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創業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當今科技的飛速發展,特別要提倡創新精神和創新的文化氛圍。大學生通過創業教育的熏陶和磨練,更有利于他們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盡快成長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軍。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主要受益于學校教育的不斷創新,其在科技上的領先地位與它在高等教育中提倡的創業教育是分不開的。早在1919年,美國高等教育領域就開始設立創業教育類課程,目前已有500多所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在美國一流理工大學學生30%有獨立創業志向,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學府中,優秀學生的首選目標是自己創業。日本近幾年也認識到,要圓科技強國之夢,以引進模仿為主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因而也積極倡導高等學校加強創業教育,目前已有20多所大學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從世界發達國家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學生創業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大勢所趨。因而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只有采取這一有效舉措,才能順應時展潮流。
(二)創業教育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需要
目前,大學生就業出現虛假的飽和狀態,一些熱門專業人滿為患,而大部分不景氣的行業、偏遠地方又無人問津。造成這種狀況的表面原因是人才市場機制規律作用的結果,實際上問題是出在我們教育的墨守成規,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仍建立在某個行業和部門基礎之上的緣故。其實,在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只有一部分畢業生到現成的行業中去工作,而更多畢業生需自主創業。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就是要變學生被動接受就業指導為教會學生自我創業、自主發展。既要鼓勵學生敢于到偏遠地區、冷門行業去創業,也要支持學生敢于自我創業,學會自我發展,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即自我就業。后一種創業形式更重要,更需要膽量、勇氣和開拓精神。
(三)創業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必然要求
素質教育的提出,針對的是國際競爭的新環境和應試教育中知識傳授以注入式、填鴨式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缺少主動性。以這種方式培養的學生,知識面窄,習慣于繼承和模仿,缺乏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因而難以適應社會變化和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創業教育正是克服上述弊端的有效探索,是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業是一種創新活動,需要智慧、開闊的視野,既要懂專業知識,又要具有現代管理知識,能夠正確決策和選擇,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良好人際關系。大學生創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能從根本上推動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
(四)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創業指開創業績,包括興辦企業、開辦事業、開拓產業。大學生創業教育意味著教會學生逐步具備自己開創事業的素質、知識和能力等必要條件。創業是一種創造性勞動,絕不能步別人的后塵,創業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夠開拓創新。通過大學生創業教育,大學生們將全面理解創新的作用與價值,深刻領會創新對于創業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創新意識,自覺地開發創造能力。大學生創業教育可以說是創業的實習階段,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們將從創業成功者的事跡中得到啟發和鼓舞,并通過自己的社會實踐的嘗試與摸索,逐步提高創造能力。
二、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正確理解創業的涵義
“創業”一詞由“創”和“業”兩個字組成。所謂“創”就是創造、創建、創新、創立;而“業”則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事業、家業等。一般地講創業就是指創立基業或創辦事業,也就是自主地開拓和創造業績與成就。創業是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最有效的途徑,是財富與權力重新分配的重要手段。事業是個人追求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形式,創業既可以實現人生價值又能造福社會、服務社會,是個人人生歷程中最具有積極意義的社會行為。
(二)樹立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創業者起動力作用的個性意識傾向,它包括創業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要素。創業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時的沖動或憑空想象出來的,它源自于人的一種強烈的內在需要,即創業需要。當創業需要上升為創業動機時,就形成了心理動力。創業動機對創業行為產生促進、推動作用,有了創業動機標志著創業實踐活動即將開始。而創業興趣可以激發創業者的深厚情感和堅強意志,使創業意識得到進一步升華。一般在創業實踐活動取得一定的成效時,便引起興趣的進一步提高。創業理想是屬于創業動機范疇,是對未來奮斗目標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理想的組成部分。有了創業理想,就意味著創業意識已基本形成。創業者為了實現創業理想,在創業活動中經過艱苦磨練,又逐漸建立起創業的信念。創業信念是創業者從事創業活動的精神支柱。創業世界觀是創業意識的最高層次,是隨著創業者創業活動的發展與成功而使創業者思想和心理境界不斷升華而形成的,它使創業者的個性發展方向、社會義務感、社會責任感、社會使命感有機地溶合在一起,把創業目標視為奮斗目標。
(三)掌握創業知識
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中要求創業者不但要悉和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更要在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各種非專業知識創造性地處理各種新的矛盾和問題。專知識是創業成功的基本條件,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就以把握商機和經營之道;而非專業知識,包括經營管理識、法律知識、營銷學知識、社會技能、方法論等綜合知識,也對成功創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創業能力
創業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等。創業實踐本身所具有的開創性特點使創新成為基礎和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在創業過程中也要學會分析和判斷各種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現象及其相互關聯性和發展規律;同時,還必須學會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培養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三、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
(一)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知識教育的結合,構建科學合理的創業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認為僅僅通過舉辦一些類似創業計劃大賽、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開展一些創業知識講座就能夠達到創業教育的真正目的,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創業教育決不能脫離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而孤立地進行,因為人的創造性是不能像具體技能和技巧那樣教授和傳授的,它必須通過現代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所內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潛移默化地生成,創業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而且必須更深地依賴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使學生形成系統、全面的創業知識體系。
教育部應盡快組織各方面專家研究制定我國創業教育教學大綱,在高校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使創業教育從內容和時間上得到足夠的保證,并且構建我國從小學到大學的創業教育體系,開展全方位的創業教育,這是構建科學合理的創業教育體系的前提和條件。
(二)優化創業教育環境,構建和諧的創業教育氛圍
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是創業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首要保障和前提條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大學生接受創業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學校行為,而且還應該是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共同行為,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
政府要把創業教育作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創新創業制度,政府各部門、全體公務員都要以支持創業教育、服務創業教育為己任,制定推行創業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為創業提供相應的法制和制度保證。社會要消除對創業教育的認識誤區,拋棄急功近利的創業教育理念,特別是家長要拋棄學生創業就是無單位接收、沒本事的錯誤觀念,而應支持孩子可行的創業計劃,在全社會形成創業光榮、創業者可敬的風氣。高校要把創業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強對創業教育的研究,進一步完善創業教育機制,理順創業教育管理體制,營造創業教育氛圍,穩步推進創業教育。
(三)創業教育要有針對性
1.要把創業教育與個人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激情、動力和韌勁,這是創業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要把創業教育與男女性別結合起來,由于性別的差異,男女優勢各異,例如女性在民主作風,交際能力等方面就具有優勢,創業教育要重視男女性別的差異,使創業的學生揚長避短。
3.要把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高校的創業教育應因專業而異,引導大學生少走彎路,避免人才的浪費,從而體現大學生創業的特點。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教育活動
高校要鼓勵大學生成立創業社團組織,舉辦創業論壇,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給學生介紹他們親身創業的經歷;支持學生走出校門,參與社會上的創業活動,親身體驗創業的成功或失敗,并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讓他們懂得創業的艱難,成功的不易,同時,用物質獎勵刺激大學生創業,這樣,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學習創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