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財政教育支出與收入探析范文

財政教育支出與收入探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教育支出與收入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財政教育支出與收入探析

一、教育不均等性的計算

在現代經濟學中,分析不均等性的方法和指標很多,本文采用基尼系數來表示社會分配的不均等程度。由于我國教育水平的劃分僅有小學以下、小學等6個常用檔次,這樣我們選取的基尼系數計算方法是在實際中被普遍使用的摩根公式,其一般表述如下:設有n個收入單元,劃分為(T+1)個收入等級(X0,X1],(X1,X2]…(XT,XT+1],nt表示第t個收入等級中含有的單元數,ft=nt/n是第t個收入區間的頻率,μt是第t個收入區間收入平均值,μ是總體收入平均值,pt和qt分別表示收入小于等于xt的單元數(或人數)相對總單元數之比和相應的收入累積比,于是有如下關系式:μ=μ1f1+μ2f2+…+μT+1fT+1(1)Pt=f1+f2+…+ftqt=(μ1f1+μ2f2+…+μtft)/μ(2)摩根公式的具體表達式是基尼系數GM:GM=1-{f1(q0+q1)+f2(q1+q2)+…+fT+1(qT+qT+1)}(3)q0=0,qT+1=1由摩根公式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它只是對基尼系數的一種近似估計,且它對基尼系數的估計明顯偏低,其原因是摩根公式只計算了收入類之間的不均等性,而沒有計算收入類內部的不均等性,只有當收入類內部的不均等性等于0時,摩根公式的計算才是準確的,所以不難看出,按摩根公式計算的基尼系數是基尼系數的最小值。

二、受教育程度與收入分配的基本分析

關于受教育程度與收入水平的關系,根據李實等人1995年對城鎮居民做的典型調查,文化程度的高低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在調查的樣本人群中,戶主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庭人均收入為7870.77元,比小學以下戶主家庭人均收入的3247.49元高4623.28元,前者是后者的2.42倍。運用摩根公式計算調查樣本的基尼系數為0.069693。因為該項調查只是對城鎮居民進行的,且調查的樣本中小學和小學以下的樣本又太少,所以基尼系數比較小。從實際發展情況看,近幾年,各學歷水平的居民收入差距有繼續拉大的趨勢。

下面我們探討學歷水平提高一個檔次后的基尼系數變化情況。如果將小學以下學歷的戶主的人數減少10人,并假設這10人的學歷水平上升一級為小學學歷,同時假設其他各學歷水平的收入和其他條件不變,這時基尼系數為0.069446,與李實等人所調查樣本的基尼系數比下降了0.354%。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最低學歷水平戶主的學歷提高一級,在人數相同的條件下,比將次低水平戶主的學歷提高一級的社會公平程度更好一些。而當學歷提高的情況由平均收入水平以下提高到平均收入水平以上時,基尼系數不減反而增加。同樣,以此法我們推測一下全國包括農村不同學歷水平的人的收入情況。根據我國2000年平均每10萬人口中各學歷層次人員的分布情況(見),并假設小學以下人口都是農村人口中收入水平最低的階層,大專及大專以上人口均為城鎮人口,其他學歷水平的人按2000年城鄉人口比均攤。這樣我們得到了每10萬人口中,不同學歷水平中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的百分比,之后按城鄉居民收入等級劃分,再進行加權計算,得。運用中的數據,利用摩根公式,并按上例假設,看一看基尼系數的變化(見)。由、我們看到,與1995年對城鎮的調查結論一樣。

