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驗場地和設備不足我校的生物化學實驗授課對象包括護理專業專科學生每年2000多名,臨床專業專科生每年1000多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每年100名,中醫專業150名。實驗室不能滿足擴招后的需要,現在正在新建另外的基礎實驗教學樓。另外,高級的生物化學實驗設備價格昂貴,維護條件苛刻,使用成本較高,限制了實驗項目的開出和實驗質量。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計只有三臺,缺乏紫外掃描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只有一套,核酸電泳儀和蛋白電泳儀各只有一套,PCR儀只有2臺,氨基酸分析儀也只有一套,如果這些儀器在實驗運行中損壞,實驗將無法進行下去。
(二)教學與教材不統一在醫學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學與教材時有不統一。目前,生物化學實驗教材版本眾多,如李慧芳主編的《生物化學實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黃建華等人主編《生物化學實驗》(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等,因作者想法和思路的不同,表現在教材中的整體設計路線和章節設置也會不同,但不同的授課教師根據個人喜好選用不同的教材,使得學校購買的教材經常改變。在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習慣的教學模式,倘若教師的教學安排與教材知識點不協調,學生就不能在教材的相應章節中找到學習的知識點。
(三)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模式陳舊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驗證性實驗,很多實驗使用分光光度法測定物質的含量,例如,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的含量、血液中血糖的含量測定、紫外吸收法測定核酸的含量、血液中轉氨酶的活性測定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和機械操作,學生不必思考就能完成實驗,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缺乏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設置,這樣使用的儀器比較單一,大中型儀器使用較少,對學生熟悉大中型儀器的使用不利,也不能夠有效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思考,缺乏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方案
(一)實驗課程的設置與改革在實驗教學中,現代教師應拋棄傳統落后的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的觀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先進理念,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式的學習。鑒于大一新生生物學、醫學基礎知識薄弱,我們在培養方案里嘗試開設基礎生物實驗課程,補充新生的生物學、醫學基礎知識,基礎生物實驗包含部分生物化學實驗。對于這門課程,學校也細化了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將實驗課從理論課程中分離出來,進行獨立教學,客觀上有助于強化實驗教學的功能。已有的結果表明,本次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改革和設置卓有成效,是醫學院校實驗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
(二)改革實驗內容,設置合適的實驗項目當前的實驗課程進度表安排基本上參考理論課程的進度,與理論課程的進度稍晚,這樣會出現實驗課程安排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綜合性的后果。實驗項目設置的順序應按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各模塊安排更優化,實驗類型更合理,不同的專業開設的實驗項目應不同,有側重點,甚至可以考慮完成理論教學后再進行實驗教學。作為實驗教學的深化,我們考慮實驗項目開設的時候,在保證開出基礎的實驗項目同時,結合授課教師的科研工作,嘗試將深入的實驗內容滲透到實驗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應該會收到學生的歡迎。教師的科研工作屬于原創性的,當開出這些研究性實驗,將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同時會增強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教師的部分科研工作也相應完成,取得雙贏。將高等醫學實驗教學和科研相結合,這種教學模式在學校實驗設備的充分利用和學生的能力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教材的選擇和編寫醫學生物化學發展迅速,為適應學科及教學的發展,實驗教學人員每五年需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并對實驗項目進行修改和補充,及時更新知識和新方法。我們生物化學教研室已完成了適合醫學專科專業教學需要的實驗教材編寫。教師通過參編實驗教材,將進一步加深教師對實驗教學的認識,且更有利于深化實驗教學改革。
(四)優化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拋棄傳統落后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營造出高效率、高質量的實驗課。通過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前首先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標記問題,思考并記錄實驗操作時可能有哪些注意事項,教師開始分析實驗時,對一些關鍵的地方通過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怎么進行操作,操作中應該怎么做,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等。這些方面不能直接講解給學生,逐個啟發學生讓他們思考,這些問題在操作中應該怎么解決。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并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以加深對實驗的理解。我們還發現,多媒體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培養頗有幫助。利用多媒體教學,實驗操作能夠更清晰、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效果明顯。多媒體教學還能規范實驗操作,明顯減少實驗錯誤,實驗誤差也明顯降低,這樣既使實驗教學方法和模式更豐富,又補充了實驗教學,實踐表明成效明顯。
(五)完善實驗考核評價體系以綜合檢驗學生實驗素養和動手能力的考核評價方式為出發點,摒棄幾十年來一直實行的落后的以考核實驗報告為主的評價方式。學生的實驗成績由平時成績(出勤率占20%、實驗操作過程占30%和實驗報告占10%)加期末實驗技能考試(占40%)組成,改變傳統的期末實驗技能考試占主導的考核評價體系,使實驗操作過程與期末實驗技能考試并重。出勤率是實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考察一個學生對實驗持有的態度和重視程度“,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我們認為出勤率占總成績的20%比較合理。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驗,規范學生的操作,指導實驗,對每個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進行評價,這是實驗考核評價體系的大頭部分,占總成績的30%。實驗報告重點考察實驗結果和分析討論部分,對于分析獨特或有創新思維的學生,實驗報告應加分,鑒于實驗報告是學生已完成實驗之后所作,只占總成績的10%。在期末實驗技能考試時,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實驗操作,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結果與預期誤差不能太大。操作內容不能太單一,必須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測定實驗;既要考察學生對儀器操作的熟練程度,又包括動手實踐技能。把綜合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驗能力作為重點,要求他們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期末實驗技能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40%,也是實驗考核評價體系的重點。綜上所述,對醫學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師來說有更高的要求,教師應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探索適合本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使目前學生的高分低能、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逐步轉變,重視實驗教學,使之與理論教學平齊。并借助多媒體實驗教學等手段,探討實驗教學課程改革,努力探索出一套適合醫學院校實驗教學體系的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夠深入推動我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發展,最終提高生物化學實驗學科教育教學水平。
作者:熊書 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基礎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