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類職院校創業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以建筑類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瓶頸問題為導向,通過適應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建設學校創業平臺,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形成與創業需求相適應的新型教育、教學體系,為高職學生創業邁好第一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創業教育;定制式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本文以國家指導文件為綱領,以建筑類高職學生創業瓶頸問題為導向,以創業崗位需求為基礎,通過適應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建設學校創業平臺,以套餐式、定制式培養為抓手,促進形成以與社會資源有機結合的雙創教育體系。最終,形成與創業需求相適應的新型教育、教學體系,為學生創業邁好第一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建筑類職院校學生創業的特點和瓶頸
建筑類職院校學生在學校獲得了一些創業所需的基本的知識和一些專業技能,由于缺乏社會歷練的過程,往往解決具體問題缺乏實踐經驗、眼高手低。一般具有以下特點:思想活躍,具有創造性;缺乏社會歷練,實際操作能力不強,缺少管理經驗;經濟基礎薄弱,往往需要家庭和社會資金的扶助;對創業項目的選擇具有很強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創業過程中缺乏耐力和持久性。學生創業過程中,往往遇到以下瓶頸問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支撐鏈條不完整,特別是傳統學校教育與創業所需的知識體系、實踐經驗相割裂;缺少創業所需的資金和場所,缺少讓社會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有效途徑,需要高等院校搭建平臺,形成高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創業是個風險過程,目前還缺少給大學生試錯的機會,往往初次創業失敗就失去了再次創業的勇氣。因此,急需對學校教育進行改革,通過模擬創業課堂等活動,使大學生在校內就認識到創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并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通過終生學習來不間斷地建立與創新、創業相適應的完整知識鏈條,掌握創業的一般過程和所需的基本條件,從而縮短大學生創業的試錯過程。
二、創業崗位需求分析方法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多元化,創業崗位也紛繁復雜,如何在其中尋找適合的創業崗位和項目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需要合理的分析框架化繁為簡,從而有力地指引大學生合理選擇創業項目和崗位。本文以建筑工程類創業崗位群為例,采用層次分析法,通過逐層分解和細化崗位劃分,并通過企業調查和實踐專家打分,建立創業崗位群,并理清不同崗位在崗位群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重要性,從而確定出哪些崗位適合創業。學校、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依據該框架建立起來的基本分析框架,結合社會新動態、市場信息、個人基本條件和愛好、家庭和親友參考意見等方面,采用逐層深入的方法,篩選出適合發展的創業崗位。其初步框架如表1。
三、校企合作打造大學生雙創平臺
(一)區域聯動建立互動平臺
與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立互動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針對區域需求,行業發展等最新情況適合創業項目指南,引導在校師生識別創業崗位需求,捕捉創業機會。由行業協會提供本行業涉及的相關企業業務領域、業務工作流程、相關崗位以及相應的工作任務等,結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初步確定適宜的畢業生創業崗位群,典型的創業崗位是基于市場需求的直接和具體體現,以此作為信息平臺的基礎數據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同時提供項目論證、管理咨詢、商業等各項服務。
(二)校企合作協同開展雙創教育
目前,高職院校都致力于打造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行業和企業是創業教育的對接主體和受益主體,一方面校企協同模式下學校創業教育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在社會企業的資源幫扶與培育下,提高了企業的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為企業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后備人力資源。另一方面,學校創業教育的各個環節融入了企業元素,其教育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業提供了真實的背景。學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資金和設備等優勢資源。鼓勵和提倡以企業為主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和創業獎學金,有實力的合作企業也可直接對學生創業的優良項目注資,由企業提供初期的經營指導和社會關系的協調,從而間接地擴大了企業的經營范圍與發展空間。實現“企業建在學校,師傅走上講臺,師生走進企業”的協同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同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讓學生在畢業前一年里到企業的真實環境中,融入企業真實的市場競爭,經歷失敗、成功的實踐嘗試,培養學生敢于創業的勇氣和膽識。
四、面向創業崗位需求的套餐式、定制式培養課程體系
(一)增加與創業新要求相適應的課程和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建設是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載體與依據。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列入教學計劃,使創業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實現融合,提高創業活動與所學專業及獲得的技能關聯度,進行專業性創業活動,從而提高創業教育水平。在學校現有校內外實訓基地教學、頂崗實習等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圍繞創業崗位,調整參與式教學的內容和主要環節,使之與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時代要求相適應。建立創業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方式,促進人才培養與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保證教學內容緊扣創業崗位,形成較為完整知識體系,掌握熟練的實際操作技能。同時,一定要補齊現代企業管理、稅務、商務談判、市場營銷、創業與理財等方面的創業必需知識。
(二)分組化進行創業套餐式教學
創業課程分為創業必修課程和創業選修課程。創業必修課程是所有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創業選修課程分為三種套餐式課程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業計劃和意愿,選擇三種套餐內容創業課程,分別對應生產型創業崗位、服務型創業崗位和銷售型創業崗位。生產型套餐注重創新與創業相結合,創新是驅動力,是創業的基石。教學方式以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為主。服務型套餐注重培養知識理論的“準、達”性,以客戶為上帝,提高熟練程度,以高效、快捷為目標。教學方式以實訓為主。銷售型套餐課程注重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模式、基本規律,強化溝通技巧和對客戶內心的掌握,所以需要強化應變能力。教學方式以情景與實戰相結合為主。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特質選擇一種套餐來學習,如果修滿一種學習套餐的學分,可以再選擇一種來學習。學習中途如果有覺得不適合的,給予改選一次的機會。這樣就能切合實際地提高創業教育的針對性。
(三)建立健全學生的創業學分考核制度
實施彈性創新創業學分,創新學分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相關創業套餐課程學習,并參加與之相關的科研、技能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取得具有創新意義的成果或實踐經歷,經學校認定后確認的學分。參加各級技能大賽的比賽的成績可作為相應課程的加分項,在國家級知識競賽或院級以上的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相關成果的,經學校認定可以抵沖部分選修課學分。創業學分高者可提前嘗試創業實踐,創業學分低者就要增加其他課程的學習來提高綜合學分,否則延時畢業。創業學分的彈性設定最大限度地鞭策學生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創業技能與創業實踐能力,形成一種倒逼機制,激發創業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林芝.淺談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方式[J].教育研究,2006,(8):64-65.
[2]季躍東.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創業教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作者:高會艷 單位: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