下面分析我國教育投入收益的情況。我們知道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使每個人有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機會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也體現了社會的公平。但我國在實際實行過程中,離這種公平性還有一定差距。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等撰寫的《貧困監測報告(內蒙古、甘肅)1999》顯示,7—12歲學齡兒童中入率是93%左右,13、15歲入學率分別是74.6%和82.3%,這些數據比1999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平均入學率低6%左右,比小學畢業生平均升學率低20%左右。這些地區大部分失學兒童的失學原因主要是家庭經濟困難。這表明,我國目前財政對初等教育的投入,都為已入學的學齡兒童所占有,沒能入學的兒童就得不到這部分利益。從家庭收入水平看,低收入家庭得到的教育利益低于其他家庭。據上海財經大學對高等教育投資收益的調查研究表明,占城鎮居民家庭總戶數20%的低收入階層享受到了11.38%的高等教育;占20%的中等偏下收入階層享受到了10.12%的高等教育;占40%的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階層享受到了26.57%的高等教育;而占城鎮居民家庭總戶數20%的高收入階層卻享受到了51.91%的高等教育。也就是說,我國高等教育投資所形成的收益主要由高收入階層所獲得,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個人教育支出情況。由可以看到,教育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高到低呈現下降趨勢,最高收入戶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僅為3.56%,比困能戶的8.76%低5.20個百分點。這說明個人教育投入的不均等性,結合上面分析的教育投入所形成的收益主要由高收入階層所獲得的事實,更驗證了我國教育不均等性、不公平性是比較大的。

三、對我國財政教育支出情況的分析

從目前情況看,我國教育事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政府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概括地講還存在總量不足,結構有待調整的問題。

(一)財政教育投入情況的總量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一直比較困難,但財政教育投入增長速度還算比較快。盡管如此,教育總體投入水平較低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根據世界銀行《2000/2001年世界發展報告》的數據,教育投入占GNP的比重1997年全世界平均水平為4.8%,低收入國家為3.3%,高收入國家為5.4%,而我國自1991年以來,這一比重一直在2.46%到2.85%之間徘徊(見)。從理論上講,教育投入的增加會改善初始條件的不均等,有利于社會公平。從各國實際情況看,也體現了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百分比與基尼系數成反比關系,我們利用《2000/2001年世界發展報告》的數據,選取其中有1995年以后的基尼系數和1997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的68個國家的數據進行了簡單的橫截分析得到的結論是:G=48.69-2.26E(4)(16.8)(-3.73)R2=0.474S.E=8.44上式中G代表用百分數表示的基尼系數,E代表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括號內的數據為t檢驗(下同)。雖然上式的個別檢驗不十分理想,但其大致說明了二者的關系。利用上式可以得如下結論:若要使我國的基尼系數達到1990年的0.347水平,需要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達到6.19%的水平。理論和實際情況表明,教育投入和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隨著人均GNP的不斷提高,教育投入占GNP的比例也會隨之提高。我們利用上述68個國家的數據進行橫截分析得到的結論是:E=4.09+0.667R(5)(17.9)(3.19)R2=0.434S.E=1.59R代表以萬美元表示的人均GNP,我國人均GNP為780美元,按上式要求我國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應當為4.14%。而1999年我國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僅為2.84%,相差1.3個百分點。以上分析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公共教育投入占GNP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手段。

(二)財政教育投入情況的結構分析

對財政教育投入的結構進行分析應主要考慮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對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的投入情況;二是各教育層次生均經費情況;三是各地區生均教育經費情況。

1.各類教育投入總量結構。我國教育分為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兩種。資料表明,2000年我國義務教育的學生數超過1.9億,非義務教育學生為2907萬,但當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于義務教育的比重為52.11%,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用于義務教育的比重為49.27%,可以看出對義務教育投入力度遠小于非義務教育。

