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師觀察解讀幼兒發展能力教研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研是指教師針對某個問題展開的教學研究活動,而辯論式教研則是指運用辯論的形式進行教研活動的新型研究模式,便于幼兒教師針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相關要求展開合作探討與思維碰撞,在互相肯定、反駁與證明過程中得到統一結論,是提升教師辯證客觀地解讀幼兒行為表現、促使幼兒教師實現專業成長與幼兒社會性行為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將從確定辯論問題、小組研討確定辯論立場與論據、以辯論教進行辯論式教研活動、梳理辯論教研結論四個流程模式,闡述幼兒教師如何在辯論式教研過程中解讀分析幼兒社會性發展。
一位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一定是在豐富的工作實踐與他人幫助下實現的,因為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性行為,教研活動就是促進教師之間進行教學經驗問題的共同分享學習,既要有效汲取他人經驗,也要善于分享自己的專業進步。在幼兒教育中,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是幼兒教師的工作重點,而現代社會對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認為只有能夠順應時展與社會進步的孩子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注意提升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能力,為幼兒的未來進步做好準備。而我園開展的課題“基于情感視角下幼兒園節日主題活動開發與利用”注重幼兒社會性培養,強調幼兒的情感體驗與表達,在開展節日主題過程中常發生個體與集體之間矛盾的社會行為準則,為了平衡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客觀評價并接納幼兒社會性行為表現。也為了更好地發揮節日情感的教育功效,讓孩子們通過幼兒園學習生活切實形成相應的社會性發展,我們便運用辯論式教研活動模式辯證分析幼兒在幼兒園集體中產生的社會性行為表現,以教師的集體智慧與合作交流有效解決現實問題,共享成功的教學經驗,形成教研的學習共同體。
一、確定辯論問題,達成辯論持方觀點
問題是我們組織辯論式教研活動的基礎,因為這種教研活動的最大特點是辯論,而辯論常常是圍繞一個有矛盾點的問題展開的,所以我們應該率先在辯論式教研活動中提出問題,直接說明本輪辯論主題,以便各位教師及時確定個人辯論立場。我園在開展節日課題的新年系列主題促進社會性情感發展,新年主題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與節日文化感知,發現幼兒在自身行為意愿與集體規則之間常出現矛盾的社會性行為表現,需要引起重視或干預。對此,我們便根據孩子們的主題活動行為表現確定辯論式教研活動主題,明確教師共同體的研究方向。比如本園開展新年節日主題活動,豐富了孩子的節日情感體驗,引導幼兒認識什么是新年、應該如何慶祝新年、與誰一同迎接新年、要做何準備等系列活動。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孩子們也在短短的成長過程中充分認識到了大家對新年的重視程度,所以孩子們都積極參與了本輪新年主題體驗活動。其中,新年禮物是孩子們最期待、最喜歡的活動,而家長、教師也認為給孩子送新年禮物是表達自己心意、傳遞真情的重要方式。于是,幼兒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和教師商議開展不同形式的收禮物的方式。其中,中二班教師和孩子們商議決定,孩子們各自準備一份新年禮物,與其他幼兒進行交往,可到了交換禮物時,皓皓卻抱著自己的禮物說:“我要我自己的禮物,我不換。”這個情況出乎我們的意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引導皓皓與同伴交換禮物。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以正方支持引導皓皓換禮物、反方支持接納皓皓不換禮物兩個角度組織了辯論式教研活動,以“老師要不要支持孩子換禮物”提出了辯論問題。
二、小組研討,確定辯論立場與論據
待辯論的問題明確提出后,教師們便根據自己的論點持方組成正反和反方兩個站隊,在各自隊長的組織帶領下,開始查閱文獻、網絡數據,觀察調查該班級、該幼兒日常行為表現等,收集資料,分析自己持方的理論與事實案例論據。教師先在小組內闡述自己的個人經驗、想法,通過小組交流分享達成正反各自持方共識的論點、論據與案例。再進行小組商議分工,派出主要隊員代表作為一辯、二辯、三辯及總結陳詞選手參與辯論。關于這次“換禮物”的案例辯論教研中,換禮物過程中幼兒體會向他人表達愛,體驗同伴之間的愛;在集體規則與個體意愿之間產生沖突時,對于幼兒社會性發展能力培養,教育本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存在著矛盾性,教師分成正反方辯論小組,以相對對立的姿態展開辯論研討,以對立的觀點沖突與思想論點論據展開研討。在辯論式教研活動中,正反兩方的教師在確定辯論主題之后便認真匯總了辯論內容,而我將以反方論點進行重點說明。