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鄉教育工作情況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城廂鄉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梁野山腳下,地處武平縣城城郊,呈“品”字型分布于縣城周圍,全鄉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9萬畝、耕地面積29383畝,轄16個行政村,16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378戶,總人口26011人。幾年來,全鄉學校布局合理,現有中學兩所,教學班27個,在校生949人,教職工137人;完小三所、初小一所、教學點一個,小學在校生897人;公辦中心幼兒園一所、學前班三個,在園幼兒部總數527人,小學及幼兒教職工136人。全鄉小學校園占地面積達4153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達46.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71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6.4平方米;中學校園占地面積達981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達25.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31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13.8平方米。校園占地面積達4428平方米。
一直以來,我鄉牢固樹立、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鞏固“兩基”成果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雙高普九”工作,全面實施“科教興鄉”戰略,集民之力,集民之智,集民之策,出政策,出措施,出辦法。在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主要做法
㈠加強領導,在健全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一是抓好組織領導落實。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人大主席、鄉長任副組長,分管領導常務副組長,各有關部門和學校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實行了黨政領導掛鉤聯系學校制度,不斷強化領導的重教意識。二是抓好規劃制度落實。切實把教育“雙高普九”工作納入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結合實際,立足長遠,理清思路,科學規劃,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及措施。三是抓閑蕩實。建立完善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把為教育辦實事、組織協調各部門關心支持教育工作作為常規工作來抓,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經常性的深入學校或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教育工作匯報,研究解決教育發展中的熱、難點問題。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對組織入學、控輟保學、在外取證及學校管理等工作進行“雙線承包”,即由工作片長包片,掛村干部和村支書、村主任包村,其余村干部包組;學校由校長包校、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師包生。將僑辦落實到每位干部身上,對適齡學兒、輟學學生及在外就讀學生實施跟蹤管理,由學校摸底建檔,鄉政府發出入學、復學通知,鄉村干部入戶動員,教師分類指導教育,保證進得來留得住。四是抓好效能監督落實。成立效能督查小組,全面開展督政督學工作。建立了教育工作執行情況通報制度,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不落實不到位的予以通報批評,直到效能告誡。同時,選聘了教育工作視導員,經常性深入學校督導,發現存在問題及時指出并限時整改,在效推動了“雙高普九”工作進度。
㈡營造氛圍,在優化教育環境上下功夫
教育事業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社會的廣泛支持,為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發展教育的責任感和使用感,我鄉黨委、政府多措并舉,努力優化教育環境,促進了我鄉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一是深入開展宣傳教育。經常性利用宣傳欄、車載廣播、標語、文藝表演等形式,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農村教育有關政策,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將教育工作相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并統一印制宣傳單發放到每個農戶手中,有效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教育事業,使崇尚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成為廣大民眾的自覺行為。二是關心尊重教師勞動。每年在教師節期間組織開展表彰先進教師活動,節日對有困難教師及家屬進行慰問;對教師的特殊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及時給予關懷和幫助,有效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每年出資選派部分教師到廈門等課改實驗區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支持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自學、函授等提高學歷的進修學習,認真落實單、雙人校點教師補貼津貼。積極選拔培養優秀教師入黨,推薦參加各項評先評優活動。三是著力整治校園及周邊環境。在鄉派出所、法庭等部門中選聘優秀干警下校擔任法制副校長,指導組織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控制,抓好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切實解決中小學飲水問題。
㈢加大投入,在改善辦學條件上下功夫
努力拓寬籌資渠道,積極籌集資金,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并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專款專用,保證經費管理和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是切實用好自有資金。鄉黨委、政府在鄉財困難的情況下,不等不告、主動作為,將教育經費單列預算,優先保障教育投入,每年從鄉自有資金中撥付25%以上作為教育專項經費,并逐年增加,保證了對教育投入的“三個增長”。僅2009年,鄉財政就投入教育事業專項經費達20余成元。二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依托寄宿制學校擴建和希望改造項目,及教育教學裝備標準化配備工作,有效運作努力向上爭取項目經費。三是有效引導社會捐助。把教育投資作為招商引資的一項重要倥,成立工作小組,通過以情引資、以友引資等形式,發動社會有識之士踴躍捐資助學。
同時,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切實關心弱勢群體子女就學。牽頭成立了教學金,以此為平臺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設立了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大力實施“愛心助學”工程,不斷完善助學工作機制,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學有所成。
㈣統籌發展,在城廂鄉域特色上下功夫
為構建一個與鄉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系,我鄉始終堅持“三教合一”,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幼教、成教事業。一是大力發展幼兒教育。著實辦好中心幼兒園,調配公取教師擔任幼兒教師,提升師資水平,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引導外資60萬元興建新教學樓,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即將開工建設,積極引導民資辦學,2009年新增家私立幼兒園,目前全鄉共有私立幼兒園家,在園幼兒人。二是著力發展成人教育,把農村成人教育納入教育的發展規劃之中,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全面掃除青壯年文盲為重點,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發揮本地人才優勢,著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基本素質和勞動力,逐步形成以農技校為龍頭,農技服務人員為骨干,村級培訓為主體的農技培訓體系。2009年,鄉村農技校聯合舉辦了果蔬種植、家禽家畜養殖及針織服裝技術等培訓共期人次,發展各類種植養殖示范戶戶,提供企業產業工作人,促進了農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增加余元。
主要成效
1、事業發展全面達標。2009年我鄉教育事業發展各項指標穩中有升,全面達標:3—6周歲幼兒園率達%;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在校生學額鞏固率達100%;實踐適齡人口入學率為%,在校生年輟學率控制在%,高中階段入學率為%,應屆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比率達%;6—15周歲三類殘疾人口入學率達100%;15—24周歲人口非文盲率達100%。
2、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近年來,為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設施,我鄉通過我多方籌資,新增投入資金萬元興建了。此外,通過社會捐助等渠道,引入。目前,全鄉各中小學辦學條件基本能滿足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校園校舍建設符合要求,有校園總面積㎡,其中中學生均㎡,完小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其中中學生均㎡,完小生均㎡;學生宿舍面積㎡,其中中學生內容生生均居住面積㎡,完小內容生生均㎡。教學裝備較為完善,中學生均圖書冊,生均冊,完小生均冊。各校實驗設施、食品設施及音樂、體育、美術、勞技、衛生等設施基本達省標配備。
3、教學環境持續優化。校園公共衛生建設成效顯著,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序高效。“平安校園”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各校治安狀況良好,教學秩序井然,近年來,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校園“三化”工作進展順利,各校樹木成蔭,花草芬芳,部分學校成為花園式學校。
4、教師隊伍團結有為。師資隊伍相對穩定,配制合理。所有專任教師均具體均具備相應教師資金,學歷達標率為,參加提高學歷并取得調到級以上學歷的占%;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并領證的占%,縣級以上骨干教師人,占%。校級領導全部參加校長崗位培訓,參訓率達100%。
5、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存在問題:
1、鄉村自有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無法滿足教育事業發展需求,目前各校的圖書資料,計算機等教學設備缺額較多,辦學條件與高標準、現代化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因鄉財政總量小,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困難很大。
2、教師隊伍建設急等繼續加強,現有教師隊伍中,幼兒教師緊缺,小學教師老年化日趨明顯,而新鮮血液又難以補充。
3、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我鄉共有名在校留守兒童,雖然我們建立了完備的檔案,并及時掌握其情況,在學習、生活上盡量給予優先照顧,但對這一群體的教育管理工作需全社會的關心支持,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愛護留守兒童濃烈氛圍。