2.生均教育經費情況。從教育投入的生均經費看,我國義務教育遠遠低于非義務教育,而農村義務教育的生均經費更低。反映了這個問題。由可知,同是義務教育,1999年城鎮小學財政性生均經費和預算內生均經費分別比農村小學高40.77%和25.99%。城鎮初中財政性生均經費和預算內生均經費分別比農村初中高15.73%和1.06%。再縱向看初中、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學校財政性生均經費與小學生均經費的對比關系,初中生均經費是小學的1.27倍,高中是1.45倍,大學是18.85倍,也就是說培養一個初中生的財政性投入可以培養1.27個小學生,而培養一個大學生的投入可以培養18.85個小學生。說明我國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差距過大,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國地區間經濟狀況、財政狀況極不平衡,義務教育發展和投入水平差異很大。就全國情況看,1995年各地區初中全口徑生均教育經費,最高的為上海2085元,最低的貴州為433元,前者是后者的4.81倍,當年全國初中生均經費的平均值為918.5元,超過這個平均值的有12個省份,低于平均值的有18個省份。同年各地區初中預算內生均教育經費,最高的上海1595元,最低的安徽322元,前者是后者的4.95倍,當年全國初中預算內生均經費的平均值為507元,超過這個平均值的有14個省份,低于平均值的有16個省份。1995年小學教育的情況也基本這樣,低于平均值的省份主要是在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我國目前對義務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其用于義務教育的投入也不同,經濟比較發達地區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比較大,同時非財政性的投入水平也比較高,相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政府財力不足,而非財政性的投入水平也比較低,因此形成了較大的地區差距。

四、理順收入分配關系的財政教育支出政策思考

(一)提高國家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整體投入比重

由于對義務教育的投入不足,必然使得各學校通過各種手段來彌補經費缺口,導致一些貧困家庭的子女失學。在目前財政支出比較緊張的條件下,首先要盡快對小學教育實行完全免費,之后隨著政府財力的增強再擴展到對初中教育完全免費,這有利于在目前條件下社會公平程度的提高。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越是提高學歷層次低的人的學歷水平,越是提高收入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下的人的學歷水平實現的社會公平程度越高,同樣的經費用在初等教育上比用在中等以上教育上能解決更多人受教育的問題,因此財政應加大對義務教育特別是初等教育的支出力度。同時財政要進一步完善對貧困家庭的社會救濟,使得貧困家庭的適齡學生不必為家庭生活所累,安心上學。

(二)提高財政對義務教育支出的管理級次

我們知道義務教育是公共產品,其內涵就是每個人都擁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權利,這就要求中央財政在全國范圍內提供這種公共產品。而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體制,使得義務教育投入的主要責任落在了縣、區、鄉、村基層,而其財政能力與其所承擔的教育投入責任是不匹配的。由此造成財政能力強的基層政府其教育投入多,而財政能力弱的基層政府,特別是部分農村對義務教育投入不足,欠賬較多,使這些地區的義務教育發展滯后。因此,為了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必須強化中央和省級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支出的財政管理級次,即由縣、區、鄉轉到省級或完全納入中央財政管理,以利于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教育經費的差距。

(三)完善教育收費體系

目前國家的教育經費每年應適當增加一定的比例,同時,可采取“存量不變,增量調整”的原則,在保持對現有各級教育投入數量不變的條件下,對教育經費的增量部分,提高對義務教育特別是初等教育的投入比例。還應當把減輕受義務教育學生家庭的負擔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全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而對非義務教育,由于非義務教育也具有準公共產品特點,除國家適當的投入外,還應逐步提高收費標準,建立個人教育成本與終生收入水平的基本聯系。對高等教育要擴大其融資渠道,可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提倡校企聯合辦學。同時對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來說,應該完善資助制度,如財政在教育經費中直接拿出部分資金或運用財政擔保手段實行貸學金、獎學金、助學金制度等,也可采取勤工助學方式使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上不起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看污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神秘电影欧美草草影院麻豆第一页| 国模杨依粉嫩蝴蝶150P| 一级白嫩美女毛片免费| 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爽爽影院在线看| 免费的黄色影片| 给我个免费看片bd| 国产一级特黄aaa大片| 91精品免费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又爽又色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 奷小罗莉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日产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乱码工厂|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男人精品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84pao强力打造| 天天射天天操天天色|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没有被爱过的女人在线| 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xxx|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 国产大尺度吃奶无遮无挡网 |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日本xxxxx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