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師健康水平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健康基本要素身心和諧
論文摘要:健康是指身心和諧的發展,身心健康是教師戰勝挫折,形成良好教學習慣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堅持鍛煉身體,勤奮學習,保持良好心態,是獲得健康之法。
對一名教師而言,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智,健康的行為方式,是他成為優秀教師必備的條件,也是教育者成功教書育人的必要保證。因此關注教師健康,即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就成為當前必須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一、健康的涵義
一般人都認為,自己身體沒有疾病,各器官機能正常,就是健康了,其實這是片面的。世界衛生組織在給“健康”下的定義中指出了“所謂健康,不僅在于沒有疾病,而且在于肉體、精神、社會各方面的正常狀態。”這就是說健康,不僅僅指身體無疾患,而且還包括心理和社會狀態的完好。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健康包含三個基本要素。
1.強健的體魄。這是健康的生物屬性,是健康的直接標志。表現為體質好,精力旺,身體無疾患。
2.良好的心智。這是健康的心理屬性,是健康的高層次的表現。在健康含義中具有核心意義,表現為智力正常,情緒穩定,人格完善等。
3.完好的社會行為。這是健康的社會屬性,標志健康的行為方式水平。表現為人際關系協調,社會適應能力強等。
所以,只有身心和諧發展,才能稱得上是健康之人。
人的身心健康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有的人由于精神上的絕望,導致生命的提前完結,而有的人雖身患疾病,但意志堅強,戰勝病魔,愉快生活。良好的精神狀態,能促進機體各器官機能活動協調,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而一旦擁有了健康的體魄,也就擁有了生命中一份快樂的源泉。
二、健康是教師職業的重要保證
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1.健康的身體,是教師承擔艱巨繁重的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教師的勞動任務是多方面的,教育對象又是復雜多變、的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教師除了完成正常工作任務以外,還要不斷提高自我素質,學習、備課、搞科研,如此艱辛繁重的勞動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難以勝任的。
2.健康的心理,是教師形成良好教學氛圍的基礎。心理衛生專家指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在學習上共同合作,促進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和發展健康的心理。
實踐也證明,教師具有令人愉快的外貌和友善熱情的性格、嚴謹公正的工作作風,常常能吸引學生,影響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因此,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幽默、豁達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是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
3.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教師戰勝挫折。由于名種因素的干擾,生活或工作中可能會遇到許多
挫折和失敗,如何能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撓,轉敗為勝,則有賴于教師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心理健康的教師往往能面對挫折,泰然處之,不急不躁,另辟奚徑,尋找良策,化痛苦為力量,養精蓄銳,以利再戰。
三、提升教師身體心理健康的幾點對策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個埋頭腦力勞動的人,如不經常活動四肢,那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教師的勞動是腦力勞動,要耗費巨大的腦力,大腦器官活動較多,而身體其它部位活動相對較弱,如果長時期伏案工作,由于心力負擔過重,易導致神經衰弱和心血管疾病又由于體力活動少,筋骨虛弱,四肢乏力,導致對外界病菌抵抗力降低,基于上述認識,教師要想精力充沛的工作,必須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除了注意營養,有效地睡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堅持不懈地進行身體鍛煉。“我國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顏元說“養身莫過于善于習動,常動則筋骨辣,氣脈舒”,他從事教育工作長達四十六年,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常和學生一起騎馬,射箭,野外步行,做到文武兼備,智體并進。”世界文豪托爾斯泰,八十歲以后仍能從事文學創作,這與他從小熱愛體育運動有關,他喜愛散步、登山、滑雪、游泳等,體育鍛煉使他精力充沛,情緒樂觀。
