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項目型教學法,是近年來越來越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近年來教育教學領域研究的一大熱點。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對此課題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宏觀領域的研究,諸如項目型教學法的定義、構成要素、特征、應用范圍與原則,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但在微觀領域———比如把項目型教學法運用于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尚不太多見。本文將探討項目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優勢以及挑戰性等問題。
一、項目型教學法(PBL)概覽
“項目”一詞,是管理學科的術語,本義是“以一套獨特而相互聯系的任務為前提,有效地利用資源,為實現一個特定的目標所做的努力。”項目是“創造特定產品和服務的一項有時限的任務。”項目型教學法中的“項目”一詞,是管理學科的術語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借用、發展和延伸。項目型教學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以項目為依托,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各種資源,展開各種活動,通過親身體驗與合作,習得知識與能力。它既是教學手段,也是學習方法,是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的合作活動。項目型教學法有以下主要特點:實踐性,項目的主題與現實生活、現實世界有著緊密的聯系,因而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具實用性、針對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跨學科性,項目常常涉及多個學科,學生需要運用多門學科的知識才能完成任務。自主性,項目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選擇、自主決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性,做項目需要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甚至師師之間緊密配合,否則很難完成項目。開放性,項目的最終產品或作品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展示和評價具有開放性,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項目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其他研究者對此都有詳細的論述。這方面的內容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故不再贅述。
二、項目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
大學英語是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包括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的基本能力,為將來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寫作能力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工具性、人文性,把項目型教學法引入寫作課教學有著很強的適用性,能發揮它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具體來說,基于項目的寫作教學可以采用以下的程序。首先是選擇項目主題。主題選擇很重要,因為它關系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如果主題選擇得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寫作潛力;反之,則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這是項目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不能不慎重對待。在寫作教學中,本人的做法是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選擇他們熟悉的、有親身體驗、從而感興趣的主題,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能說,這樣的項目做起來自然順風順水,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提供資源支持。尤其重要的是思想資源,文字表達的基礎是思想、觀點、想法。常見的也是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思想,寫清文章自然就會言不由衷、言不及義、隔靴搔癢、不痛不癢。思想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技能,同樣是需要培養與訓練的。如何訓練呢?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語境,即參與對話的場景。對一個問題,讓學生知道別人怎么理解、怎么解讀、怎么思考,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能,參與協商、對話與交流。正是在這里老師的作用才體現了出來,起到幫助與扶持的角色。同樣不能忽視的,是語言資源。寫作教學,歸根結底是作者思想流注筆端的文字表達。有了觀點與想法,如何正確表達也是一個問題。學生的語言積累是有限的,對于一些疑難的表達方法沒有把握,這個時候也是老師出場的時機,同時也是學生進步的契機。
給學生提供語言表達方面的幫助,是師生合作的表現,也是項目完成的重要保障。我們經常用到的方法,是給學生提供一些范文,就是英語母語作者圍繞同一話題的日記、博客、文章、著作等。再次,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首先要進行分組,因為學生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討論與交流,brainstorming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小組成員各抒己見,互通有無,分享各自的經驗、見解、觀點,思想的火花碰撞激蕩,每人都會從中受益,在交流中獲得體驗,建構知識。更好的做法,是讓學生自己查尋資源,以鍛煉他們利用信息技術,從網絡、新媒體中捕獲有用信息的能力。小組成員討論交流各自的發現,從而實現信息的倍增效應,互惠共贏,這也是項目型學習的最大特色。接下來,是成果展示。展示形式可以多層次進行。先是小組內部的比拼,由組長主持,邀請其他小組代表和老師參加,評選出本組的種子選手。然后是班級層次的角逐。各組種子選手登臺宣讀自己的作文,評選出班級的優秀選手。再進行班級之間的比賽,決出優秀作者,進行物質表彰和精神激勵,發給榮譽證書。最后一個環節,是教師反饋。常見的問題是教師沒有及時反饋,或反饋不足,這樣會直接影響項目的效果。我們應以正面反饋為主,對于學生在項目的過程中,參與的積極性,貢獻的大小,成果如何,進行及時反饋。對于存在的問題,不要過分強調,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寫作課堂上運用項目型教學法的優勢
從本人的教學實踐來看,把項目型教學法引入寫作課堂,的確有著傳統教學法無法企及的優勢。首先,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通過做項目,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極大擴展,從課堂到校園、社區,從圖書館到互聯網,分析、處理信息,分享、展示信息的能力都有了大的提高,同時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同步提升。再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項目的實施,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小組成員的配合。很難設想,僅憑一個人的力量能夠做好一個項目。合作才能共贏,學生的集體精神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升華。集體精神、團隊合作精神是現代人立足社會與事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情商的高低比起智商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做項目,還能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其他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的同步提高。過去是為讀而讀,學生很少注意到作者運用語言的特色,閱讀水平長期在低水平徘徊。現在是為寫而讀,學生更加關注語言的使用,因為自己可以模仿作者的寫作技巧。這樣以來,學生的閱讀水平與效率都會提高,反過來也會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同時聽力、說力都會得到提高,這是一個多贏的過程。除此之外,還能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項目的實施,不僅會促進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諸如人際交往,時間控制,情感調控等,一句話,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會有極大的提高。
四、項目型教學法的挑戰性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項目型教學法在具備很大優勢的同時,對于教師、學生、教學資源也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一)對教師的挑戰首先,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改變過時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還有知識儲備的問題,因為“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須有一桶水”。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破壞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反過來,學生對教師的差評,對于教師的信心與職業發展也會有負面影響。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項目設計本身就是一項高難度的任務,需要教師付出加倍的努力,不能一蹴而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類型多種多樣,隨機性強,教師很難在課前有充分準備。因此,教師需要隨機應變,巧妙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的管理能力也會受到挑戰。好教師需要具備領導品質,即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能力。否則,大班教學環境下,課堂的秩序勢必出現問題,學習的環境受到破壞。
(二)對學生的挑戰首先是學習習慣的問題,學生早已習慣了中小學時代的學習方式,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項目型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的主動參與,需要克服舊習慣,培養新習慣。還有學習能力,也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長期的艱苦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要堅信,和學習習慣一樣,學習能力是可以逐步培養的。自我約束和自主學習是一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相輔相成。相比他人約束,自我約束更難做到,人類的惰性使然。項目型學習是一種合作學習,需要具備團隊合作能力,不能單打獨斗。合作能力的大小,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好壞,也是項目成敗的關鍵環節。
(三)對教學資源的挑戰主要是教學設施,“欲要工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設施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項目的成敗。搜集信息,需要圖書館的高效利用,大數據的支持需要網絡接入。作品展示,需要多媒體設備。信息時代,信息資源的競爭,離不開設施的有力支撐。對教學資源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為過。五、結束語項目型教學法,圍繞項目進行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它代表了新時期教育教學的新方向,無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此同時,項目型教學法對教師、學生、資源都具有極大的挑戰性。挑戰與機遇并存,如何應對挑戰,充分利用機遇,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未來進一步研究的重點課題。
作者:趙尚 單位:河西學院 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