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產業發展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縣是農業大縣,也是水產大縣。全縣共有各類水面40.6萬畝,其中可養水面18.2萬畝,去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14.3萬畝,水產品總產1.35億斤,比上年增產8%。近年來,縣水產局立足于擴大水產生產、促進產業化經營,狠抓漁業基礎建設、苗種生產、科技興魚和病害防治等重點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水產業的發展。被省農業廳評為"全省農業工作"先進單位,被市水產局評為"全市水產工作"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和爭取項目"先進單位。
今年,我們將圍繞"兩擴、兩調、兩增"目標進一步大力發展水產業。"兩擴"即擴大水產養殖面積,實現全縣水產養殖面積17.5萬畝,其中發展稻田養殖小龍蝦面積3萬畝;擴大名優魚養殖面積,力爭名優魚養殖面積達到13萬畝,其中發展鲴魚、小龍蝦養殖面積3.4萬畝。"兩調"即調整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小龍蝦和鲴魚養殖;調整養殖模式,推行蝦稻連作和池塘養殖鲴魚及網箱養殖鲴魚模式。"兩增"即實現產量大幅增和水產養殖效益增。在具體工作上:
一、大力抓好鲴魚和小龍蝦生產。結合市、縣要求,我們今年創辦鲴魚養殖示范點10個,示范面積達到4000畝,小龍蝦養殖示范點15個,示范面積3萬畝,力爭生產鲴魚2000噸、小龍蝦3000噸;通過總結推廣,到明年鲴魚養殖面積達到2萬畝,網箱1000口,蝦稻連作4.5萬畝,產鲴魚4000噸,小龍蝦4500噸;年鲴魚養殖面積3萬畝,網箱3500口,面積10萬平方米,蝦稻連作養殖面積達到5萬畝,產鲴魚6000噸,小龍蝦5000-6000噸。
二.大力抓好漁業基地改造。繼續搞好"三改一建",開發和改造低產水面和荒廢水面建成精養水面。丘陵地區結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建擴建池塘,同時改造中小型水庫,山區鄉鎮重點新建具有抗旱和養殖功能的小型水庫。建設精養池和魚塘5000畝,結合長江水產開發帶建設建成連片水產基地,加快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力爭2-4年基本實現湖泊、水庫和連片精養池獲得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主要養殖品種獲得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力爭注冊2-4水產品商標。
三、大力抓好水產板塊建設。充分利用我縣的水產養殖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和水產品市場行情回暖的有利時機,抓好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優勢水產品規模養殖,提高水產整體效益。結合水產板塊建設,突出名優水產品養殖,按照穩定鯽魚養殖,擴大河蟹養殖,開發淡水珍珠養殖,加快發展小龍蝦、鲴魚生產的思路,集中抓好"大閘蟹"的規模養殖,以為核心區,輻射沿江的、、的湖泊精養池的魚混養,形成"大閘蟹"的主產區,力爭到"期末養殖規模達到6萬畝,產量達到300萬斤,產值達1億元。
四、大力抓好漁業科技服務。以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漁農增收致富為目的,以養殖經營大戶為主要對象,以培育養殖能手、經營能人和鄉村科技人員為重點,著力抓好水產技術培訓,從根本上提高廣大漁農的科技文化素質,著力培養一批養殖實用人才。大力推廣符合我縣漁業生產實際的漁業實用技術,通過培訓、講座、典型引導、現場指導等方式和途徑,培訓8000人次,努力提高漁農的養殖技術水平。積極引進和推廣養殖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模式,推廣新的應用技術1-2項,新的養殖品種2-3個,新養殖模式1-2個。
五、大力培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水產養殖協會和各鄉鎮水產養殖分會、蓮藕協會、菱藕專業合作社、螃蟹分會,網絡全縣水產養殖大戶、運銷大戶、繁殖大戶和加工大戶,提升水產產業化水平,提升漁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著力培植各類流通主體,抓好培養、壯大一批水產品專業營銷隊伍和專業協會、經紀人、鄉村合作組織等流通中介組織,架起產品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在漁業生產重點鄉、鎮、村建立和完善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使市場成為當地漁農接收信息、了解行情和出售水產品最便捷渠道。
六、大力發展休閑漁業。休閑漁業是集旅游、垂釣、娛樂、餐飲、觀光、休閑等于一體的新型產業,是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近幾年來,我縣休閑漁業發展比較快,但以生產經營型和垂釣型較多,普遍存在著規模小、檔次低,設施簡陋、內容單一等問題。依托我縣豐富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在等地大力發展休閑漁業,通過規范引導,促進休閑漁業健康快速發展,為農民增收尋求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