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轉型背景下畢業生就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價值觀多元表象背后的深層次問題
(一)自我實現的要求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對高校畢業生而言,在選擇職業時最好是在能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能滿足社會需求,能從事兼顧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職業。而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和無情的人才更新速度,讓大學生從一跨入校門之日起就開始擔心自己的前途,一些非熱門專業的學生常常感到自己前途的渺茫。于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希望通過各種資格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在校期間熱衷考各種專業資格證書,只要有可能給就業加碼的證書,學生就趨之若鶩地報考。這既催生了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這一龐大產業,而且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希望在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同時也滋生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僅僅將眼光放在個人價值在物質利益上的體現。
(二)信心欠缺與過高期望的價值內在沖突自信是個人發展的必然要素,也是社會對人才標準劃分的一種基本指標。自信心的建立不僅來源于扎實的專業能力,而且來源于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評估中。有部分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缺乏對自己能力和優缺點的正確評估,不知道自己的就業方向,盲目投簡歷,面試無準備,多次的競爭失利讓畢業生的就業信心不斷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獨立學院學生入學分數與一本二本的學生有一定的差距,畢業文憑在用人單位的認知中,其含金量要遜色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往往對獨立學院畢業生設限設卡,導致其在就業過程中難以與同時本科層次的其他學生競爭,缺乏市場競爭力,也就間接導致了其就業信心的不足。但根本原因是由于學生在校期間不注重專業實踐培養,對社會行業發展的動態把握不準確,對社會用人的傾向性不關注、不了解。同時不得不承認的是,學習能力的不足和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等一系列多元因素導致了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受阻。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們都希望一走出校門能進入高收入單位來獲取對自身價值的物質化補償的心理就很正常了。
(三)學生個體就業價值觀差異與追求就業同質化的內在沖突在社會轉型下,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多元化造就了個體差異化的就業價值觀,理想豐富多彩。通過擇業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的要求更加強烈,他們充滿激情,準備在社會上轟轟烈烈拼搏一番。這一方面為大學生創造出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精神準備,另一方面也讓一些畢業生不能理性地認識自己和社會。另外,由于就讀于獨立學院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整體要略好于其他本科層次的高校,很多學生更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愿去發揮自身的潛力,這從某一層面上也突顯出部分畢業生缺少大局意識、整體意識。由于畢業生個人閱歷的淺薄,往往脫離社會現實的理想與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質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盡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對個體差異有所了解,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心理素質尚未成熟,影響了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樹立。部分學生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的就業意向,往往采取跟風從眾的心態來評價和選擇職業;部分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同質化,表現出普遍傾向選擇大城市、高工資的行業就業,對薪資要求過高,對工作崗位的物質回報過于苛刻。在選擇行業和崗位時,他們較少考慮個人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基礎。更有甚者,很多畢業生對自身的能力、素質、興趣特點適合何種職業都沒有理性的判斷。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觀的對策
(一)積極引導學生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價值觀,樹立健康合理的就業價值觀首先,學生的職業前途和事業發展必須要立足于自身實際,避免跟風攀比,個人的發展也必須和社會相統一,建立以社會為本位的價值導向。而當今大學生在就業和擇業價值取向上表現出的個人利益至上、強烈要求自我實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的急功近利必須給予充分的關注和合理的引導。當然,合法正當的個人利益應予以充分重視、尊重和關心,為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創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時刻樹立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協調統一的行動準則,當兩者發生沖突時,積極倡導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在社會轉型過渡時期,個人利益往往是學生做出選擇的原初動力,在一切向“錢”看,為“人民幣”服務的思想引導下,他們對功利的進取變得更為真切。倘若缺乏合理正確引導或引導不當,學生在就業和擇業過程中,其價值觀很容易滑向急功近利或唯利是圖這一極,對社會主導價值的認同感薄弱,從而出現游離于主流價值觀的觀念。因此,要構建平衡合理的價值體系,調節失衡的價值觀念,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就必須堅持義利并重、義利互濟的價值取向,并以義統利、見利思義的價值導向。最后,在整個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充分強調艱苦奮斗的重要性。培養畢業生自主擇業、積極就業的意識,敢于在逆境中錘煉自己,從而糾正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的功利化、短視化的趨勢,能對自身素質和能力合理判斷,適時調整擇業心態,以開放的思維看待自身的發展,從而培養出具有服務社會意識的各層次畢業生,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個人的前途與社會的發展協調統一。
(二)強化獨立學院品牌意識,統籌協調教學與就業體制,全面提高學生就業信心獨立學院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獲得相對均等的就業機會和自信心的建立起著重要作用。獨立學院的辦學母體多是擁有較長辦學歷史、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認可的知名學校,獨立學院應當研究怎樣在公辦大學品牌的支持下,逐步確立獨立學院自身的品牌優勢。獨立學院在教學上依托強大的師資力量,發揮自身辦學靈活的特點,結合母體學校優勢專業并在市場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找準社會定位,努力建立社會口碑好,拓展市場發展前景好的“優勢”專業。將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與學校的品牌意識相聯系,從而建立有著品牌專業的品牌學校以提升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與此同時,獨立學院應在其教育品牌的創建進程中,在專業教學和就業市場拓展上必須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完善各項機制,努力打造出符合自身發展定位的就業渠道,接受高等教育市場和專業人才市場的“檢驗”,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機,努力探索出適合獨立學院的長效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和就業機制,從而實現獨立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完善就業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思想教育體系中獨立學院作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產物,尤其獨特的定位,學生就業心理定位不同于高職高專,就業心理上有較高的就業意向,但其主動就業的動力卻有所欠缺。從這一點來看,獨立學院應該從新生入學就開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多種媒介和平臺宣傳就業政策,有效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堅持樹立理性的就業期望值,對自身能力和素質進行合理定位。通過個人典型事例和政策引導,鼓勵學生到基層、邊遠地區大展拳腳。強化大學生誠信教育,鼓勵學生努力掌握專業技能,增強自身競爭力。另外,從社會轉型時期說,積極建立科學的大學生職業心理測評體系,系統把握大學生擇業傾向,并以此為基礎,鼓勵畢業生在合理評價自身水平的同時發揮個人能力,進而探索出真正適合其發展的擇業方向,從教育者層面實現學生潛力發揮最大化的目標。學校要與企事業單位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從而能及時了解社會職業整體變化的趨勢,并通過具有說服力的實例向學生解釋社會分工的變化趨勢與職業結構變化的內在關系,走出唯己唯專業的誤區,為建立科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提供科學的指導。
作者:張潔婷單位: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