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工行業繼續教育助學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搭建繼續教育助學平臺的重要性
人才職業發展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需要由低級向高級推進,即從生理需要向心理需要遞進,人最本質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職業生涯作為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和大舞臺。進入21世紀,科技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使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現,人才競爭已呈白熱化趨勢。競爭的加劇,激發了員工的學習熱情,員工希望接受繼續教育,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研究表明,一個人大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在工作中用到的只占20%,80%以上的知識是在工作和生活實踐中通過不斷學習獲得的。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才是人才發展的重要階段。未來社會人們只有接受終身教育,學會終身學習,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經過多年的調查發現,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習者大都來自企業一線,學習需求各不相同,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工學矛盾較為突出,學習時間不固定,且多數在家以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結合這些特點,在繼續教育助學模式的建設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訴求,幫助學習者轉變學習方式,將“教你學”的注入式教學模式轉變為“我要學”的導學、助學教學模式,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使之順利完成學業。在此過程中應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以人為本,按需施教以人為本,按需施教,就是以學習者為主體,按照他們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開展教學工作。為了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應為學習者建立他們需要的專業學習資源。據中國化工教育協會2011年對全國化工企業4800余名生產一線員工的問卷調查,目前希望接受在職“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培訓”的比例最高,達26.1%。對近三年石化企業錄用的近9萬名新員工的學歷層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在招收的新員工中具有專學歷的員工人數占到25.85%、中專、高中學歷的員工人數占到56.67%。為此,為了方便中專、高中學歷的員工接受繼續教育,我們借助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辦了重點培養員工崗位能力的應用化工技術(專科)專業,并建立了相應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平臺;為了方便大專學歷的員工接受繼續教育,我們將開辦重點培養員工綜合應用能力的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這樣就為想在化工領域進行深造的在職學員提供了學習知識、獲取技能的平臺。以人為本,按需施教還應考慮學習主體的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化需求。學習者的學習背景差異較大,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為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提供技術或資源的支持服務時,應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認知水平。在專科課程資源建設中,我們在教材每一章的開頭部分都增加了本章節的導學內容,方便學習者回憶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在本科課程建設中,為了方便其他專業專科學習者學習本專業的本科課程,我們開設了3~5門專業銜接課程,這樣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銜接課程。在網絡課程建設中,每門課程都增加了互動窗口,拉近了教師和學習者以及學習者之間的距離,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與教師和同學溝通,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教學方式要靈活、針對性強建立學分銀行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習者大部分來自生產一線,學習目的和學習需求各異,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工學矛盾較為突出。學校要實行學分制管理,為每位學習者建立學分銀行,以學分的存儲、積累、轉換來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實現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學分互認,為學習者搭建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的學習立交橋,讓每位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學到知識,同時避免課程的重復學習,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按照需要,自主選課學習者每學期可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自行選擇需要的課程進行學習,達到哪個模塊的標準,發放哪個模塊的證書,實現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融合。在專科專業開設了化工總控工、化學檢驗工、有機合成工、蒸餾工和苦鹵綜合利用工等5個工種的中、高級工職業證書相關課程;在本科專業設置了化工總控工技師職業證書相關課程。
(三)教學內容要體現時代性創新發展、高端發展、綠色發展、差異化發展已成為未來幾年化工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因此,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充分體現時代性。為此,按照經濟發展需要改革教學內容,集合社會優質資源,高職院校、普通高校和大型化工企業集團聯合構建“三位一體”專業建設團隊和課程開發團隊,將一些最新和實用性較強的化工技術和設備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如專科專業增設了化工設備使用與維護、化工新技術、化工新材料等課程;本科專業增設了化工設備優化設計和檢修技術、化工過程分析和開發、工業催化、過程裝備腐蝕與防護、化工應急預案與案例分析等課程,搭建了專科、本科的一條龍課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讓學習者有順暢的上升學習通道。
(四)專業培養方案定位要準確,課程設置個別化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對所培養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預期設定,是構建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課程設置要符合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按化工崗位群所需能力構建相應課程,如化學檢驗工崗位設置無機及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和工業分析檢測技術等課程。本科主要培養化學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高級綜合性應用型人才。為此,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課程,我們設置了化工文獻檢索與使用、化工工藝學、化工設備優化設計及檢修技術、化工應急預案與案例分析、綠色化學原理與綠色產品設計、化工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社交禮儀、商務談判實務、生產仿真綜合實訓等相關課程。增加選修課,給學習者以較多的課程選擇機會,使學習者按其所需各展其長。在專科專業共設置了16門選修課程,在本科專業共設置了13門選修課程。
(五)學習資源微分化為了實現學員可以使用多種終端設備在任意時間點播任意課程進行學習,我們將傳統的25分鐘一個播出本的教師視頻錄像進行微分化拆分,形成按照知識點劃分,每個播出本控制在5~10分鐘的微視頻。目前,我們已在本科課程學習資源的支持服務中進行推廣,收到很好的效果。微資源小巧靈活,便于遠程學習、業余學習、自主學習和個別化學習。
(六)交互仿真智能性教學課件的應用遠程教育的教學時空分離使得學員向教師提問和學員之間交流較為困難,工科學習者進行實驗和學習技能操作尤為突出。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仿真實驗技術的大量應用,實現了實驗操作的演示、模擬操作訓練和自動評價。教學課件的制作緩解了學習者的學習壓力,將單調和枯燥無味的文本教學內容轉化為聲畫并茂的課件。一方面相對降低了知識難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目前,我們在本科教學中已開展生產仿真綜合實訓,課件大大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繼續教育助學平臺的建立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整合相關優質教育資源,完成了化工專科和本科助學支持平臺的建設;寬進嚴出,開放共享,為每個有愿望學習的人提供了教育機會和條件,使社會的優質資源為大眾所共享;學分銀行和學分互認制度的建立,避免了相近課程的重復學習,減輕了學習者的學習負擔;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融合,使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得以實現。
作者:李文彬王嵐單位: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