首先,反方不支持換禮物的教師分別從《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社會性教育目標、分享、尊重三個角度提出了論點,認為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利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樹立的基本思想,我們必須要關注幼兒個體的活動感受,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另外,反方辯論組認為,分享應該建立在自愿基礎之上,以他人意愿引導皓皓分享自己的禮物就是“耍流氓”,是一種剝奪與“偽分享”。而且,反方辯論組還指出干預要求孩子分享自己的禮物會傷害幼兒的天性,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社會人格,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物權觀。
三、以辯論教,落實辯論式教研活動
為了讓幼兒教師有充足的辯論準備時間,辯論式教研活動一般會提前展示辯論問題,明確辯論現場的規則,而現場辯論便意味著辯論式教研活動的目標已然明確。為了得到更好的教研效果,我們通常會以平等、友好但激烈的辯論氛圍鼓勵各個辯論小組輪流逐一呈現自己的辯論觀點,根據辯論活動的具體規則與組織形式保證辯論式教研活動能夠順利展開。值得一提的是,由多位教師組成的辯論小組可以及時展示本組成員的教育觀點,而這些觀點解讀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表現、能力現狀,還可能是我們培養幼兒社會發展性能力的重要策略,所以我們要認真記錄重要觀點,以激烈的思維碰撞優化幼兒教師的教學經驗策略,達成教研共識,在實際工作中給予幼兒最適宜的支持策略。在辯論式教研活動中,我們按照一辯、二辯、三辯的順序邀請辯論小組闡述了本組觀點,中間還增設了“奇襲”活動,即如果某位辯論選手不能認同正在發言的辯論手的觀點,那么則可在對方辯友闡述完觀點后,以“奇襲”形式提出質疑,要求對方對自己的疑問做出解答說明,最后由隊長總結陳詞。在“換禮物”辯論活動中,正方辯論小組以遵守集體規則與引導孩子分享的角度指出教師應該引導讓孩子換禮物,因為規則是師幼事先商量好的,應該要言而有信,不應該隨意更改妥協,否則不利于幼兒社會性規則意識的培養。另外,幼兒的心理發育很幼稚,他們不懂分享的意義,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面對這個結論,反方辯論小組以“物權觀”闡述了孩子拒絕分享禮物的成長特征,從“偽分享”與“分享”的區別展開了“奇襲”辯論,認為尊重孩子對各自物品的喜愛與珍惜之情,可以讓孩子們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識,能夠讓孩子們產生積極的自主心理,便于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待正反方三辯陳述完畢之后,隊長系統總結本組觀點,提煉重要結論。
四、梳理辯論教研結論,共享踐行于實際工作中
要想發揮辯論式教研活動的指導意義,我們就必須要梳理辯論活動中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最符合實際的辯論觀點,在全員探討中達成共識,由此形成最適宜的教育教學策略方案支持幼兒,保證幼兒教師可以有效落實辯論式教研結論。在“基于情感視角下的幼兒園節日主題活動開發與利用”的課題踐行中,注重幼兒社會性的培養,因此,在辯論式教研模式中,我們以教師集體學習共同體的智慧,進行思辨評價幼兒社會性發展,給予幼兒適宜的教育支持策略,真正為孩子們創設良好、寬松的成長環境,切實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換禮物”辯論式教研活動中,我們認為正反兩方的教師都有正確的考量,比如正方觀點認為讓孩子們交換禮物只是一個形式,但是卻可以讓孩子們收獲友誼,建立和諧、緊密的幼兒關系,而且還可以教給孩子遵守規則,消除孩子們自我、自私等不良心理。但是,反方觀點則從保護幼兒的成長天性出發,全力滲透了尊重孩子的觀點。于是,在總結活動中,我們認為解決“換禮物”問題的關鍵在于“尊重”二字,指出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孩子不想換禮物的真實想法,酌情考量,據實分析,在不同情景下判斷孩子是否要交換禮物,活用各個教育理論。總而言之,辯論式教研活動不僅僅讓教研活動變得生動有趣,讓教師真正成為教研中的主體,更有利于激發幼兒教師的智慧,提高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主動性,也有助于提升教師運用專業理論結合對幼兒實際觀察客觀評價幼兒的能力,讓每個教師都可以針對幼兒的成長需求展開積極思考,以共同體的形式共享工作經驗,促使有效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豐富幼兒教師的經驗儲備,促使幼兒教師全身心投入幼兒教育工作實踐中。
參考文獻:
[1]黃豪.園本教研中教師共同體文化生成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2]婁麗娟.基于學習共同體視域的幼兒園教研活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3]馬富成.園本教研中教師同伴互助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作者:黃小燕 單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紅樹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