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鄉一體化中的農村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教育的公平更是社會公平正義的一個重要測量尺度。然而在我國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結構下,農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都和城市有著巨大的差距,其中農村教育的缺失更重。農村教育質量、農村學生重點大學錄取率等問題都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城鄉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城鄉一體化建設是打破我國現有城鄉二元體制,推動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提出更是為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下農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缺乏等問題提出了有效途徑。
一、農村教育的現狀和面臨的困境
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財政支持的增加,我國已全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居民受教育水平逐漸提高,然而在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落后農村地區的教育狀況并不容樂觀。農村教育基礎設施、財政支持、教學質量等問題一直伴隨著農村教育的發展。
1.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簡陋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教育慈善事業的發展,有效的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農村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與城市教育設施的先進和完善相比,農村教育基礎設施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的校舍過于陳舊;大部分農村學校地區的教學設施還不健全;農村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樂器、計算機等教學設施還比較缺乏。在一些農村學校,學校的基礎設施只能維持學校基本教學。教學設施陳舊、體育設施老化、校舍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成為影響部分農村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
2.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普遍較低經濟的發展使得城鄉差距逐漸拉大,與此同時,城鄉的教師工資和待遇也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一面是城市老師的高工資高待遇以及現代的生活,一面是鄉村老師低工資低待遇以及貧困的生活。工資待遇的差別使得更多的高水平老師走向城市學校,留在鄉村學校的非正式民辦老師占據了鄉村老師相當一部分的比例。而與城市教師相比,農村老師因為工資待遇比較低,生活和家庭的壓力使得他們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農村教育事業中,農村師資水平可想而知。財政對城鄉學校區別性對待,使得鄉村學校受到的財政支持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農村地區學校的財政支持除了維持學校日常運行和維護外,很難有更多的財政資金支持農村教師去進修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得城鄉師資力量差距逐漸拉大,即使農村有個別老師能力突出,也會想辦法去城市學校教學。特別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以后,雖然提高了農村適齡學生入學率,但也使得農村學校的資金更加缺乏,這都會使得農村學校的質量很難得到有效提高。
3.農村生源分布與學校分布矛盾明顯由于城市中居民區較為集中,生源分布也比較集中。但與城市生源分布不同的是,由于農村地區各個村莊的分布比較分散,居民點也十分分散,因此,生源分布也顯得相當分散。但出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考慮,政府會減少學校的數量,使得農村地區平均幾個村甚至十個村才能有一所學校。這樣才能保證這個學校學生的數量,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比較分散的教學資源集中起來使用,以減少農村地區教學資源不足,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在這樣的生源分布與學校布局的情況下,農村生源分布與學校分布之間的矛盾很明顯。雖然這樣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集中使用了教學資源,但是卻間接增加了農村學生的上學成本,同時由于學校離一些居民點比較遠,也使得學生的安全問題變得比較突出。在財政支持一定的情況下,學校分布的集中化和學生生源分布的廣泛性變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除非增加財政資金對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否則這一矛盾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二、農村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農村教育設施落后、教學質量較低、生源分布與學校分布的矛盾等諸多農村教育事業問題的形成,既有歷史上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在我國傳統的城鄉二元體制下,農村教育事業出現問題在所難免。深入分析農村教育困境的原因具有重要意義。
1.傳統城鄉二元體制下,相關政策影響的慣性建國初期,中央政府為了很好的進行經濟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實行農村支援城市,城鄉嚴格區分的城鄉二元體制。在城鄉二元體制機制下,更多的資源和財政被集中到城市。在教育領域,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強大的師資和豐富的資源都涌向了城市學校,促進了城市學校的快速發展和對城市學生的全面培養。在農村地區,由于受財政上的制約和人們對教育的不重視等諸多原因,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師隊伍的培養均遠遠落后于同時期的城市。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城鄉二元體制逐漸得到改正,政府對于農村教育事業的投入開始增加,但短期的投入已經無法有效直接的去彌補歷史上留下的短板。再加之政策制定的慣性,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雖有所強化,但還不能有效推動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在財政和資源支持都有限的情況下,采取減少學校數量、提高學校質量、農村地區集中辦學的辦法,也就成為了比較可取的方案。
