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教育論文:職校美育教育的意義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王武寧、丁絢單位: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明確提出“所謂健全人格,分為德育、體育、智育、美育四項”,也就是說要從德、智、體、美四育并行,才能構成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健全人格的教育體系。尤其是美育,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說,強調美育是對學生的一種世界觀教育。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視美育,崇尚“健康之堡壘、藝術之環境、生活之園地、藝術之氣氛、真善美之人格,組成之和諧的教育”,努力創造“真善美的活人”,把培養“真、善、美”的人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真、善、美也是人類最崇高品德的展現。
美育當在代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缺失現狀
(一)高職大學生對美育認識的缺失
我們在高職院校大學生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高職學生平時閱讀以時尚雜志為主;上網以玩游戲為目的;對于音樂只限于當下流行音樂;美術基本不懂欣賞;沒有自己愛好并長期堅持的體育活動;如果不是學校要求,也不太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學校學習的目的僅僅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睡覺,對于人生的目的、自己的未來和抱負茫然不知。這些結果讓我們感到當代高職院校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沒有藝術需求,覺得藝術是一件和他們毫無關系,遙不可及的事情;更談不上去理解人生的崇高境界就是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發現美的事物,讓世界是一切美的事物來取悅自我。他們現在在學校里學習無非就是為了掌握某些技能,將來就能夠立足社會,無視校園、寢室環境、忽略了與同學的和諧關系,甚至不樂意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任何活動。
(二)高職院校對美育意識的缺失
我國高職自開辦以來,一直倡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已經逐步形成了以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為目標,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系統理論知識和有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辦學方針,無論從人才培養方案上還是從課程設置中無處不體現出“夠用、實用”的指導思想,從而弱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和美育的培養。突出表現在:
第一,高職院校對美育投入不夠。高職院校為提高辦學能力,可以動輒幾萬甚至上百萬建設實習實訓室,卻往往因為資金短缺無法建立完善的體育設施,為學生提供較為良好的課內外的活動場所,認為學校里面有個操場,有些籃球、足球和乒乓球臺就足夠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了;更不會為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景觀,去花費“多余”的辦學經費;所以也談不上為提高學院素質教育水平,而為學生提供舞蹈房、琴房、畫室等。
第二,對美育作用認識不足。部分高職院校甚至認為美育和高職教育沒有多大關系,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形成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高職教育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的養成才是首要的,學校的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都圍繞著學生的專業技能開展。殊不知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不“完全”的,走向社會后將會缺乏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三,對美育形式存在誤區。很多高職院校將美育等同于藝術教育,教學生唱歌、跳舞或者畫畫就是美育,其實藝術教育只是美育的一個重要形式和途徑,我們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和方式去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完人”的教育目的。
美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美育有利于高職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培養
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在人才培養中,健全人格的養成尤為重要。美育是一種全面培育,它的獨特價值就在于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將人引入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
首先,美育對于學生智力發展的作用。美育能夠彌補科學的概念性、抽象性、機械性,使人生豐富而有意義。高職教育以傳授專業技能為主,忽視美育,其結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目的不強、思維狹窄、想象力不豐富等。而美育能夠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平衡,極大程度激發學生智力潛力,就像著名科學家李政道認為:“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的這段話揭示了智育與美育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美育不但能夠使人具備對美的感受力和鑒賞力,同時促進了人的邏輯思維力和創造力。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普朗克都有非常高的音樂造詣,他們除了在一起討論讓物理理論之外,還經常在一起演奏。讓我們想象一下這樣一個畫面,量子論的創始人普朗克彈著鋼琴,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拉著小提琴的,他們不但在科學上面為物理學描繪了的一幅優美壯麗的圖景,在音樂藝術中,他們同樣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聲。愛因斯坦在他發表相對論后曾說“人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美育正是能夠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其次,美育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美育使人能夠發現美、欣賞美、享受美,理解生命的意義,明確生活的目標,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蔡元培認為,人的精神(心理)有三種:一是知識,二是意志,三是情感。知識屬于科學,意志的表現是行為,屬于倫理學,情感屬于美育。美育對于疏導人們情感,保持心理平衡,促進身心健康能夠產生明顯的作用。情感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而美育就是一種情感教育,當人們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時,美的內蘊如甘甜的雨露滋潤著人的心田,使人的精神得到愉悅,情感得到凈化,心理緊張得到放松,心理負擔得到轉移,從而促進情緒調節和穩定,保持或恢復心理平衡。
