品的類型、風格不作限定,讓學生明白美術作品是多元、豐富的。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通過打印、裝裱的方式,將這些美術作品制作出來,然后掛在教室墻上,或者劃分一個區域作為美術角,開展美術鑒賞月活動。在這個月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花10分鐘左右時間為同學們鑒賞教室內的一幅作品。在鑒賞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從構圖、色彩、繪畫內容等角度,對其美感、藝術感和內涵進行賞析。例如,某學生為同學們分享的是《齊白石蝦圖》,教師先讓同學們紛紛發言,說明對這幅作品的看法。有的學生會說蝦的形態十分生動,有的學生會說作品的構圖很好,有的學生會說作者通過著墨深淺營造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同時還利用淺墨描繪出蝦身體特有的透明感。在熱烈的討論中,同學們逐步學會鑒賞美術作品,發現美術作品上的閃光點和藝術價值。可見,從學生興趣入手,通過舉辦美術作品鑒賞月活動,可以給同學們營造一個濃厚的審美氛圍,讓學生逐步形成審美習慣,對學生美術修養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興趣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意識僅僅停留在畫圖上,導致處于較大升學壓力下的學生對美術課程學習參與度不足。為此,美術教師應當采用豐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象外之境——中國傳統山水畫》一章的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選取《富春山居圖》作為美術鑒賞對象。如果教師一來就直接給學生講解這幅傳世名作的內容、意境,學生不僅較難理解,還不能融入課堂。為此,教師可以從《富春山居圖》這幅名畫背后的故事講起,從作者創作初期,到幾度周轉,再到差點被焚毀,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此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可以發現,這幅《富春山居圖》一經誕生就充滿傳奇色彩,歷史上無數名人為之傾倒,那么到底這幅作品有什么魅力呢?”然后請同學們發表對這幅中國美術作品的看法。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適當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深化分析,指出這幅作品在畫面意境、繪畫方式等方面的獨到之處。比如,可以從該作品典型的“長披麻皴”畫法入手,讓同學們著重注意該作品筆觸、線條的特色。筆者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同學們不僅展現出對這幅作品濃厚的興趣,課堂積極性顯著提高,在課后,很多同學還愿意通過網絡、圖書等渠道,了解《富春山居圖》背后的故事以及鑒賞文章,甚至去了解更多與該作品齊名的中國美術佳作。興趣始終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從學生感興趣的要點入手,能提起學生興趣,讓學生進一步參與,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尊重學生思想,促進審美多元
如今,多數學生擁有更為開放、個性化的思想。高中美術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學生是多元、個性化的,讓學生回歸課堂主體,自己則以陪伴者和引導者的身份開展教學。在《20世紀以來的西方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不同的西方美術作品,尤其是將《格爾尼卡》《記憶的永恒》等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在欣賞之后發表自己的看法。此時,有的學生會說看不懂《格爾尼卡》要表達什么意思,也無法理解這種繪畫方式,甚至認為這種繪畫風格像兒童畫;有的學生會說《記憶的永恒》看起來有一種微妙的感覺;也有學生直言不喜歡這類風格的繪畫。面對學生的不解,教師應當先肯定學生的這種感覺,說:“我在初次接觸這類繪畫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說這是畫的什么啊,不好看,也不夠具象,但是在深入了解這些作品的作者,了解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背景之后,漸漸地開始發現這些作品的‘美’與‘內涵’。”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格爾尼卡》的創作背景,并講述該作品作者畢加索的生平,尤其可以展示畢加索早期、符合學生審美的作品,讓學生對畢加索后期繪畫風格改變的原因產生探索興趣,進而探索那個混亂年代以及藝術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特點。筆者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理解20世紀后西方美術作品的多元性,還讓學生具備對藝術作品的敬畏之心,讓學生能夠在保持個性喜好的同時,懂得對不理解的事物進行深入鉆研、嘗試從多個角度看問題。美術作為人類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無論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同時代不同藝術作品的角度來講,都是多元、豐富且不斷創新的。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要在尊重學生審美喜好的基礎上,讓學生擁有審美評價能力。
四、優化實踐教學,促進藝術融入
在美術教學中,最令學生向往的,就是親自參與美術作品創作。在高中美術鑒賞和評價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實踐機會,另一方面要對傳統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在《中國民間美術》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但是沒有深入參與的剪紙藝術入手,組織一堂有趣的剪紙藝術實踐課。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構圖比較復雜、內部圖案豐富的剪紙作品,在引起學生興趣之后,告訴學生其實大家也可以通過手中的剪刀完成這樣的作品。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平臺播放剪紙的教學視頻,然后讓同學們模仿進行剪紙實踐。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在教室內走動,給予學生指導。筆者在協助、指導學生完成剪紙之后,就大家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結,然后適時拋出剪紙藝術中不同圖案及剪法的概念,讓大家對剪紙藝術的技法、圖案寓意等產生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剪紙藝術的珍貴價值不僅在參與剪紙活動的樂趣上,更多的是在其蘊含的重要民俗藝術中。
五、結語
美術欣賞教學的綜合性較強,與美術教師的專業基礎、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都息息相關。在現代藝術教學、藝術素養培養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高中美術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乃至課外營造良好的美術鑒賞氛圍,通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等方式,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基于尊重學生個性化藝術審美思想,引導學生參與美術實踐,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評價能力和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任雅琴.淺談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評價[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3).
[2]閆海龍.淺議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與審美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
作者:陶瑛 單位: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