2.經濟導向下,優秀師資向城市聚集人具有經濟人的屬性,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要趨利避害和追求理性和最優的生活工作方式的。作為老師也不例外,在日益物質化的時代里,我們很難要求教師只考慮奉獻而不去考慮維持自己和家庭生存的工資福利待遇。而與城鎮學校相比,農村學校很難為教師在工作上提供優越的環境,也很難對教師的生活待遇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再加之城市重點學校花重金挖掘優秀師資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上的絕大部分優秀師資向城市聚集,使得城鄉學校師資力量差距逐漸拉大。在優秀師資流向上向城市集中的同時,由于城鄉學校條件的不同,在教師能力培訓上,農村學校沒有城市學校做的好。“城市偏向”的價值取向使教育資源配置政策與制度一直存在著缺位、錯位現象。“所謂‘城市偏向’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戰略上以城市為中心,集中國家各種資源優先發展城市和工業,并設想在未來以先進的工業化和城市帶動農業和農村共同發展的模式。”[1]在農村學校,由于學校財政的問題,教師培訓的人數、時間和內容都不能和城市學校教師培訓相提并論。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師資自身水平就與城市師資有一定差距,教學環境也有一定的差距,農村師資的培訓還跟不上。最終就導致了農村教學質量較差的問題。
3.農村生源分布的廣泛性制約農村學校質量的提高由于我國農村地區村莊分布不具有規律性,也不集中,較為分散。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農村的生源分布就呈現出分散和廣泛的特點。在這種特點的生源分布下,為了照顧到絕大多數的適齡兒童能夠安全方便的上學,政府只能在幾個比較集中的村設立一個學校。這樣農村教育就出現了“學校數量多,每個學校就讀生少”的情況。由于需要照顧到每個學校,農村地區有限的教學資源又被分給若干個學校,這樣就直接阻礙了教學資源的集中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政府教育部門為了在財政和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解決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只能實施合并學校的策略,把比較分散的農村學校集中合并為主要的學校。在這樣的情況下,走讀生的安全問題、住宿生的食宿問題都成為學校需要考慮的事情。因此,學校分布情況與生源分布情況和學校教學質量成為農村教育事業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三、城鄉一體化下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出路
城鄉一體化是破解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重要策略。在城鄉一體化的指導下,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實現工農協同發展,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重要發展格局。我國農村教育事業也必須按照成效一體化的指導思想去發展,也只有實現教育事業的城鄉一體化,才能真正的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1.加大農村教育事業財政支出,保證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資金較為充足的財政資金支持是一項社會事業良好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教育事業財政預案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城鄉一體的指導思想,城鄉共同對待,特別要重視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改變以往的只重視城市教育而忽視農村教育的錯誤做法,使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獲得充足的財政支持。“事實和研究均表明,教師心理健康素質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是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它直接關系到教師身心健康和學生的健康成長。”[2]因此,加大對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投資尤為重要。
2.以城帶鄉,實施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幫扶計劃實施以城帶鄉,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幫扶計劃。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實施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一對一幫扶計劃,加強城鎮重點中學與農村落后學校的聯系,學校間進行教學經驗與方法的交流、城鄉學校教師進行交流教學。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提高農村地區學校的辦學質量、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引進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3.提高農村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實施大學生農村教學計劃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比較完善的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方案,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對于那些為農村教育做出重大貢獻的模范代表應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使得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能夠維持其日常的生活工作需要,只要這樣,才能使老師全身心的投入到農村教育事業中去。政府應實施大學生農村教學計劃,制定大學生農村教學定向培養計劃。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和提高精神和物質獎勵來激勵廣大大學生、特別是師范生到農村學校去發展。通過制定大學生農村教學定向培養計劃,對于有志于去農村地區學校教學的大學生實施減免學費和其他激勵措施。
4.繼續推動希望工程等慈善事業發展“希望工程”實施以來,已經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實現了求學的夢想,也有力的推動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充分說明希望工程等慈善工程對我國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政府部門應該引導企業、社會和慈善個人發展教育慈善事業,特別是有關農村教育的慈善事業。通過慈善事業的幫扶和資助,提高農村地區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水平,從而推動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于澤乾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