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字動畫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美國數字動畫的特點
美國是一個沒有歷史根基的國家,所以民族特色在他們的作品里并沒有很大的體現,但是歐美動畫卻有自己鮮明的藝術特點,特別是其嚴謹的敘事手法和精良的制作技術,至今別的國家仍難有超越。以迪士尼為例: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人物性格鮮明、動作表演生動夸張、音樂優美動聽、適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
(二)日本數字動畫的特點
雖然從技術制作手法上來說,美國在全世界還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從民族特色和藝術性上來說,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美國無法比擬的。從20世紀60年代的手冢治蟲,70至80年代的宮崎駿、高煙勛到90年代的押井守、大友克洋再到新生代的和今敏和新海誠,日本以濃厚的民族風格和藝術手法,在世界動畫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俄羅斯數字動畫的特點
俄羅斯藝術家十分重視在作品中表現風格,他們認為,沒有個性面貌的藝術是缺乏感染力的,堅持通過精益求精的油畫技藝以及經典的民間傳說來表達人文理想,和高超的實驗動畫技法。如VladimirMayakovsky和DzigaVertou以及伊萬·伊凡·諾夫·瓦諾都將本國的文化融入到動畫作品中,使俄國的的數字動畫作品充滿著濃厚的藝術味道和民族特點。總之歐美數字動畫的人物特征夸張,日本動畫的角色偏向于寫實,俄國動畫風格有著厚重的藝術味道等,世界各國的數字動畫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都能站在本國的文化根基上,把傳統文化、民族風格嫁接在數字動畫作品中。
(四)在數字動畫教學中體現民族特色必要性
綜合世界各國的數字動畫,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獨特的表述語言,而這些正是我國欠缺的,沒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就如同“山寨”品,沒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到處模仿,為別人做嫁衣,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始終難成大器。而我國的數字動畫制作人零散地分布在各大城市,沒有大型的動漫機構將其統一,加之每個公司都有很多因素制約,實現民族特色的動畫風格就很難,那么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發展具有本國特色的數字動畫就顯的極為重要。讓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動畫這一設計理念,在學習時期得到指引和發展,這對數字動畫行業將是顛覆性的變革,因此在數字動畫教學中體現民族特色將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國數字動畫現狀以及教學的側重點民族特色
(一)曾經的輝煌
自從1956年《烏鴉為什么是黑的》在國際動畫節上獲獎,卻被誤認為是蘇聯的影片,讓老一輩的動畫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出路。”并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到震驚中外的《大鬧天宮》再到《哪吒鬧海》和《三個和尚》等優秀的作品都是站在民族文化的厚土上,汲取精華融入作品中,使動畫作品有著極強的民族特色。因此中國當時還擁有“中國動畫學派”這個榮譽稱號。
(二)我國數字動畫的迷茫
中國動畫也曾輝煌過,也曾擁有具有民族風格鮮明的時期,但隨著20世紀90年代后各種原因的沖擊,動畫市場上大量充斥著帶有濃重日韓風格的動畫作品,漸漸地迷失自我,沒有了民族特色。實至今日中國的動畫還是在模仿,不是模仿日韓,就是模仿美國,唯獨沒有本國特色。
(三)數字動畫教學中的問題
因為長時間受國外文化和動畫外衍產品的影響,具有本國特色的優秀動畫缺失,使我們的青少年深陷其中。越來越忽視民俗文化。導致很多中國文化精粹斷層,甚至消亡。而在教學中深受影響的學生也更喜歡日韓、歐美的設計風格,并以此來作為創作的樣本,而作為教師也只能拿60至80年代老一輩動畫藝術家的作品,來給學生做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的范本,但相差幾十年的審美差距,學生似乎并不領情,使教師在引導學生做本土動畫時顯得尷尬和無所適從。因此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動畫,是教育領域的重中之重。
(四)開創特色數字動畫的教學建議
在現代設計的各個領域中,很多方面都被中國傳統美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民間美術也慢慢地被現代人所接受。如皮影、戲曲、剪紙等很多民間藝術運用到數字動畫中,使數字動畫具有民族特色,然而怎樣在數字動畫創作中,把民間藝術巧妙的融合進去,國畫大師李可染有這樣一句話:“以最大的功夫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句話是值得我們數字動畫創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深思。這是一種境界“,打進去”只是過程,而不是目的,做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我們深入的探研課題,研究創作發展思路,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機械仿照民間藝術家的表現語言去套用數字動畫,人們也不會喜歡,應深入的研究兩者更好的融合方式。而“打出來”這相當于研究過程,通過了解和探研慢慢琢磨出一套合理的創作思路,就像我們吃飯一樣,囫圇吞棗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細細咀嚼后才可能很好地消化。
三、數字動畫教學中對民俗剪紙的借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以剪紙為例,我們可以借鑒剪紙藝術文化運用到數字動畫教學中。
(一)中國民間剪紙文化形式論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一般是以平面紙張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民間藝術.其組成元素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而拼貼剪紙是以各種顏色的色紙剪成各個局部的形象,然后拼貼在一個畫面上。
(二)“色彩”“造型”“想象力”在拼貼藝術剪紙中的體現
1、五行色的視覺震撼拼貼剪紙屬于剪紙的分支,屬于母女傳承的民藝系統稱作“母體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層的表現。運用了傳統的五行色,青(木)、赤(火)、黃(金)、白(水)、黑(土)為色彩主題,正是這些傳統五行色的運用和巧妙搭配給人明亮與歡快的感覺,營造出鮮明的藝術,通過色彩的漸變、堆疊,冷暖互補的用色方法營造出而瑰麗多彩,鮮明亮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以及艷麗互補色的運用,如珠寶般奪目的視覺效果。2.拙樸獨特的造型1)簡約符號造型的運用拼貼剪紙給人呈現出瑰麗繁復的視覺效果,但仔細研究后他的造型很多是由簡約的符號造型組成,而這種簡約的符號用來設計創作數字動畫中的角色造型會更加富有民族特點。2)對稱式的人物造型對稱式的人物造型是剪紙藝術的特有藝術特點,整體感覺拙樸,清晰、明朗,這種造型方式和當今流行的日韓細致入微的動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單純,質樸,稚拙的意念形態卻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靈魂。3)豐富大膽的想象力任何作品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作品如同注入的靈魂,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因為運用了想象力讓人充滿無限遐想。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海闊天空、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限制任意發揮想象,并借鑒民間傳統故事和童謠。會使學生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時更加的富有靈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剪紙藝術只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其中一小部分,我們在教學中盡可能引導學生多汲取民間藝術的養分,用一種研究的態度分解、分析民間精粹的組成形式和運用規律并使之轉化到作品中,將傳統藝術背后隱藏的創作理念和蘊涵的本質精神挖掘出來與數字動畫相結合,使我國的數字動畫教學展現出新的生機。
作者:朱羚瑋單位:西安歐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