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對農村教育就業影響的探討范文

農業對農村教育就業影響的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對農村教育就業影響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對農村教育就業影響的探討

1新型農業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態勢

新型農業是以農業多元化的形態出現的,把先進的工業經濟形態與工業文明植入農業,使得農業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感召下,全國鄉鎮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向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轉型趨勢明顯加快,產業集聚規模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1.9∶1,吸納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超過5500萬人。在消費需求的拉動下,新型農業的前沿領域———休閑農業發展很快,2010年休閑農業接待游客超過8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規模以上休閑農業園區超過3.3萬家,從業人員超過2800萬人。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了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同樣,知識產權保護也可以促進農業的發展。通過地理標志的保護,加速傳統農業向新型農業轉移,新型農業一個顯著特征是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擴大農業職業需求,特別是農村非農職業需求,新型農業為農村職業需求的擴充儲備了條件,使農業職業需求呈網絡輻射狀態。農業多元化必然導致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相應的就業結構也發生變化。重慶市以地理標志為內核的創意農業,在2011年87件地理標志產品實現銷售額266.5億元,全市地理標志產品帶動658.8萬農村勞動力就業。當前的態勢是農業多元化引起農村非農產業的興起和發展,與農業生態相關的新業態大量涌現,使非農就業在農村就業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2中國新型農業帶動農村就業的經驗

2.1政策扶持是農村就業的制度保障

各級政府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在人多地少的中國,農業不僅是一個產業,而且是農民的主要就業形式,黨和政府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使促進就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部進程,以增長促就業,以就業穩增長,是破解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的必然選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農業家庭經營為留在農村的大量人口提供了主要就業渠道,這是中國農村就業的制度保障。

2.2農業多元化是擴大農村就業的理論基礎

農業多元化增加農村就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一是農業生產過程和服務過程的專業化,通過專業化分工的增加實現非農就業機會的增加;二是通過農產品的產供銷的深度融合和產業集聚,實現縱向一體化促進非農就業機會增加;三是通過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促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從而帶動農村非農就業機會的增加;四是通過農業非經濟功能的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繼而產生新業態,實現非農就業機會的增加。

2.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多元化的物質條件

農業多元化的發展必須有強大的基礎設施做后盾,在農業交通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基礎設施、融資服務平臺、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市場運作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強。通過這些工程的建設和實施,逐步實現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和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的目標。通過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為農業多元化提供強大的物質裝備基礎。

2.4轉變發展方式是農業非農就業擴展的強大動力

早在1979年,中央根據中國農村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大力發展多功能農業,提升農業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服務化水平,促進鄉鎮企業向農產品深加工和農業服務業轉型,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網絡式的社會分工,推動農村勞動力進入鄉鎮企業就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文化農業、低碳農業、假日農業、體驗農業等新型農業,為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村勞動力提供非農就業崗位。

2.5提升素質,保證勞動力供給與農業職業需求相匹配

農村勞動力素質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也直接關系到勞動力供給與職業需求是否匹配。針對農業勞動力實際情況,在農村實行9年義務教育、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大大提升了求職者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研究表明,在現在的基礎上,農村勞動力教育收益率可提高21.1%,是保證農村經濟長期增長的一個支撐點。在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的感召下,實現城鄉一體化和城鄉統籌的就業及社會保障,把社會保障納入積極就業政策范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功經驗。積極倡導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著力消除對農村勞動力的政策歧視。

2.6發展鄉村旅游是拓展農村非農就業市場的助推器

中國人均GDP已經進入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居民消費偏好逐步發生改變,國民開始追求安全消費、個性化消費和主動性消費,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回歸大自然的要求成為城市居民的消費熱點。中國社會隱含的消費需求潛能逐步釋放,中高收入人群正成為我國消費的主力軍。滿足中高收入人群的國內消費意愿,對于擴大國內需求的活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國土資源相對豐富,自然景觀星羅棋布,人文景觀比比皆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紅色景點陶冶情操,這些旅游資源是農業多元化的比較優勢,通過農村旅游業的集聚作用,推動非農職業需求的發展。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以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一個游客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10個勞動力就業。

3結語

就業始終是民生之本,是勞動力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非農就業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下,農業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大量農村勞動力持續向外轉移的同時,繼續留在農村的勞動力就業環境和就業質量亟需提升。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農村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為新型農業職業需求的擴大奠定內生性的物質基礎。一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盡可能放在農村主產區,實現農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農業服務專業化和集聚化,將大量的非農就業崗位留在農村。二是發展鄉村旅游業。旅游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就業的優勢是其他產業不可比擬的。隨著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大量增多和消費觀念的改變,需求層次的升級,對鄉村旅游需求十分旺盛,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不斷增強。三是發展農村文化產業,以農耕文化為內涵的文化產業可以激發傳統文化和農民的創造力,實現傳統農耕文化和農村社會的新生和重構,促進農民創業和就業。四是發展農業新業態,依靠農業生態優勢,以生態資源優勢變成資本優勢,讓農業從資本相對短缺轉至資本相對豐富,從勞動力相對豐富轉至勞動力相對短缺,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充分就業。總之,大力發展農業職業需求,促進農村非農就業,是破解中國社會就業難的有效舉措,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作者:李啟平趙溯單位: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女人被狂c躁到高潮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 三中文乱码视频|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欧美高清性XXXXHDVIDEOSEX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旷成熟的岳的|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男男gay做爽爽的视频免费| 四虎在线免费播放| 青娱乐欧美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国语对白刺激做受xxxxx在线| xxxcom在线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最近最新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片欧美片亚洲片久久综合| www.尤物.com| 成年人在线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 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成人aa久久狼窝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