2.克服疲勞,提高機體耐受力。教師每天持續工作,體力消耗較大,精神負擔較重,這勢必會造成一種身體上,心理上的疲勞感。生理的疲勞一般只要經過休息,便能得到解除,而心理上的疲勞則很難消除,若長時間疲勞得不到緩解,會引起各種身心疾病。解除心理疲勞,除了必要的休息和意志努力外,還必須改變生活態度,激發動機,培養多方面興趣嚴格掌握作息時間,有效地睡眠,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吃有營養食品,利用閑暇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耐受力一般包含二個方面,一是指機體長時間承受疲勞的能力,二是指挫折耐受力,即人遭受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免于行為態度失常的一種心理能力。挫折耐受力是教師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支撐力,它可以使你在困境中不失理智,協調行為態度,保持精神振奮,斗志昂揚。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思想行為都處于不成熟時期,過錯偏激,行為反復都不可避免,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地位和作用,權衡利弊,從心理上做好解決師生矛盾沖突的思想準備同時還要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不把消極態度帶人課堂,調控激情,冷靜、自制,做情緒的主人,維持內心平衡。遭遇挫折時,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對策,還要學會排解挫折,進行自我疏導,改換行為方式,重新調整工作目標。總之,退一步海闊天空,面對挫折要滿懷信心,積極、樂觀、坦然對待。
3.調節不良情緒,保持良好心態。有人說“生活的藝術,主要就是駕馭情緒的藝術。”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擁有良好的情緒,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就會生活得健康自在,幸福長壽。
一個人每時每刻都保持心情愉悅是不可能的,從來就沒有煩惱、憂傷、氣憤的人,世上是罕見的。然而,用理智的力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用適當的方法來轉移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則是能夠做到的。人,完全可以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關鍵是要學會如何去排解不良情緒,使自己行為趨向合理。
在你生氣、憤怒時,要首先正視問題,保持冷靜,然后可暫離開現場,放松精神,理智分析,三思而行要學會善待自己,寬恕別人,可找人傾訴,也可放聲大哭一場,把“氣”放出去,以排泄內心的憤怒,千萬不可耿耿于懷,伺機報復,憤怒長期壓抑在心,氣大傷身,影響身心健康。“制怒,貴在堅持。”
嫉妒之心不可有。嫉妒是相當損害身體的。嫉妒是健康的隱患,是友誼的蛀蟲,是心靈的腫瘤,嫉妒之心不可有,要努力克服它。消除嫉妒,首先要加強自我思想道德修養,端正人生目的,加強世界觀改造,平時多讀情操高尚內容豐富的書籍,多聽高雅音樂,陶冶性情。其次,培養開闊的胸懷,學會寬容,豁達,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克服偏狹的性格,不為瑣事斤斤計較。再次,要知己知彼,正確認識自己,學會調整自己,能在感情的激流中駕馭理智的風帆。
消除應激,培養應變能力。教師勞動經常處于變化局面中,每天都有意料不到的事件發生,有時令人激動,有時內心情緒壓抑,這種激烈的情緒變化,十分折磨教師的身心健康。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強烈的情緒狀態下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情緒波動能干擾大腦正常思維,因而面臨意外,首先要穩定情緒,保持鎮靜。對于師生之間產生的矛盾,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諒解、寬容、理解。時時考慮自己行為可能引起的后果,倘能慎重權衡利弊得失,一般就不會做出輕率的舉動來。如果教師喜笑怒罵,隨心所欲,不顧及行為后果,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隨意發泄感情的輕率作風,會給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
控制情緒,除了對偶發事件外,還有許多事件可引起教師情緒波動。如家庭矛盾、意外事故、身心勞累、人際關系等,在學生面前要以堅強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表現出煩燥不安,惱怒,憂傷來。面對突然面臨的不幸和煩惱,要學會居高臨下,審視自我,理清頭緒,安然面對,還可以放松神經,暫轉移注意力,維持正常生活秩序,遇事不要患得患失,要把握原則,小事糊涂,退一步海闊天空。
5.勤奮學習,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充實精神生活。有人認為,教師常用大腦,腦力易衰竭,有損身心健康。其實,勤于學習,善于動腦,也是保持良好情緒的良方妙藥。
這是因為學習是全身活動,不僅要看,還要聽,更要運動,多種分析器綜合活動,會提高活動的效率,當你投身于知識海洋中,被其所陶醉時,所有的憂愁、煩惱都會拋到九霄云外,學習使你快樂,使你幸福,對心理健康有利,所以有的人說“如想保持健康,享受人生樂趣,最好的醫藥就是學習。”
總之,健康是我們每個人的寶貴財富,擁有健康就擁有快樂,愿教師們都擁有這份快樂,它烘托的是新世紀的太陽。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