第三,美育對于學生品德養成的作用。美育不但可以豐富人們的情感,而且可以幫助人們培養和激發積極、健康的情感,抑制和摒棄消極、庸俗的情感,使人的品格情操純潔化、高尚化、得到凈化和升華,進而使人的心靈得到美化,人格得到完善。孔子說“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主張通過藝和樂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來求得人格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美育能夠凈化人的心靈,自覺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將人塑造成為外秀內強真正的“完人”。
(二)美育有利于高職學院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
首先,美育不僅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已經明確指出,素質教育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因此美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4年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再次強調“堅持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文娛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讓高雅藝術進校園,讓高雅文化進課堂,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為學生提高素質和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進一步明確了將美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義。讓美育滲透到德育、智育、體育以及勞動教育各育之中,使人從心靈到外表充滿著美感、智慧、創造和活力,促進人的素質全面和諧地發展,更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其次,美育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建立和提升。針對高職學生對學習興趣低、不愿意參加各類活動、習慣上網玩游戲等特點,精心策劃和開展內容新穎、形式多樣、有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學生吸引過來,“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形成美的觀點,從而能夠欣賞美、享受美,讓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最后,美育能夠促進高職院校校風、學風建設。良好的校風、學風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和無形的精神力量。是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圍,是全體師生言行舉止準繩和精神文明風貌的體現,抓好校風、學風教育和建設,既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又有利于學院自身的發展與提高;既有利于全體師生發揚學校優良傳統,又有利于愛國、愛校、愛文化、愛科學的教育;既有利于貫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學生管理,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風尚;既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又能影響社會風氣,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它對學生的培養和成長起著極為重要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美育的形式和途徑
(一)開設選修課程
課堂是教學的第一陣地,能夠直接有效的達到教育目標。因此為高職大學生建立相對完善的美育課程體系,開設美育理論、藝術鑒賞、美育實踐等課程,能夠從理論到實踐以達到塑造審美意識、發展審美能力、提高審美表現、促進審美創造的教育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必修和任選的方式選擇課程。
(二)寓美育于專業學習中
發揮專業課的學習驅動作用,將美育融于專業課程中,教師可以有意地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科學領域中的美學問題,比如引入著名的黃金分割原則,簡潔美、對稱美、模糊美、組合美、精確美等生動而實際的例子。文秘專業的學生,在課程的安排與教學中滲透語言的藝術與技巧、儀表的修飾與美感、良好的行為舉止、個人形象與修養的塑造、文學修養等內容,可以自內而外地提升文秘專業學生的氣質、修為,并從本質上改變以往文秘的“打字員”或“接待員”的形象。廣告專業的學生通過對視覺藝術、藝術鑒賞等方面的加強,并開設學生創作、設計作品展,不僅可以提高職業技能,也可以汲取更多的靈感,提高藝術造詣。大量事實證明,藝術修養較高、形象思維較發達的專業人員,通常在專業活動中創造力更強。
(三)美化校園環境
一個良好的校園審美環境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的享受,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無聲的教科書”,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著審美的熏陶、塑造,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并按照美的規律與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運動場、禮堂、圖書館、體育館、宿舍、花園、湖泊等布局合理、典雅美觀,堅持實用性、審美性和經濟性相結合,體現出一種人、建筑、自然和諧統一的設計理念。良好的景致不僅是大學生自由徜徉的心靈空間,同樣是喚起大學生在對景物的無言晤對中去感受宇宙之無窮,激活智慧之靈泉、張揚思想之羽翼的精神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