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滲透綠色教育建構魅力化學課堂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對環境和大自然的保護,綠色環保觀念更是深入人心。初中化學作為一門同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學科,教師在講授化學知識的同時應主動滲透綠色教育觀念,全力建構魅力化學課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綠色教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綠色教育其實就是環境保護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具有藝術性、前瞻性與綜合性,還富有責任與時代感,以激勵學生夯實基礎,吃苦耐勞、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初中化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滲透綠色教育,在引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服務于社會的遠大人生目標,推動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地發展。
一、細化教學目標,指明綠色教育方向
在綠色教育的背景下開展初中階段的化學教育工作時,教師要提高對教學目標的重視,主動為學生細化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目標中注入綠色教育的思想,以便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綠色觀念的形成。例如,在“愛護水資源”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基于教學目標的細化,做好對學生的綠色教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水體污染的類型”“水體污染的危害”等,結合上述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認識水資源的情況;了解水體污染的相關內容。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認識幾種常見水體污染的來源;基于實踐調查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能夠以辯證的態度看待水資源;基于對社會水資源現狀的學習,主動擔負自身的責任,有意識地珍惜水資源。隨后,教師根據目標中的內容,安排自主探究、實地調查等活動,助力學生綠色化學觀念的發展,提升整節課的教育實效。案例中,教師對教材上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再將綠色教育的理念注入教學目標中,能夠引領教學的方向,在逐步踐行教學目標的要求中,切實強化學生的綠色觀念。
二、研究教材內容,發掘綠色教育元素
教師在教授化學知識時,應做一個有心人,精心研讀教材,剖析課本中的內容,善于發現、發掘與提煉綠色教育元素,且適當放大該部分教學內容,讓學生接受綠色教育,轉變他們的學習觀念。例如,在開展“空氣”教學時,本課題包含三部分內容,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逐步深入。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空氣是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組成的,使其結合教材內容及生活經驗知道:空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接著,教師將課堂中的教學重點放在人類應該如何保護空氣這一問題上。空氣的成分在通常情況下較為固定,整個大氣本身也有自凈作用,但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大氣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形成污染。這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與酸雨的相關視頻,帶領學生分析“大氣污染”的漫畫,探究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與危害,強調保護空氣、防止空氣污染的重要性,使其分組討論自己該怎么做,制訂一些保護空氣的措施。如此,教師從教材內容中提取綠色教育元素,讓學生了解空氣一旦受到污染,就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保護空氣,激發學生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補充教學資源,滲透綠色教育理念
初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固有的教材內容為立足點,適當補充一系列生活化教學資源,融入同綠色教育有關的內容,結合現實生活滲透綠色教育,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新課,使其接觸到更多綠色化學知識,繼而開闊他們的綠色視野。在教學初中化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相關知識時,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學習了相關金屬礦物的知識,如鐵、鋁等。然后引入實驗,讓學生懂得煉鐵的原理,使其認識到化學原理對實際生產的作用,并通過對某些含有雜質物質的計算,將化學知識和實際問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之后,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一組生活中有關金屬制品、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的污染環境現象、金屬礦物開采年限及金屬資源生銹的圖片,設疑:金屬資源豐富,為什么還要保護金屬呢?如何有效保護金屬資源?金屬資源的回收與利用有何益處?引領學生通過觀看課件,理解金屬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討論有效保護金屬資源的途徑,使其學會用辯證的觀點正確看待金屬資源,并讓他們制訂一些保護金屬資源的舉措。上述案例,教師借助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讓他們懂得廢舊金屬資源的重要性。通過對礦物可供開采年限的了解,產生危機意識,使他們懂得要保護金屬資源。
四、優化教學設計,增強學生綠色觀念
