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育形式單調、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
傳統的入學教育往往主要包含了通過放置展板的自主性學習、集中分專題版塊來課堂講授的灌輸式學習和軍訓的集體生活體驗式學習三個方面。前者的方式過于強調自覺性,對于很多粗心大意、不關注校內宣傳的同學,很難起到教育的效果。后者的方式能起到知識高速傳播的目的,但學生的“接受性”并不良好。太過集中的學習,簡單地講授讓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通過課堂直接灌輸到新生那里,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倦厭學的情緒。只有當學生把教師傳授的理念和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觀念以后,這些理念和知識才能指導他們的行動[2]。傳統的教育形式過于單調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影響著教育的效果,需要與時俱進的調整。
二、師范院校學生入學教育的特殊性
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嬌生慣養現象嚴重,有著生活獨立性極差、自律性不足、環境適應能力弱、依賴心較強等顯著特點。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往往同時具備缺乏集體意識和組織觀念,追求個性、求新求異的時候表現出偏激固執的一面。師范院校的大學生畢業后大多也走上了老師的崗位,承擔著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承載著我國下一代教育事業的發展。職業的獨特性對他們的品德和思想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們的入學教育具有特殊性。
三、針對師范院校新生入校教育的創新
1、豐富教育內容和形式結合學生關心的話題擴充教育內容,豐富新生教育知識結構,讓教育內容富有新鮮感。通過講解和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外大學生不同的生活學習情況,讓學生在新鮮和好奇中接受大學生獨立性教育。結合當前新聞時政、熱點焦點,以點帶面的展開教育,讓教育內容富有時代感。例如:通過“釣魚島事件”、“日本篡改歷史”、“新疆恐怖分子暴亂”等專題結合“中國夢”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通過火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韓國飲食、服飾等韓流文化來襲,引導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主意識等。
2、以榜樣的力量開展教育樹立本學院先進學生典型,開設“師姐師兄講堂”,以自身的故事讓教育更接地氣,以榜樣的力量展開教育。尋找大四優秀的師范生,為低年級新生上一堂專業課,舉辦“聽優秀學長學姐一堂課”的活動。在活動中,提升新生對師范生的認同感和理解。
3、與家長做好溝通聯系,展開互補教育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好家長QQ群或者微信朋友圈,保持學校與家長信息的暢通,及時學生違紀、獎懲、考試成績等學校信息,讓學校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的更加默契,有利于強化教育效果。
4、利用各種新媒體渠道展開宣傳教育除了利用常規的海報、展板、宣傳欄、校園廣播等途徑外,多嘗試學生關注的新媒介。如組建的班級QQ群、以學院為單位在微信中設置公共賬號等方式,及時大學適應性知識等展開教育活動。
5、以“朋輩小組互助”形式,培養學生自我教育以思想過硬的學生會干部和學生黨員為抓手組建“朋輩小組”。朋輩小組中的兩個人對應一個新生寢室(6個人),其中以有老鄉為優先對應。讓“朋輩小組”帶領新生體驗式自主學習。例如:帶領新生參觀校園和學院教學場所來熟悉環境;旁聽高年級課程來熟悉學習方式;講訴身邊的事例來解釋校級校規、各項政策;聯誼比賽形式來加深同學間的情誼等。老鄉、學姐學長的以身傳授更能增加新生的認同感,引導學生自我學習增強教育效果。
通過創新、引導、教育帶領新生走出“迷茫的大一”是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標。
作者:鄧娟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