初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優化教學設計,將化學知識以圖片、視頻或動畫形式來呈現,構建綠色化學教育環境,達到以境促思、激活思維的效果,加深學生對綠色化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增強他們的綠色觀念。在教學“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相關內容時,教師為學生播放了燃燒對環境帶來惡劣影響的視頻,包括:煙囪濃煙、汽車尾氣、酸雨危害等,學生觀看視頻,發表個人認識與感受,并列舉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燃料燃燒給環境帶來影響的事例,讓他們從感性上切身體會到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順利揭示課題。接著,教師引領學生復習煤的知識,從煤的成分推出燃燒產物,從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酸推測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有關酸雨的危害的探究實驗,使其將樹葉或果皮、鐵鋁等金屬、大理石放入酸雨溶液中,觀察這些物質的變化,使其分析實驗現象及成因,認識到酸雨的危害。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在小組內探究汽車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霧霾的形成原因和關系,使其思考討論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方法及治理霧霾的途徑。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結合信息技術營造綠色教育情境,讓學生通過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使學生懂得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應樹立起保護環境、合理使用燃料的意識。
五、借助實驗教學,融入綠色教育理念
實驗教學本身就屬于初中化學教學的一部分,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不可割裂,教師不僅可以在理論教學環節滲透綠色教育,在實驗環節也要同樣如此,不僅可以實現理論同實驗的有機整合,還有助于魅力化學課堂的建構。初中化學教師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應當以綠色教育理念為導向,對原有實驗進行適當改進,控制好藥品的用量,做好廢氣、廢液、廢渣的處理工作,優化實驗裝置與操作步驟,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促使他們增強環保意識。以“酸、堿的化學性質”教學為例,在整個實驗探究中,教師需注重化學試劑的選擇與量的控制,全程灌輸節約意識及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加強綠色教育理念的滲透,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節約資源,且延伸至現實生活當中。
六、設計實踐活動,加大綠色教育力度
初中化學教師應精心設計課下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校園、社會與大自然當中,使其親身參與到綠色體驗中,讓學生可以科學合理地運用化學知識,樹立端正的綠色化學觀念。在“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教學中,教師先結合教材內容帶領學生了解人體元素的組成,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使其知道影響人體健康的一些元素,如:黃曲霉素、甲醛、一氧化碳等,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綠色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與重要性。當學習完課本知識以后,教師可以開辟第二課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綠色化學,走健康之路”的主題進行課下實踐活動,使其走出課堂,來到生活與社會當中,調查綠色化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貢獻,誤食化學制品造成的危害,并調查市場上有關補鈣、補鋅、補硒和補鐵等的保健藥劑或營養補劑的出售,查看標簽或說明書,了解主要成分。隨后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制成調查報告,讓他們一起匯報和相互交流,使其在對比分析中了解化學的利弊,進一步滲透綠色化學教育理念。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利用課下調查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既可以強化學習效果,又可以提高他們對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與社會發展中的認知,使其樹立綠色化學觀念。
七、活化活動形式,開啟綠色討論活動
為了踐行綠色化學的教育觀念,教師有必要活化學習的形式,為學生創建合作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在自由的交流氛圍中深入探究化學知識,逐步發展綠色化學的意識。比如,在“化學肥料”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利用合作平臺,開展學生的綠色討論活動。在課堂上,教師先組織學生學習常見化學肥料的種類、功能等知識,加深學生對化學肥料的認識。隨后,教師提出“化學肥料的使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嗎?我們應當如何使用化學肥料呢?”的問題,并為學生預留自主思考的時間,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自身的化學素養,對這一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再基于學生的特性,為學生創建合作交流的平臺,鼓勵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學生提出“化肥應當合理地進行使用,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看法。在相互交流后,學生便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認識使用化學肥料的利與弊,強化綠色化學的觀念。教師圍繞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相互交流的話題,再結合學生的特性,為學生搭建互動的小組,能夠讓學生集中集體的智慧,逐步樹立環保的意識,從而促進綠色化學教育理念的滲透。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滲透綠色教育理念,不僅是新時期下化學教育的基本要求,還是構建魅力化學課堂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從多個方面與不同視角滲透綠色教育,提升學生的健康意識與保護環境的責任感,讓他們體會到化學探索的魅力。
作者:唐國榮 單位:江蘇省南通海安市曲塘中學附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